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文艺观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 :文艺生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gyuan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文艺的本质属性定位于人民的文艺,文艺发展要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出发点。文艺发展如果脱离了人民的需要,就会与现实生活发生背离,会影响到价值导向。文化观立足于“以人民为中心”,要将社会主义文艺价值观作为指导,要立足于为人民服务,不断探索如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文艺工作者要深入领悟“人民性”理论的核心精神,在实践中准确把握新时代文艺的核心价值观,探究如何传承中国优秀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唱好中国声音。
其他文献
1919年4月,鲁迅的短篇小说《药》一经出版便在社会上引起了剧烈的反响。《药》披露社会革命者正在承受着“不被理解”的悲剧,与安特莱夫的短篇小说《齿痛》所体现的主题不谋而合,两者在主题构建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试图从社会语境、民众信仰和社会意义等方面探讨《药》和《齿痛》体现的“不被理解”的悲剧主题,针对文中“革命者不为群众所理解”的现象,剖析两部作品阐释主题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为读者提供具有借鉴性的解读视角。
20世纪法国结构主义对人类学和文化研究产生着深远影响.文章以结构主义为切入点,从作曲的基本法则揭示赵曦室内乐作品《葳蕤》的材料凝练特质,追踪其材料的关联过程,探究其结构的构建逻辑,并以“二元性”阐述研究者对作品结构相关问题的诠释和思考.
初唐时期,唐高祖李渊接受了道家的思想,并将这种思想应用于治国之中。这使得“道”思想对当时的文人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现有的研究中,虽已经分别对王、李两位诗人的道思想的接受以及两位诗人的生命意识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分析,但很少见到将这两位的思想进行对比分析,本文将以对比分析的方法,将初唐诗人王勃与中唐诗人李贺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道家思想进行对比,探寻两位诗人对道家思想接受的异同。
回归教育本体理解“美育与核心素养”教育教学的价值意义。美育使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因素,一是美育使人的创造能力即右脑机能得以充分地开发与培养。二是美育中的美术学科使学生的“人文性”素养得以有效培育。前者是对人的脑机能创造性天赋能力的有效培养。后者是对学生意识领域的价值理念培养。一只要美育教学重视学生右脑机能的有效培养,便可发挥美育学科的功能性作用推动学生巨大潜能地创造性能力成长,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自然而然的就达到美育教育教学的目的作用。这是实现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的教学目标。二只要在教学中不断强化学生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经过对文艺的本质、特征以及发展规律进行探索和整理后,形成的理论著作,也就是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影响重大,它用科学的方法论给予了我国文艺事业正确的发展道路,并不断的推动着其前进的步伐。艺术具有时代性,艺术的时代性不仅影响着艺术的变化与发展,还影响着艺术作品的表现内容和形式。
在日用陶瓷的装饰中,色彩的运用是最常见和最有效的表现方式,不同色彩的运用形成不同的装饰效果,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本文通过案例分析研究了在日用陶瓷装饰中和谐色彩和对比色彩的运用技巧以及色彩的面积、色调、位置的搭配规律,加深对日用陶瓷装饰中色彩运用的理解,促进当前日用陶瓷更好的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鲁迅钟爱猫头鹰,不但画过、写过猫头鹰,甚至以此自居。他的绘画与文学作品中充分展示了叛逆的个性!他属于黑夜,他更是“黑夜中的捣乱者”,“铁屋中的呐喊者”。在他的艺术世界中,通过对猫头鹰的颠覆与重构,我们看到了鲁迅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期刊
期刊
高校校园公共艺术代表着一座大学校园的校园文化,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从呈现方式的角度分析校园语境下的公共艺术,以国外的几所大学为例,浅析校园公共艺术如何呈现大学校园的文化,又能凸显深层次的人文内涵,塑造个性化校园的艺术感和美感,为我国高校公共艺术的建设带来启发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