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边的“刀光剑影”

来源 :知识与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qiu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介绍的关于日本文化的著作——《菊与刀》(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其书名中的sword有“刀”与“剑”两种含义。文章将从中、日、英三种语言及文化背景来探讨,“sword”只能翻译成“刀”而不是“剑”的原因。
  关键词:菊与刀 刀 剑 题名翻译
  
  金克木先生特别推荐于1946年正式出版,1949年出版日文版的《菊与刀》,该书在美国、日本等引起强烈反响。事实上,美国政府战后对日本的政策和日本相应的反应与本书的分析基本一致。可谓是美国改造日本、分析日本的指导书。这书也被认为是研究日本民族性的必读书,是社会科学研究直接运用于政治实际操作的杰出例证。而此书的书名也寓意深刻。“chrysanthemum”本是日本皇室家徽,“sword”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用“菊”与“刀”来揭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固、服从而不驯等)。对于书题的翻译,chrysanthemum,自然没有任何歧义,就是“菊”的意思,而sword则可翻译成“刀”与“剑”两种意思。西方的文化中是没有“武术”这个概念的,所以自然对于习武所用的兵器不甚了解,这方面的语汇也十分有限。但在汉语中,“刀”与“剑”不论是形状还是使用方法、功能作用,甚至精神意境也都各不相同。
  
  中华的“刀”与“剑”
  
  刀:刀号称“百刃之胆”。特点是:勇猛威武,雄健有力。从刀的练法来讲,单刀多以劈、砍、刺、格、扎、撩等动作为主,幅度较大,攻击力极强,但相对的,它的防御能力要弱一些。古代小说中,使刀的代表人物是《三国演义》里的关羽。剑:剑号称“百刃之君”,属于双刃短兵。剑最早出现在殷商时代,是各种武器中具备高贵、典雅、神秘色彩的一种传奇武器。剑法招式特点是:造型优美,招式迭逞;动作轻盈潇洒,韵度自如;步伐轻灵稳健,敏捷多变;剑法规整清晰,身剑协调。古代小说中,使剑的代表人物是《三侠五义》中的南侠展昭。从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中可以发现,使剑的大多是君子,因为剑讲究的是技巧,点到为止;使刀的就要显得粗鲁一些,如关羽、李奎。因为刀主要的进攻方式是辟和砍,讲究的是力气,这在温文尔雅的中国人看来是不入流的,即使武功再高,也算不上是上乘的兵器。尽管大致了解了一些刀与剑的知识,但是翻译成哪个仍然没有定论。因为书中的sword是一门日本兵器,它并非属于我中华派系中的任何一种,不能直接从我们的刀剑中找到准确的名称。那么直接从英文译到中文是不严谨的。所以,我们还是要回到日本文化中去寻找它的根源。
  
  日本的“刀”与“剑”
  
  在“yahoo! Japan 翻译”中,sword被直接译成剣(けん)。但为什么在本尼迪克特的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中,日本人自己会把sword选择译成“刀(かたな)”而非翻译词典中对应的词条“剣(けん)”呢?那首先我们应该弄清楚日本人观念中的“刀”和“剑”到底是什么样的。刀:刀是武器的一种,是指“剑”中只有单侧刃的武器。在现代用语中,虽然可以用“刀”来称呼所有的日本刀,但在法律上,长度在60cm以上的,腰间佩挂的才可以称为“刀”。剑:“剑”比“刀”的范畴要更广,所有利器的概念都可以称为“剑”。据说“剑”字的左侧是一个双刃利器的象形,所以从狭义上说“剑”与“刀”的区别便在于利器的单双刃上。剑自古以来除了作为武器,同时还把美的姿态以“武士的魂”为象征意味制成美术品而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尚武精神很意外地重新在形而上学盛行的江户时期确立了下来。但皇室、神社等自古以来延续下来的,作为纯正血统证明的宝剑(草薙剣等)则被认为是按照武魂的形态制成的,因而受到人们的尊敬。“刀”与“剑”的区别:“刀”这个词原来是由“单刃”这个词发展而来的,是相对于双刃的剑而言的。直到室町时代为止其意思都和我们现在所说的“短刀”差不多。双镐造的,有着左右相似的双刃的东西叫做“剑”。尽管如此,在日本,剑已退化为仅仅是在仪仗或宗教仪式上使用的程度,不再在实战中出现。这也可能是风俗的原因所致,比如像中国穿棉布衣服的机会较多,所以相对于“斩”而言“刺”就比较有效果,因此在实战中就被更多的使用。总结所有日文资料可得出大体结论:广义上,“剑”是所有利器的总称,它包括“刀”,比“刀”的范畴要大。狭义上,“刀”是单刃的比较实用,而“剑”是双刃的,已退出实战转化为一种尚武的象征。
  
  作者的用意
  
  金克木先生在谈论比较文化和比较文学时,曾经讲到《菊与刀》。他写道:“据说这本书已成日文出版后在日本有过相当强烈的反应。原书名可译作《菊与剑》,日译是《菊与刀》。很明显,欧美人习惯于击剑而日本人习惯于用战刀。(若用中国人所熟悉的日本情况说,那大概可以叫做“樱花和武士”吧?)这书题指出日本文化类型中的两个矛盾的方面。”金先生认为:《菊与刀》也可以理解为“樱花与武士”。或者说,它们都是日本文化类型中的两个矛盾的方面的符号象征,这是很有启发性的重要思想。但如果仅仅因此,认为原书名可译为《菊与剑》,那么,就可能有些简单化了。其实本尼迪克特对于书名的问题有过交待:“然而,所有上述这些矛盾却成为有关日本论著中纵横交织的经纬。而且,都是千真万确。刀与菊,两者都是一幅绘画的组成部分。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倔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怯;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他们十分介意别人对自己的行为的观感,但当别人对其劣迹毫无所知时,又会被罪恶所征服。他们的军队受到彻底的训练,却又具有反抗性。”(吕万和、熊达云、王智新译,1990)也就是说,用本书译者吕万和先生的话说:“‘chrysanthemum’本是日本皇室家徽,‘sword’是武家文化的象征。但本尼迪克特在以此命名本书时,似乎并未从这种含义出发,而是以‘chrysanthemum’和‘sword’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及日本文化的双重性,由此入手,进而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并指出日本幼儿教养和成人教养的不连续性是形成双重性格的主要因素。”这里我们就不难看出,如果本尼迪克特想把“sword”作为武家文化的象征的话,通过百科全书(Wikipedia)的解释,正像金克木先生所说的那样,sword应该翻译成“剑”更好。因为是剑“把美的姿态以‘武士的魂’为象征意味制成美术品”,并且“皇室、神社等自古以来延续下来的,作为纯正血统证明的宝剑(草薙剣等)则被认为是按照武魂的形态制成的,因而受到人们的尊敬”。但是,根据吕万和先生的分析,本尼迪克特并没有从这个含义出发,她只是想用chrysanthemum 和sword这两种具象的东西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所以作为象征的本物,在sword这个地方这个层次,是不能把它抽象掉了的,还应该让它保留它具象的感觉。所以日译本译成“刀”不仅仅是因为“欧美人习惯于击剑而日本人习惯于用战刀”,在语言的文化背景上也是准确的。
  
  中华文化中的“日本刀”
  
  在日语中也有刀和剑这样的词,并且写法和中国的汉字(繁体)一模一样。既然日本人把sword译成“刀”,那中文可不可以也直接译成“刀”呢?日文中所说的“刀”和中文中所说的“刀”又是不是一个范畴呢?北宋文人欧阳修曾写下了一首名为《日本刀歌》的诗:“昆夷道远不复通,世传切玉谁能穷。宝刀近出日本国,越贾得之沧海东。鱼皮装贴香木鞘,黄白闲杂鍮与铜。百金传入好事手,佩服可以禳妖凶。”诗中,记录了关于日本刀的一些情况,当时的中国人已将之称为宝刀,有越地(今中国华南地区)的商人专为购刀而前往日本,并从美术角度描绘了日本刀的外形和样式。由此诗可看出日本刀在平安时代后期,镰仓时代初期时已经成被外国认可、并成为日本的输出产品之一。由此可见,虽然日本刀并不属于中华兵器,但我们中国人对它也并不陌生,并且早就以“刀”冠之。因此,把日文中的“刀”译成中文的“刀”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结论
  
  西方人只有sword而不分刀剑,所以提名中sword的翻译要取决于它的日本原型。日本既有刀又有剑,但无论是广义上看,还是狭义上看,“刀”都更加接近作者的原意,所以最终确定sword指日本刀。而日本刀在我国自古就有这样的称呼,所以sword→刀(かたな)→刀。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译成中文应为《菊与刀》。
  (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张恒龙,陈宪.我国财政均等化现状研究:1994—2004[J].财政与税务,2007(3).
  [2]王山迈,袁连生.建立规范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J].教育研究,2002(10).
  [3]李星云.论我国义务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J].江海学刊,2006(6).
  [4]郑磊.财政分权、政府竞争与公共支出结构——政府教育支出比重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科学,2008(1).
  [5]刀与剑的区别.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0284262.html[EB/OL],2008-04-17.[6]YAHOO! Japan 翻訳.http://honyaku.yahoo.co.jp/[EB/OL],2008-04-17.
  [7]フリー百科事典『ウィキペディア(Wikipedia)』.http://ja.wikipedia.org/wiki/%E3%83%A1%E3%82%A4%E3%83%B3%E3%83%9A%E3%83%BC%E3%82%B8[EB/OL],2008-04-17.
其他文献
Abstraot: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overview of atask-based teaching approach,the pros and consof this pedagogy and also highlights and evaluatesthe application of TBLT in ESEC classes, howthey avoid t
期刊
摘要:为解决扩招和教育资金缺口的矛盾,大部分高校采取“举债办学”方式。文章首先分析了高等学校防范贷款融资风险的迫切性,并在介绍高等学校银行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了模型改进以及防范筹资风险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贷款 风险 防范    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1%(2005),全国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2300万人,实现了高等教育发展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阶段的突破。随着高校法人
期刊
汶川大地震震动了地球,也震动了人心。除了空前的爱心奔涌,许多人对于工作、生活、社会的态度也正在发生改变。中国青年报与搜狐教育频道联合开展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4309人参加),88%的公众认为这场地震改变了自己的生活;82.1%的人表示会更加珍惜生命,努力学习和工作,去创造更大的价值;70.7%的人表示会献出更多的爱心;28.5%的人表示“人生苦短,我要更多地享受人生的快乐”。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
期刊
摘要:中国经济目前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具有典型的要素拉动特征。经济发展需要刺激投资需求,最终消费需求的形成也有赖于加大投资力度,投资与消费双管齐下,投资需先行。因此,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离不开投资的持续增长。文章致力于分析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对GDP增长拉动水平的具体数量关系。  关键词:固定资产 投资 GDP    从理论上讲,投资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具有一种正向的关联关系。一般认为,固定资产投
期刊
摘要: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风起云涌,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持续的技术创新是我国钢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为探讨我国钢铁企业应如何进行技术创新,文章首先介绍了我国钢铁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然后对其进行了SWOT分析,最后基于韩国浦项钢铁公司的发展经验得出对我国钢铁企业技术创新的启示。  关键词:钢铁企业 技术创新 战略 韩国浦项    中国已是一个钢铁生产大国,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钢铁企业技术
期刊
摘要:店址通常被认为是商店的三个主要资源之一,理想的店址对经营的成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酒香也怕巷子深”,如若店面位置选择不当,再好的商品、再好的服务也会因地理条件限制也是无法得以展现,纵使你是经营高手,顾客依然不会前来消费。文章从此入手,对商铺如何选址进行一些浅显的分析,以便与大家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关键词:沉没成本 前瞻性 商圈 目标市场 变量    店址通常被认为是商店的三个主要资源之
期刊
摘要:文章从传播学角度,透过今年最引人注目的网络案件“带头大哥777”一案,分析了传统把关人理论在网络传播的背景下的适用情况。文章首先对带头大哥一案进行了简要介绍,其次对比了网络传播中“把关人”角色与传统媒体的不同,最后从网络管理者、网络经营者、个体网络传播者三个不同的层面分析了网络传播中“把关人”的缺失,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增强把关人的作用。  关键词:带头大哥 网络传播 把关人    在今年股市
期刊
所谓门户网站,是指通向某类综合性互联网信息资源并提供有关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门户网站最初提供搜索引擎、目录服务,后来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门户网站不得不快速地拓展各种新的业务类型,希望通过门类众多的业务来吸引和留住互联网用户,以至于目前门户网站的业务包罗万象,成为网络世界的“百货商场”、“网络超市”。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门户网站主要提供新闻、搜索引擎、网络接入、聊天室、电子公告牌、免费邮箱、影音资讯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室设计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对居室设计的色彩应用提出更高的要求。文章从色彩情感对居室设计的影响、色彩的节能作用以及色彩的居室功能作用三个方面论述了色彩在居室设计中的重要作用,为居室设计中色彩的合理科学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色彩 居室设计 色彩感觉    色彩表达比语言寓意有更深、更含蓄的感情,不同的个性魅力都可以通过色彩在室内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进入较快发展期,呈现出投资区域多元化、投资行业广泛化、投资项目大型化、投资方式不断创新、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发展迅速等特点。  关键词:中国 对外投资 特点    入世后,我国对外投资进入较快发展期。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从2002年的27亿美元增至2007年的187.2亿美元,年均增长约50%。从2001年入世至今,我国对外投资呈现出若干新特点。  我国对外投资进入较快的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