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图书馆作为文化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图书馆的物理环境合理化、和谐化建设以及服务理念人性化,服务多元化、高效化的一些做法,来谈如何创建理性和谐图书馆。
【关键词】理性;和谐;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7-4309(2013)03-0126-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是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创建理性和谐图书馆是当前各图书馆当务之急。
一、馆舍布局合理化、和谐化,馆藏资源建设合理化
图书馆建筑是一种文化,不仅要给人以文化享受,还要给人以文化熏陶。在建筑造型上一定要力求典雅美观、简洁明快,要充分体现它深邃的文化内涵。图书馆建筑是图书馆人文关怀的物质体现。要营造图书馆良好的和谐环境,应在图书馆建筑中体现人文价值追求,即体现以人为中心的一种价值标准。图书馆的建筑设计要有前瞻性,外观造型新颖别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品位,造就良好的景观效果与内部功能方便实用,突出智能化的特点,将建筑工艺与专业需求紧密结合,构筑图书馆的建筑艺术美。例如选址上应考虑读者往来的便利和使用的愉悦,将图书馆建于交通方便、环境优雅之处,建筑的内部布局应遵循实用性与智能化相结合的原则,应考虑其实用性、专业性、安全性。注意在科学、合理地利用有效空间的同时,充分考虑读者的心理和生理需要,为读者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此外,图书馆的外部环境也要和谐配套。四周一定要有文化知识广场,绿树成荫,草坪遍布,设计精美的园艺花卉。总之,从建筑风格到室内布局设计,图书馆都应遵循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原则。力求为读者创建一种园林式的阅读环境。例如阳江市图书馆新馆的选址就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把新馆建在美丽的鸳鴦湖畔旁,依山傍水,前面是五千多平方的文化广场,侧面五十米外湖水相伴的是露天音乐舞台,人在舞台上走动会发出美妙的音乐来,文化广场的设计也匠心独具,绿树、草坪随处可见,百米走廊溶入历史文化与现代园林设计,广场走道两旁的圆柱雕刻名言名诗,广场内设有休闲椅及单杠、双杠等运动设施,图书馆与广场的构建是一个集自然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休闲娱乐活动于一身的文化城市景观,置身其中简直是一种美的享受,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只有人文化的环境设计,才能既满足读者视、听、触觉多方面的生理需求,又最大限度地符合读者的心理需要,使读者心旷神怡,从而调动读者的求知欲和探索热情,提高学习和研究的效果。此外,还得注重馆藏建设的合理化,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吹,各图书馆要根据自身的服务对象有针对性地搞好图书文献的建设,还要创建各种数据库,并能充分利用馆际合作等方式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二、服务理念人性化
图书馆是公益性文化教育机构,就要保证公众阅读、获取知识机会的平等,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努力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改善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状况。其一切设备、设施均应是全民共有共享的公共资源,每个市民都可以使用图书馆、利用图书馆资源。图书馆必须营造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人文环境。图书馆应始终如一地坚持“平等服务”的原则,善待每一位读者,真诚服务于每一位读者,发扬以人为本的精神,锐意创新,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使所有的读者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服务。无偿地、公平地为人民服务,尤其是为“弱势群体”服务。在为弱势群体服务方面,我馆就比较重视:如帮助贫困乡村创建文化站,经常给偏远山区的文化站捐赠图书,在乡镇学校设立图书流动点,定期更换新图书,大大满足广大乡民及学生对文化知识的需求。图书馆的各种规章制度、工作程序、作业规范也应向社会公开,接受读者批评和监督,不断改进和完善,使之对读者更具亲和力,也更符合人的需要。图书馆在管理制度上应更人性化。如改变以往读者要寄放背包、挂包等做法,读者可带书包、挂包等自由进入图书馆的阅览室和借阅室,这种管理,体现了图书馆员与读者之间的相互信任,显示了管理制度上的人文色彩。
公共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理念,就是以尊重读者、关怀读者为宗旨,与读者相互沟通合作并建立一种亲切的、平等的、相互的服务关系,让读者在图书馆服务中找到一个充满人性味的精神家园。图书馆人性化服务理念可以给读者直接的亲切感和尊严感,从而给图书馆的读者工作带来直接的推动力。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理念的认同会增加读者对图书馆读者工作的满意度,自觉配合馆员的服务工作,从而使图书馆的读者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因此,图书馆的管理应该是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图书馆要在自己的服务理念和工作实践中,营造出浓郁的人文气息,赢得读者的信赖。图书馆还应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和手段向社会进行自我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图书馆和利用图书馆,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争取更多的读者和用户。
三、创造和谐的人文氛围
图书馆馆员是图书馆活动的管理者和组织者,是图书馆的主体要素,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图书馆的形象,图书馆工作的好坏及其进退荣辱,均取决于图书馆员。因此作为图书馆员首先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及良好的信息素养,既是知识信息的传播者,又是读者创造思维的引导者,更是读者奋发向上的促进者,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使者。
图书馆工作人员是一个整体,馆内各种人员之问的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人际氛围是整个图书馆和谐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营造馆内和谐的人文氛围,应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馆员的积极性,在全馆上下树立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塑造图书馆良好的社会形象。在全馆工作人员中营造出关心人、帮助人的博爱精神,同时,并将这种精神贯彻到馆员和读者的关系中去。强化整个图书馆与读者间的亲和力,营造出整个图书馆浓厚的人文氛围。使读者进人图书馆,可以感受到馆内的自由平等气息。读者可以享受图书馆全面的开放性服务,亲身体验作为读者应得的平等待遇,真切体会到图书馆确实是将读者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上。这样,读者会在心理上感受到图书馆的温暖和图书馆内的和谐。 四、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宣传教育功能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人们具有较高的精神境界。而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公共图书馆,学习型社会离不开图书馆,只有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图书馆作为广受公众欢迎的公共文化设施,具有很强的社会宣传教育功能,在传播有益于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弘扬优秀文化和科学文化生活,提高公众素质,促进国际文化交流,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提高全民素质等方面,图书馆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图书馆要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势,为社会各阶层人士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崇尚和谐提供平台。公众通过在图书馆读书,可陶冶、美化心灵,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文化,不断提升文化品位,图书馆为公众通过阅读获得和谐生活提供了最好的平台,为社会和谐营造了社会和谐的理念和氛围。
五、创建高雅休闲文化
图书馆要发挥文化休闲功能,努力引导大众文化向着健康向上的境界发展,图书馆是为大众服务的,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生力军,学习型社会是终身学习的社会,图书馆为每个社会成员提供了终身学习的场所,并提供了灵活的学习时间,可以促进学习主体的全面、和谐发展。当代图书馆有能力将图书文献、休闲读者、读书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持之以恒地培养大众读者阅读能力与习惯,可通过借书、读者咨询及读者座谈会等方式将精品图书介绍给读者,并使之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广大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接受先进文化、先进思想,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促进先进文化的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图书馆要积极开展格调雅的文化休闲活动,力求做到知识性、娱乐性的统一。如可开设茶吧、書吧等新型文化娱乐设施,以满足读者的休闲需求。还可举办名人作品展、公益性的名家讲座等等。高雅文化的开展有利于提高读者阅读兴趣和阅读质量,并能扩大图书馆的吸引力和知名度,使图书馆真正成为有品味的文化中心,提升城市文化格调和文化品味,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六、信息服务多元化,高效化
在信息浪潮下,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为各种类型的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资源和服务。图书馆应对所有入馆者及其他需要者提供他们所要求的服务。对有特殊需求的读者则提供个性化服务。为适应社会环境变化,公共图书馆必须建立起外向型信息、管理机制,利用市场经济提供的良好竞争环境和计算机技术提供的先进手段,把面向用户解决实际问题放在工作前沿和中心位置,建立面向用户的快速反应运行机制,提供多样信息服务能力和手段,通过以现代化技术创新和人才资源结构重组参与信息市场的竞争,提高信息产品的信息含量和信息开发的层次,满足不同读者对不同层次信息的需求,确保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进而造就和提升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建立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图书馆,实现信息服务多样化、高效化,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只有充满了理性的和谐图书馆,才是读者学习升造的良好园地,只有良好的建筑环境,才能让处于逆境的读者,安下心来寻找自己的精神食粮,才能保持社会的安宁与和谐。
综上所述,图书馆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其作用,不但要体现在图书馆的物理环境上,还得在馆内形成良好的和谐氛围,为读者创造良好的和谐环境并不断地提高工作的效率。同时,馆员也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创新,自觉拓展和更新自己的知识领域,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和服务水平,才能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高层次的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为创建理性和谐图书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清.浅谈图书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科技情报与经济发展,2005(17).
[2]王锦贵,王京山.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2).
【作者简介】杜丽娜(1983- ):女,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与建设。
【关键词】理性;和谐;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7-4309(2013)03-0126-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是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创建理性和谐图书馆是当前各图书馆当务之急。
一、馆舍布局合理化、和谐化,馆藏资源建设合理化
图书馆建筑是一种文化,不仅要给人以文化享受,还要给人以文化熏陶。在建筑造型上一定要力求典雅美观、简洁明快,要充分体现它深邃的文化内涵。图书馆建筑是图书馆人文关怀的物质体现。要营造图书馆良好的和谐环境,应在图书馆建筑中体现人文价值追求,即体现以人为中心的一种价值标准。图书馆的建筑设计要有前瞻性,外观造型新颖别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品位,造就良好的景观效果与内部功能方便实用,突出智能化的特点,将建筑工艺与专业需求紧密结合,构筑图书馆的建筑艺术美。例如选址上应考虑读者往来的便利和使用的愉悦,将图书馆建于交通方便、环境优雅之处,建筑的内部布局应遵循实用性与智能化相结合的原则,应考虑其实用性、专业性、安全性。注意在科学、合理地利用有效空间的同时,充分考虑读者的心理和生理需要,为读者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此外,图书馆的外部环境也要和谐配套。四周一定要有文化知识广场,绿树成荫,草坪遍布,设计精美的园艺花卉。总之,从建筑风格到室内布局设计,图书馆都应遵循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原则。力求为读者创建一种园林式的阅读环境。例如阳江市图书馆新馆的选址就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把新馆建在美丽的鸳鴦湖畔旁,依山傍水,前面是五千多平方的文化广场,侧面五十米外湖水相伴的是露天音乐舞台,人在舞台上走动会发出美妙的音乐来,文化广场的设计也匠心独具,绿树、草坪随处可见,百米走廊溶入历史文化与现代园林设计,广场走道两旁的圆柱雕刻名言名诗,广场内设有休闲椅及单杠、双杠等运动设施,图书馆与广场的构建是一个集自然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休闲娱乐活动于一身的文化城市景观,置身其中简直是一种美的享受,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只有人文化的环境设计,才能既满足读者视、听、触觉多方面的生理需求,又最大限度地符合读者的心理需要,使读者心旷神怡,从而调动读者的求知欲和探索热情,提高学习和研究的效果。此外,还得注重馆藏建设的合理化,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吹,各图书馆要根据自身的服务对象有针对性地搞好图书文献的建设,还要创建各种数据库,并能充分利用馆际合作等方式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二、服务理念人性化
图书馆是公益性文化教育机构,就要保证公众阅读、获取知识机会的平等,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努力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改善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状况。其一切设备、设施均应是全民共有共享的公共资源,每个市民都可以使用图书馆、利用图书馆资源。图书馆必须营造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人文环境。图书馆应始终如一地坚持“平等服务”的原则,善待每一位读者,真诚服务于每一位读者,发扬以人为本的精神,锐意创新,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使所有的读者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服务。无偿地、公平地为人民服务,尤其是为“弱势群体”服务。在为弱势群体服务方面,我馆就比较重视:如帮助贫困乡村创建文化站,经常给偏远山区的文化站捐赠图书,在乡镇学校设立图书流动点,定期更换新图书,大大满足广大乡民及学生对文化知识的需求。图书馆的各种规章制度、工作程序、作业规范也应向社会公开,接受读者批评和监督,不断改进和完善,使之对读者更具亲和力,也更符合人的需要。图书馆在管理制度上应更人性化。如改变以往读者要寄放背包、挂包等做法,读者可带书包、挂包等自由进入图书馆的阅览室和借阅室,这种管理,体现了图书馆员与读者之间的相互信任,显示了管理制度上的人文色彩。
公共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理念,就是以尊重读者、关怀读者为宗旨,与读者相互沟通合作并建立一种亲切的、平等的、相互的服务关系,让读者在图书馆服务中找到一个充满人性味的精神家园。图书馆人性化服务理念可以给读者直接的亲切感和尊严感,从而给图书馆的读者工作带来直接的推动力。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理念的认同会增加读者对图书馆读者工作的满意度,自觉配合馆员的服务工作,从而使图书馆的读者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因此,图书馆的管理应该是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图书馆要在自己的服务理念和工作实践中,营造出浓郁的人文气息,赢得读者的信赖。图书馆还应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和手段向社会进行自我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图书馆和利用图书馆,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争取更多的读者和用户。
三、创造和谐的人文氛围
图书馆馆员是图书馆活动的管理者和组织者,是图书馆的主体要素,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图书馆的形象,图书馆工作的好坏及其进退荣辱,均取决于图书馆员。因此作为图书馆员首先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及良好的信息素养,既是知识信息的传播者,又是读者创造思维的引导者,更是读者奋发向上的促进者,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使者。
图书馆工作人员是一个整体,馆内各种人员之问的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人际氛围是整个图书馆和谐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营造馆内和谐的人文氛围,应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馆员的积极性,在全馆上下树立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塑造图书馆良好的社会形象。在全馆工作人员中营造出关心人、帮助人的博爱精神,同时,并将这种精神贯彻到馆员和读者的关系中去。强化整个图书馆与读者间的亲和力,营造出整个图书馆浓厚的人文氛围。使读者进人图书馆,可以感受到馆内的自由平等气息。读者可以享受图书馆全面的开放性服务,亲身体验作为读者应得的平等待遇,真切体会到图书馆确实是将读者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上。这样,读者会在心理上感受到图书馆的温暖和图书馆内的和谐。 四、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宣传教育功能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人们具有较高的精神境界。而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公共图书馆,学习型社会离不开图书馆,只有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图书馆作为广受公众欢迎的公共文化设施,具有很强的社会宣传教育功能,在传播有益于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弘扬优秀文化和科学文化生活,提高公众素质,促进国际文化交流,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提高全民素质等方面,图书馆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图书馆要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势,为社会各阶层人士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崇尚和谐提供平台。公众通过在图书馆读书,可陶冶、美化心灵,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文化,不断提升文化品位,图书馆为公众通过阅读获得和谐生活提供了最好的平台,为社会和谐营造了社会和谐的理念和氛围。
五、创建高雅休闲文化
图书馆要发挥文化休闲功能,努力引导大众文化向着健康向上的境界发展,图书馆是为大众服务的,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生力军,学习型社会是终身学习的社会,图书馆为每个社会成员提供了终身学习的场所,并提供了灵活的学习时间,可以促进学习主体的全面、和谐发展。当代图书馆有能力将图书文献、休闲读者、读书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持之以恒地培养大众读者阅读能力与习惯,可通过借书、读者咨询及读者座谈会等方式将精品图书介绍给读者,并使之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广大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接受先进文化、先进思想,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促进先进文化的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图书馆要积极开展格调雅的文化休闲活动,力求做到知识性、娱乐性的统一。如可开设茶吧、書吧等新型文化娱乐设施,以满足读者的休闲需求。还可举办名人作品展、公益性的名家讲座等等。高雅文化的开展有利于提高读者阅读兴趣和阅读质量,并能扩大图书馆的吸引力和知名度,使图书馆真正成为有品味的文化中心,提升城市文化格调和文化品味,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六、信息服务多元化,高效化
在信息浪潮下,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为各种类型的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资源和服务。图书馆应对所有入馆者及其他需要者提供他们所要求的服务。对有特殊需求的读者则提供个性化服务。为适应社会环境变化,公共图书馆必须建立起外向型信息、管理机制,利用市场经济提供的良好竞争环境和计算机技术提供的先进手段,把面向用户解决实际问题放在工作前沿和中心位置,建立面向用户的快速反应运行机制,提供多样信息服务能力和手段,通过以现代化技术创新和人才资源结构重组参与信息市场的竞争,提高信息产品的信息含量和信息开发的层次,满足不同读者对不同层次信息的需求,确保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进而造就和提升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建立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图书馆,实现信息服务多样化、高效化,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只有充满了理性的和谐图书馆,才是读者学习升造的良好园地,只有良好的建筑环境,才能让处于逆境的读者,安下心来寻找自己的精神食粮,才能保持社会的安宁与和谐。
综上所述,图书馆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其作用,不但要体现在图书馆的物理环境上,还得在馆内形成良好的和谐氛围,为读者创造良好的和谐环境并不断地提高工作的效率。同时,馆员也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创新,自觉拓展和更新自己的知识领域,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和服务水平,才能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高层次的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为创建理性和谐图书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清.浅谈图书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科技情报与经济发展,2005(17).
[2]王锦贵,王京山.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2).
【作者简介】杜丽娜(1983- ):女,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