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竹枝词修辞特色探析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宁波竹枝词在修辞上很有特色,运用的辞格十分丰富,主要有“比喻、比拟、双关、叠字、借代、仿拟、引用”等等。另外,雅俗结合的形式也使宁波竹枝词更富有修辞上的美感和表现力。
  关键词:宁波竹枝词 辞格 雅俗
  浙江东渡是宁波,人物由来此地多。欲识吾乡风俗好,请君细听竹枝歌。
  ——清·万斯同
  宁波竹枝词包含着大量的风俗和文化知识,为一般民众所喜闻乐见。它以诗歌的形式承载民歌的内容,在修辞方面有自己的特色。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辞格、雅俗来探析宁波竹枝词的修辞特色。
  一、宁波竹枝词的辞格
  宁波竹枝词所用到的辞格十分丰富,主要有“比喻、比拟、双关、叠字、借代、仿拟、引用”等等。这些修辞格的运用,使得宁波竹枝词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一)比喻
  比喻是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一种辞格,宁波竹枝词中的比喻辞格用的很多,而且十分生动。例如:
  (1)非独黄豆都成荚,又见棉花白似霜。(清·佚名《青珠竹枝词》)
  (2)电眼银髯气势雄,蜿蜒龙体出龙宫。盘旋滚舞长街上,空巷争看真老龙。(陈道生《畸山舞龙队》)
  (3)夫妇双双去采桑,养蚕好比养儿郎。(陈道生《裘村镇蚕月》)
  例(1)生动地描绘了棉花簇簇、宛若一地白霜的图景,既写出了“白”,又暗含“成片”。例(2)把目光比作电,胡须比作银丝,不仅面部形象毕现,而且精气神儿全出。例(3)则把蚕比为儿郎,表现出了蚕农对蚕的喜爱和对养蚕业的热爱。
  另外,宁波竹枝词还运用多重比喻的形式。例如:
  (4)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为君渔业臣。(陈瀛洲《渔歌》)
  (5)悔嫁薄情负心汉,这山还望那山高。(董锦云《四明情歌》五)
  例(4)中有三个比喻:农业是君,渔业是臣,农业和渔业是君臣关系。以“君臣”来比喻“农业”和“渔业”,深入浅出而有不失生动地点明了二者的重要性及主次关系。例(5)也是多层次的比喻:别的女人像是“那山”;“薄情郎”移情别恋就像是有了这山还望那山一样。这也是具体比喻和抽象比喻的结合,形象生动而又充满讽刺、愤怒的感情。
  (二)比拟
  比拟辞格在宁波竹枝词中用得也比较多。例如:
  (6)香粳遍野影离离,正是含花吐穗时。听说秋雷能引海,年年七月怕风痴。”(清·鲍谦《梧岑竹枝词》)
  (7)邻家少女试新装,头上晶晶宝石光。斜日无情偏不落,定教急煞可怜郎。(郑玉浦《约观灯会》)
  (8)灵鹊枝头迎客至,任君采摘品琼浆。(林永良《杨梅节》)
  (9)雪肤柔肌蜜肚肠,囫囵入口久留香。(陆锋《宁波汤团》)
  例(6)中用一个“痴”字贴切地表达了“怕”之甚。例(7)中的“斜日”以“电灯泡”的形象出场,对别人的甜蜜由眼红而生嫉妒,或者“斜日”可能也一直暗恋着这位邻家少女,总想把她和她男朋友搅黄了,同时又可以出出恶气:你哪里比得上我,急死你。例(8)将“喜鹊”拟人化。中国民间认为喜鹊通灵,所以喜鹊又叫“灵鹊”,此处的拟人有着潜意识里的期盼。喜鹊枝头啼叫,热情地迎接着客人,尽职尽责地担当着“礼仪小姐”。例(9)“雪肤柔肌蜜肚肠”句,“雪”为视觉,“柔”为触觉,“蜜”为味觉,而“肤”“肌”“肚肠”又是拟人的写法,一位色香味俱全的“汤圆美女”从纸中“走出”,惊艳四射,使人急不可耐,“囫囵入口”。
  (三)双关
  同其他类型的民歌一样,宁波竹枝词也通过双关来寄托情意,有“谐音双关、语义双关”等。
  1.谐音双关
  (10)郎待天明征远方,妻含娇泪理行装。频频窗外望天色,日未出山仍有霜。(董锦云《四明情歌》二)
  (11)池塘蓦地起风波,恶浪无端折芰荷。剩得单丝怎连藕,残枝零落泪痕多。(董锦云《四明情歌》四)
  例(10)“霜”谐“双”,本义指太阳未出,山林仍有寒霜,暗指丈夫天亮就要去远方,天亮之前夫妻仍旧是一双人,不会分离。例(11)“浪”谐“郎”,“丝”谐“思”,“藕”谐“偶”。通过谐音双关写出了“偶”断“思”连的无限忧思。
  2.语义双关
  (12)不如仲夏移家去,卧向林边手自探。(清·万斯同《鄮西竹枝词》)
  例(12)中的“仲夏”为地名,在句中属语义双关:本为地名,但同时可用来表示季节,倒也契合全诗语境。
  “宁波”这个地名来源于“海定则波宁”,在宁波竹枝词中经常可以被用为双关。例如:
  (13)诸君问我生何地,海不兴涛是故乡。(陆锋《宁波汤团》)
  (14)抗倭名将此挥兵,痛击番船敌胆惊。今日笑迎五洲客,巨轮进出海波平。(郦仲瑜《招宝山》)
  例(13)中的“海不兴涛”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既表现了故乡的平静安宁,流露出对故乡的热爱和依恋,也可以指“宁波”这个城市。这里的双关,与其说是一种刻意的辞格运用,不如说是“宁波”这个地名起得好。例(14)大意为:以前戚继光将军抗倭,在此痛击倭寇,现在这里的人民满面春风,欢迎五湖四海的客人,正所谓“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这首诗从整体上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达出对倭寇的憎恨、坚决抗击倭寇的决心,与宁波人的热情好客,两相对比,相得益彰。最后一句的“海波平”运用了双关辞格,字面意思是宁波的海港风平浪静,巨轮进进出出都很安全;另一层意思是巨轮进进出出的地方就是家乡——宁波,这也与全诗内容相呼应。
  (四)叠字
  叠字辞格的运用使宁波竹枝词产生了韵律美。例如:
  (15)五里湾湾曲曲溪,绿杨沿岸夕曛微。(清·谢秀岚《周巷竹枝词》)
  大意为“五里长的港湾,弯弯曲曲的溪水,夕阳暖暖地照映着沿岸绿绿的杨树”。这两句诗用了叠字、双关的修辞方法。这里没有用“港湾”“水湾”,而用叠音的“湾湾”,首先保持了平仄和格律,因为叠音的两个字平仄相同,双音节的叠字形式是最直接的保持平仄和谐的手法,这也使诗歌收到叠字与平仄和谐双重音乐美。《诗经》正是在四字句中大量运用了双音节叠音字,才使得它极具音乐美。宁波竹枝词的叠字修辞还有很多。例如:   (16)乔木亭亭倚盖苍,栉风沐雨自担当。(宋·叶梦鼎《盖苍乔木》)
  (17)烟柳村村花夹岸,最怜千丈镜中行。(清·倪象占《鄮南杂句》)
  (18)记得醉归衔暮色,星星渔火隔江明。(清·袁钧《鄮北杂诗》)
  (19)梁山伯庙去烧香,拜拜多情祝九娘。(清·无名氏《梁山伯庙》)
  再回到例(15),“湾湾”谐“弯弯”,当以本字理解时,诗句节奏为:五里湾湾/曲曲溪;当以谐字读时,节奏为:五里/湾湾(弯弯)曲曲溪。从修辞的角度来讲,将“湾”叠用收到的效果是多元的。此中最重要的是使诗句平添含蓄美,当诗句可以作多种理解或从不同的角度来鉴赏时,它的艺术价值随之得到升华。
  (五)借代
  借代即“换名”,借代辞格的运用,使宁波竹枝词在表情达意上更加形象突出、特点鲜明。例如:
  (20)红裙队队闻私语,此是前朝宰相家。(清·周铿华《泗门竹枝词》)
  (21)端阳佳节漫经过,角黍相传为汨罗。(清·鲍谦《梧岑竹枝词》)
  例(20)中的“红裙”代指少女,使少女形象鲜明突出,与句中的“队队”和“私语”等少女的行为特点相呼应。例(21)中的“汨罗”指代屈原,用于此处是为了韵脚的和谐,也隐含了屈原投汨罗江而死的典故,有着双重修辞效果。
  (六)仿拟
  宁波竹枝词对仿拟辞格的运用也有鲜明特点。例如:
  (22)蜃雨腥风骇浪前,高低曲折一城圆。人家住在烟波里,万里涛声到枕边。(清·陈秉元《渔家》)
  “蜃雨腥风”是“血雨腥风”的仿拟形式,这个辞格在此处产生了如下修辞效果:首先,更加朴实和自然,“血雨腥风”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残酷的形势和环境,而“蜃雨腥风”不见得是夸张,因为在夹杂着细小贝类的骇浪触石或触岸,必然会激起无数水花,加之风的助力,“蜃雨腥风”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其次,从语义上看,“血雨腥风”的修辞效果是强烈的,通过夸张的手法很形象地展现了一幅残酷的图景,会引起人的负面情绪,而“蜃雨腥风”是规范的、正常的表述,展现的是一幅海边图景。由“血雨腥风”到“蜃雨腥风”,正是以仿拟卸去夸张,以形式上的修辞“掩埋”内容上的修辞。
  (七)引用
  引用一些脍炙人口的句子或经典名句,可以“站在巨人肩膀上”更好地表达和抒发自己的情感。宁波竹枝词也通过引用这一辞格来表情达意。例如:
  (23)落霞孤鹜齐飞处,面面波光似镜磨。(清·忻恕《东钱湖竹枝词》)
  (24)九月中旬湖水平,龙舟竞渡会群英。(郑玉浦《东钱湖会期》)
  (25)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为君渔业臣。(陈瀛洲《渔歌》)
  (26)关关鸠鸟在河洲,幸福生活勿用愁。(沈元魁《幸福生活》)
  例(25)是完整引用,例(23)和例(26)是暗引或变通引用。例(24)的“九月中旬湖水平”也可以看作是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八月湖水平”句的暗引。
  二、宁波竹枝词的雅俗与修辞
  竹枝词首先是一种偏向于通俗文学的诗歌形式,语言浅显通俗,所以即使诗歌主体本身一直是雅文学的主流,常常运用具有文学色彩和书面色彩的语词来移注自身情感和加强艺术感染力,但竹枝词作为一种特殊的诗歌形式,绝大多数还是比较通俗浅近的。宁波竹枝词多口语,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例如:
  (27)赤豆粥兼荞麦面,晚餐还有烤番茹。(清·赵霈涛《剡溪竹枝词》)
  (28)一樽芋艿吃完添,陆谷糊中不放盐。(同上)
  (29)马陆坑茶真个良,兰花颜色茉莉香。(清·毛润《石门竹枝词》
  (30)附近乡邻齐去看,阿侬暗作相亲人。(郑玉浦《东钱湖会期》)
  这些句子都很生活化,完全可以用于日常口语交际。口语化句子和口语词的运用,使宁波竹枝词的民歌色彩被完全激活,使得词义通俗易懂。
  从另一方面说,竹枝词是一个“乍俗还雅”的怪胎,一些文学色彩或书面色彩比较浓厚的词或句子,宁波竹枝词中亦多有其例。例如:
  (31)潋滟鄞江落日时,灵桥东锁去波迟。(洪允祥《登楼远眺》)
  (32)一水漪涟好浣衣,提筐姐妹到西溪。(清·鲍序悦《梧岑竹枝词》)
  (33)且看饮马潭中水,留得涟漪千万重。(袁子良《渚山饮马》)
  (34)龟岭嵯峨低复高,仓山烟树冷萧萧。(清·阮嘉祥《临山竹枝词》)
  (35)老叟稚童同乐处,嫣然含笑步翩跹。(范纪达《阳光广场》)
  “潋滟”“漪涟”“涟漪”“嵯峨”“烟树”“叟”“嫣然”“翩跹”等都是书面语,而“烟树”文学色彩浓厚。
  (36)空气新鲜溪水甜,莼湖真是个桃源。山人耄耋身犹健,屋后常锄小菜园。(王重光《莼湖长寿村》)
  “真是个”是口语,用它来将“莼湖”比作“桃源”显得更加鲜明、直白和强烈,若换成“好像”“宛若”“像”,则没有这种修辞效果;而“耄耋”又是个书面语词,指老年或老人高寿,所以这首诗可以说是文白兼收,雅俗共赏。
  另外,现代新事物进入宁波竹枝词后所带来的陌生感强化了诗的修辞效果。例如:
  (37)华楼耸翠比天高,“有路”人家气派豪。刚出车门“桑塔纳”,“大哥大”里发牢骚。(张晓邦《缑城杂咏》)
  “桑塔纳”“大哥大”这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的新事物散发出了浓烈的现代化气息,用在诗中就如同用古老的酒瓶装可乐。实际上,这种形式也可以看作是一种雅俗共赏,只不过是古典诗歌形式之“雅”与现代新事物之“俗”的结合。它的修辞效果不仅来源于语词语义层面,也来源于时空碰撞。
  宁波竹枝词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百姓日常生活的画卷。它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各样的辞格来传递信息、抒发情感;同时,它亦俗亦雅的形式使其风格淳朴却又不失含蓄和意境。它不需要很高的文学水平,但又能把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特点使得竹枝词易于模仿和创作。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宁波诗社.宁波竹枝词[M].宁波:宁波出版社,1999.
  [4]王苹.汉语修辞与文化[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张龙飞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315211)
其他文献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通过对汉字字形结构的分析来探索汉字的意义,受条件所限,《说文》对字形的说解没有充分利用古文字的研究成果,有些字义解释欠妥当。本文运用古丈字
邯郸县工程村方言有24个声母(含零声母),其中鼻音声母η和唇齿音声母v是普通话中所没有的;有41个韵母,其中D、iD 、 、 、i 、u 、y 、?、i?、u? 、y?是和普通话
期刊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重大考验,河南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落实中央应对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强化调控,创新举措。金融业保持高速发展态势,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正>~~
期刊
基于马克维茨投资组合模型的均值一方差理论,构建一种投资组合收益和风险在一定范围的双目标线性模糊优化模型,并尝试采用极大模理想点法来求解该模型.最后,给出一实际算例,对一具
假设标的资产价格服从受多维分数布朗运动和泊松过程共同驱动的一类混合模型,通过这一模型的欧式未定权益的一般定价公式,求出了2种新型期权的定价公式.
从资产组合管理角度出发,用信用风险修正的方法对企业信用等级阈值进行修正,同时考虑商业银行持续经营的特点,将修正后的信用风险引入到多阶段的模型当中去,建立一个基于信用风险
为了研究常数磁场下的薛定谔算子的黎斯平均L2有界性问题,本文在Stein研究的Fowrier变换的工作基础上,通过研究Mpf(x),得到所要的估计.
分析了技术员工偷懒“囚徒困境”的形成过程,构建了技术员工股票期权管理激励的博弈模型,进行ESS博弈均衡分析,得出了防范技术员工偷懒行为的惩罚力度与股票期权管理激励因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