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班幼儿创造游戏中融入竹坝特色的策略

来源 :家长·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lel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相比对中小班的幼儿,大班幼儿的动手能力较强,基本上可以独立完成自己的作品。大班幼儿创造游戏中,幼儿能更加自主、自由地创作作品和开展活动,教师要明确游戏主题,为幼儿提供适宜且充足的材料,更大限度地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鉴于此,在大班幼儿创造游戏中融入竹坝特色,可以从游戏环境、环节、材料、主题等入手,选取合适的竹坝特色资源,引导或帮助大班幼儿创设富有竹坝特色的环境,优化游戏品质,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活动材料,打造多样化的游戏教学模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关键词】创造游戏;竹坝特色文化;策略;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35-0121-02
  【Abstract】Compared with the children in the middle and small classes, the children in the big class have stronger hands-on ability and can basically complete their own works independently. In large-class children’s creative games, children can create works and carry out activities more autonomously and freely. Teachers must clarify the theme of the game, provide children with appropriate and sufficient materials, and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to a greater extent. In view of this, the Zhuba characteristics can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children’s creative games in the big class. You can start with the game environment, links, materials, themes, etc., select appropriate Zhuba characteristic resources, guide or help the big class children to create an environment rich in Zhuba characteristics, and optimize the game quality, while inheriting the culture, provide children with abundant game activity materials, create diversified game teaching modes, and stimulate children's emotions of loving their hometown and motherland.
  【Keywords】Creating games; Zhuba characteristic culture; Strategies;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幼兒成长受到周边生活环境的影响,幼儿的游戏水平也与游戏环境息息有关,游戏中为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大班创造游戏中融入竹坝特色,正是要将资源融入幼儿游戏活动中,让幼儿走进家乡多彩的文化,了解文化特色,激发幼儿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所以,幼儿教师应充分挖掘具有竹坝特色的资源,并基于大班幼儿的游戏需求,实现资源的整合和高效利用,为幼儿创建优良的游戏环境。
  一、竹坝特色文化涵义
  (一)竹坝特色文化
  位于厦门市同安区的竹坝农场是一座具有浓郁异域特征的民俗风情园。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竹坝这个小小的农场陆续安置了5000多名归侨,归侨们带来了异国的风情舞蹈、南洋美食、斑斓服饰、风土人情以及有别于本土的人体、语言等具有异域风情的民俗文化。这些具有异域风情的文化与当地的农村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传统文化融合而成的文化就是竹坝特色文化。竹坝特色资源多姿多彩,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归侨们带回来富有异域风情的音乐、舞蹈和服饰、归侨的历史缘由、归侨伟人和民族英雄的事迹及精神、竹坝农场的特色美食等,这些都是具有竹坝特色的文化资源,将这些资源融入大班幼儿创造游戏中,能为幼儿游戏提供多样化的活动材料、游戏主题、情景等,并实现文化的传承。
  (二)大班幼儿创造游戏中融入竹坝特色的目的
  从幼儿教育发展角度来看,竹坝特色融入大班幼儿创造游戏中,一是在于进一步开发幼儿园创造游戏活动,借助竹坝资源的优势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因地制宜,在幼儿园中开展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及幼儿喜爱的游戏活动,激发幼儿爱生活、爱家乡、爱集体的情感。二是为幼儿创造优良的条件,依据教育目标为幼儿提供充足的玩具、游戏材料等多方面的游戏支持,借助竹坝特色文化以及风土人情资源等,教师和幼儿可创设优质的游戏环境,引导幼儿感受异域文化元素的美感。对于幼儿而言,环境的刺激是潜移默化的,创设富有竹坝特色的游戏环境,可在提高游戏质量的同时,促进幼儿与同伴的交往,愿意亲近,乐于合作。三是旨在丰富幼儿的游戏体验,大班幼儿游戏不仅要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还可以有一定的哲理性或是教育性,毕竟大班幼儿的动手能力相对较强,认知有了一定的发展。在创设幼儿游戏中融入竹坝特色,运用竹坝的风情资源,既能为游戏创设带来更多的灵感,也能让幼儿走进家乡,接触竹坝的特色资源和特色文化,感受归侨们不怕艰难、敢于拼搏和爱家爱国的情感,丰富幼儿的游戏体验。   二、大班幼儿创造游戏中融入竹坝特色的实施策略
  (一)分类收集,根据幼儿年龄特征选取可利用资源
  在大班创造游戏中融入竹坝特色,教师可先收集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竹坝特色资源。富有异域风情的音乐、舞蹈、服饰、归侨的历史缘由、伟人和民族英雄的事迹及精神、特色美食等。大班幼儿的动手能力更强,针对大班幼儿的创造游戏,资源可以拓宽到日常所见的各种素材。针对幼儿语言发展,可以选取归侨的历史缘由、伟人和民族英雄的事迹以及特色文化活动作为游戏背景;针对幼儿艺术发展,则要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美、创造美、演绎美,选取具有域风情的音乐、舞蹈、服饰、竹坝特色植物等,以观察、创作为主开展游戏活动;针对幼儿的认知发展,则要从社会视角,选取适合幼儿发展的特色资源,比对国内外的服饰差异、生活方式差异以及饮食差异等,以国内生活、文化风俗为参照,引领幼儿认识归侨的艺术文化、生活形式等。
  (二)借助特有活动或建筑,开展创造性游戏
  1.借助美食节,开展角色活动
  表演游戏能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主要体现在语言方面的发展、艺术方面的发展、社会性发展和健康方面的发展等。具体的可以组织一个谈话活动,以家校互动的形式,让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收集有关美食节的资料,以幼儿为主,家长为辅的形式,以家庭为单位上台进行美食节来源、形式、特点和特色的讲解,或是进行美食节故事分享等,每个家庭的上台时间控制在3~5分钟。教师创设美食节场景或引导幼儿创设美食节场景,开展角色游戏。
  2.欣赏特色建筑,进行建构游戏
  选取滑草场、卡丁车赛场、印尼小木屋、巴厘岛美食馆、竹坝新村,以及社区村落等,开展体验式活动。从建筑外观到内部结构,以写生、美术创作等为主,开展建构游戏。教师先组织大班幼儿观看竹坝特色建筑视频,同图片配合讲解,让幼儿知道有哪些竹壩特色建筑、竹坝特色建筑的材料组成等,然后以实践参观为主,带幼儿去附近的特色建筑参观和体验。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让幼儿用提供的沙、绘本、橡皮泥以及木棍等多种材料,进行艺术建构游戏,并根据小组成品进行竞赛评比。
  这样一来,通过建筑构建的形式,既为幼儿创建了优良的游戏情景,又增进了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将竹坝风情文化资源渗透于角色、建构游戏并有机融合。
  3.营造艺术文化氛围,开展艺术创作游戏
  为了让竹坝特色能顺利融入大班创造游戏中,可以在幼儿园内创设具有竹坝特色的环境,使大班幼儿在竹坝特色氛围中充分感受与体验,潜移默化地熏陶幼儿的思想与观念等。鉴于此,可以在幼儿园内突出竹坝特色,在室内建立竹坝特色幼儿活动区,利用本地材料绘制墙画,促使幼儿园大环境能散发出浓厚的竹坝气息,让幼儿感受、体验竹坝特色艺术氛围。再者,在大班班级环境创设中,既要凸显竹坝特色,也要从幼儿参与和互动角度入手,针对大班幼儿的发展特点,不断地充实环境内容,确定主题后,让幼儿自己动手创作艺术品,将活动室打造成幼儿表达自己对竹坝特色文化认识的平台。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班创造游戏中融入文化,旨在进一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引领幼儿走进家乡、走进竹坝、领略竹坝的风土人情,创造具有竹坝特色的文化氛围以及游戏环境,传承文化的同时,达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游戏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熊苡娜.在幼儿园游戏中融入文化[J].贵州教育,2020(09).
  [2]龚群英.浅谈资源在幼儿园游戏中的利用[J].学周刊,2018(12).
  (责编  杨 菲)
其他文献
【摘 要】课程游戏化推进过程中,我们从一开始关注外在的改造和创设环境,慢慢地走向了关注儿童内在的需求与学习过程。而课程资源,则是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有力支架。积累课程资源方法多、无定法、无极限,但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从幼儿的学习特点出发,整合利用、合理转化、有机生成。有效地利用课程资源,可以丰富路径,丰实课程内容,支持儿童学习。合理恰当地使用家长资源,可以让家园合作互惠,变革共育模式。  【关键
期刊
【摘 要】伴随国家素质教育改革进程的有序实施,新时期初中物理课程教学面临新的教学改革形势。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加强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目标。本文首先探究了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构成,然后对目前初中物理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如何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加强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国教育事业产生了巨大的转变,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上都进行了创新和改革,学校和教师在重视学生文化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效地吸引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物理学习的能力和水平,值得深入研究和应用。  【关键词】初中物理;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古诗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并从当下小学阶段语文教育的古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提供了相关教学策略以供参考。古诗体裁的文学作品是非常优秀的教学素材,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作用非常明显,教师需要对古诗教学进行深入研究,为人才培养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教育;古诗词;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
期刊
【摘 要】本研究采取演绎分析等方法,在概述小学数学在改革开放前后教材的变化情况下,聚焦小学数学教材的研究热点问题,深入分析与阐释了小学数学教材需要以深入落实核心素养为编排目的的原因,在构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双向细目表等方面,突出数学的学科特点,从教材内容不斷更新,更加凸显数学的育人功能;重视教材的编写,强调数学教材的多样性;教材存在方式多样化,鼓励与增加电子教材;教材在难度与深度上合理把握,助力深
期刊
【摘 要】思维导图是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一种对学习规律的有效总结。在当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能将零散化的知识进行科学系统的划分,正确主导学生开展生物课堂预习、学习、巩固复习等。基于此,本文就高中生物教学的特点与思维导图的各项优势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运用思维导图有效提升高中阶段生物实验教学效率展开了进一步探究,以期能有效提升高中生物教学的整体质量效果。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生物;
期刊
【摘 要】翻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讲课途径。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英语教学中越来越普遍,信息技术为翻转课堂的构建提供了支撑。本文主要对翻转课堂的作用、应用问题及策略进行了研究,希望能给教育者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翻转课堂;小学英语;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35-0110-02  【Abstract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推进,小学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关系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但是目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仍旧不够理想,存在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理念落后、学生厌倦学习、疲于学习等问题。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为研究方向,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和教学体验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翻转课堂近年被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应用到课堂中。这种模式,对于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都大有裨益。因此,本文结合现实情况,明确了翻转课堂对于小学英语阅读课堂的意义,同时结合课文实例,对翻转课堂运用到实际小学英语阅读课堂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翻转课堂;新课标;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 要】面对新高考改革,绝大多数学生因合格性考试、选择性考试、走班制等因素影响,在高考备考复习过程中的效率普遍低下,加上在特殊情况下,他们对网课期间一轮复习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牢固。而且,对平时考试中出现的新材料、新背景的陌生感,导致学生失去了对地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如何让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的课堂更具趣味性,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跳出高考看高考”,不失为一种可尝试的思路。  【关键词】真实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