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俗文化融入本土幼儿园美育课程的调查研究

来源 :山西教育·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M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国内外之间文化的交流。在吸收外来文化精华的同时,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优秀传统文化也需要继承和发扬。山西拥有绚烂多彩的民俗文化,而目前关于山西民俗文化美育课程的研究相对空白,因此,笔者想通过研究了解山西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美育课程的现状,发现当前山西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美育课程存在的问题,指出针对性的策略,以此来更好地指导实践。

一、山西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美育课程的现状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展开,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2份,有效率91%。问卷包括教师的价值认同、山西民俗文化美育课程的开展形式、途径等方面。
  (一)教师对山西民俗文化的了解程度
  调查显示,49.45%的教师了解3种以上山西民俗文化,40.11%的教师了解1—3种山西民俗文化,有10.44%的教师几乎不了解。这说明虽然教师对山西民俗文化有所了解,但仍需全面提高教师对山西民俗文化的了解程度。
  (二)幼儿美育课程中山西民俗文化的内容、开发及实施情况
  笔者根据民俗学家钟敬文对民俗文化的分类即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和语言民俗,对山西的民俗文化进行了归类,选取了其中较为知名的8种——山西剪纸、山西面塑、山西民歌、山西戏曲、平阳木版年画、威风锣鼓、山西刺绣和山西面食进行了问卷调查。
  1.幼儿园已有山西民俗文化
  目前幼儿园中已有山西民俗文化最多的是山西剪纸,所占比例为69.78%;其次是山西面塑,所占比例为50%;再次为山西面食,所占比例为37.91%。山西民歌、山西戏曲所占比例较为平均,分别是36.26%和33.52%。占比较少的是山西刺绣、威风锣鼓和平阳木版年画,分别为19.23%、17.03%和15.38%。由此可见,幼儿园对山西民俗文化美育课程的开发还不够全面,开发较多的山西剪纸、面塑、面食等是教师较为熟悉和易于实施的,而山西刺绣、威风锣鼓、平阳木版年画等开发不足。
  2.教師开发或实施关于山西民俗文化美育课程时所考虑的因素
  调查显示,在开发或实施关于山西民俗文化美育课程时,84.42%的教师认为应考虑幼儿的身心特点,80.77%的教师认为应考虑教育价值,71.43%的教师认为应该考虑可操作性,65.93%的教师认为应考虑到山西民俗文化的历史悠久性。由此可见,在关于山西民俗文化美育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教师们能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身心特点,切实做到了以幼儿为本,同时能兼顾美育课程的教育价值以及所选择的山西民俗文化的历史悠久性。
  (三)山西民俗文化美育课程的开展形式及途径
  1.关于山西民俗文化美育课程的开展形式
  在关于山西民俗文化美育课程的实施形式上,集体教学活动占65.93%,艺术活动占63.19%,游戏活动占59.89%,社会活动占41.76%,语言活动占30.22%,健康活动占24.73%。由此可见,教师实施课程的形式多为集体教学活动、艺术活动和游戏活动,活动形式较为单一。
  2.实施山西民俗文化美育课程的最佳途径
  关于实施山西民俗文化美育课程的最佳途径,56.59%的教师认为应渗透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13.74%的教师认为应列为特色课程单独实施,8.24%的教师认为应列为选择性课程单独实施,21.43%的教师则认为三者皆可。可见,很多教师都认识到幼儿园美育课程与一日活动充分结合的重要性,并且认为美育课程与一日活动充分结合是最佳途径。
  (四)教师参加山西民俗文化美育课程培训频率
  调查统计,53.85%的教师从没有参加过培训,32.97%的教师偶尔参加过,7.69%的教师选择了经常有,5.49%的教师选择了很多。在访谈中,很多教师也提出了期望得到相应培训的诉求。可以看出,关于山西民俗文化美育课程的培训是十分缺失的,直接导致教师缺乏专业知识,不会正确开发和实施课程,进而造成课程趋于形式化、内容单一、活动形式简单等问题。

二、山西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美育课程的策略探讨


  针对当前山西民俗文化美育课程所面临的相关培训缺失、缺乏物质支持、课程设计困难、宣传不到位的问题,本研究从教师、幼儿园层面指出基于山西民俗文化美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现状的策略,具体如下:
  1.提高教师对山西民俗文化的认识及价值认同感
  教师对山西民俗文化的认同感,与教师是否会选择开发山西民俗文化美育课程息息相关。因此,教师需要提高自身对山西民俗文化的价值认同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一方面提高自学能力,通过网上查阅资料、阅读书籍、寻找社区与山西民俗文化相关的资源等提升自己对山西民俗文化的了解与认识。另一方面,教师可与其他同事交流心得体会,还可以请教比自己有经验的教师,或者听一些优质的山西民俗文化美育课。在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提升教师开发与实施山西民俗文化美育课程的内在动力,促使教师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本园课程的开发和研究中。
  2.将山西民俗文化美育课程渗透在一日生活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包括来园活动、晨操、饭前活动、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和户外活动、离园活动等各个环节。教师将山西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美育课程时,应充分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同时注重环境创设的作用。比如集体教学活动时,教师可教给幼儿一些戏曲片段和简单动作,在户外活动和游戏活动时,可以让幼儿进行表演游戏等。
  3.积极组织山西民俗文化相关培训,提升园所教师专业能力
  为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促进幼儿园美育课程的发展,幼儿园应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关于山西民俗文化美育课程的相关培训,请专业人士对教师进行授课和交流答疑活动。幼儿园还可以组织教师进行关于美育课程评教评课活动,在听课后进行评价交流,选出优质课供教师参考学习。同时,幼儿园可以组织教师到示范园、优质园观摩学习相关山西民俗文化的环境创设和课程教学,以获得更多相关经验,最终按照本园的具体情况进行借鉴和创新。
  (责任编辑:郭凯云)
其他文献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加强其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新型良好道德素养已成为首要任务。因为高中生正是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教师有义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课堂成为实现其价值的载体。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价值  1.准确理解新价值观的凝练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它不仅是精神文明的着力点,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高度
期刊
核心素养一般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人格品质与关键能力。其中,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小学英语学科不只是语言信息承载与文化交流的工具,也应该是塑造、培养学生人格品质与关键能力的平台。基于此,小学英语教育应从对学科特点及功能的关注,转向对学习者的关注,最终走向“以人为本”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小学英语教学方式的
期刊
每位教师都知道语文教学要关注阅读与写作,读写结合是学习语文最好的方法。然而,农村小学生阅读量少,写作缺乏新意一直是当前语文教学的桎梏,也是教师的“心病”。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阅读,读出其中的精妙,还要鼓励学生写出自己阅读中的发现和生活中的积累。这就是升华阅读,它是提高自身认知素养的重要步骤。可以说,升华阅读能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一股新鲜活力。  一、选读摘录,理出妙言  要想吟诗,首先要会读
期刊
文,从玄从爻,人之道也。人惟有通过建立在精神属性上的教化之道,才能从动物的生蛮状态渐入人的德性与理性状态,亦即惟有经过文明的熏陶与洗礼,人才能超越本能,改变生命存在的方式,成为真正的人。  种族是生物性的,民族是文化性的。文化是民族的基因和灵魂,德性、虔信和智慧的种子就在此之中。基因在外界适宜的环境下才能更好地表达,灵魂在他者的唤醒下才能更好地舒展。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充满了智慧与
期刊
2017年的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定为“游戏点亮快乐童年”,旨在广泛宣传游戏对幼儿童年生活的重要价值,呼吁各幼儿园充分利用地方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开发玩具和游戏材料,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为此,我园以传统游戏为抓手,积极创造机会和条件,鼓励和支持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竭力扭转当下存在的重知识轻游戏、用电子游戏替代玩教具等现象。  这样的尝试持续了一段时间,期间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搜集了大量
期刊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幼儿的学习品质主要指幼儿对待周围事物、活动的态度、行为习惯、学习方法以及相关的基本行为和心理素质,这种品质婴幼儿期已经出现,对幼儿
期刊
传承传统文化,浸润文化经典,作为幼教人,使命担当,任重道远。针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分支——传统节日教育,幼儿园如何通过活动引导幼儿了解传统节日,感受传统节日的意趣,进而亲近、认同、喜爱我们的传统文化呢?这一直是我们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一、活动源起  区域活动时间,昊昊正在做手工,小冉跑过来问:“咦,你是在做粽子吗?”“是啊,我做的是红枣粽哦。”昊昊说。“过端午节的时候,我妈妈也会包很多粽子。”“嗯,我妈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临汾市尧都区第二幼儿园坐落在久负盛名的“唐尧古都”临汾,这里有着尧庙、丁村遗址、洪洞大槐树、黄河壶口瀑布等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人文景观,更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标识。办园五年来,全体教职工始终坚持新时代的育人导向,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具有传统文化根基的现代儿童,将传统文化教育“外显于形,内化于心
期刊
在高校视觉传达专业平面设计的学习中,“留白”是需要掌握的基本手法之一,它有助于快速抓住人们的视觉中心,并且营造某种独特的心理感受,在紧凑繁杂的生活当中给人休憩的空间。如果在教学实践中能合理、恰当、巧妙地运用“留白”这一表现手法,对作品的艺术跨越可以起到相当完美的助推作用。  现代平面设计整体风格趋向简洁,“留白”作为平面设计中构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种形式也是一种语言。它为读者视觉及心理提供
期刊
古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讲的是一个在风雪天里,旅客傍晚借宿的故事。“日暮”指傍晚的时候,“苍山远”旅客更觉得前行的山路遥远。孩子们仔细地听着故事,当读到“天寒白屋贫”时,彤彤迫不及待地说:“老师,我知道我知道,天气非常寒冷,有一个白色的屋子。”“哇,这是你的理解,那你再仔细听一下,白屋贫,这里还有一个‘贫’字,原来啊,这里的白屋,指的是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一般指贫苦人家。”孩子们仔细地听着,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