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前美国哲学学会与圣彼得堡科学院关系述论

来源 :西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wso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18 世纪美国哲学学会与圣彼得堡科学院相继成立,成员间互相交流,随着美俄两国启蒙思想家富兰克 林与达什科娃的相遇,促进了美国哲学学会与圣彼得堡科学院的官方交流与互动,促进俄美科学,文化和社会的 最初联系。十九世纪前美国哲学学会与圣彼得堡科学院的交流具有深远的影响:(一)扩大了美俄的交往范围, 推动了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二)促进了世界科学、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19 世纪前;美国哲学学会;圣彼得堡科学院;富兰克林;达什科娃
  1724 年彼得一世创办圣彼得堡科学院,成为当时世界声名远播的科学机构,也受到美国科学家的赞赏。 1743 年富兰克林为促进北美与其他地方的科学文化交 流,在费城创办美国哲学学会,学会创办不久,就与俄国 科学家建立了联系。两个学术团体的建立和交流在美俄 关系萌生和早期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富兰 克林和达什科娃则是其中的关键人物。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美俄关系研究或是集中在近现 代,或是致力于政治、经济等方面,而对早期美俄两国的 文化交流则鲜有关注。时至今日,随着大量相关论著被 翻译、出版以及档案文献的公开发布,使本文的研究成为 可能。美俄关系作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有必要对其进行追根溯源。因此,本文以 19 世纪前美国 哲学学会与圣彼得堡科学院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梳理 其建立和发展的历程,来探讨其在早期美俄文化交流中 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并以此来管窥美俄交往的早期历史。
  一、19 世纪前美国哲学学会与圣彼得堡科学院成 员间的私人交流
  在美国哲学学会的活动扩展到国外之前,美国的个 别科学家就密切注意俄国的情况,并进行“北方探险”。 而俄国也对大洋彼岸建立的这个新国家给予了一定的关 注,两个学术团体的私人交流逐渐展开。
  圣彼得堡科学院成员曾受到美国哲学学会科学家富 兰克林的赞赏。他与俄国的最初交往得益于他在科学方 面的成就。其与圣彼得堡科学院成员接触的第一个书面 证据可以追溯到 1759 年,富兰克林在一封信中给伦敦的 威廉·赫伯登博士写了一封信,内容涉及数学家和物理学 家弗兰兹·埃皮努斯(Franz Epinus),在信中可看出富兰 克林对埃皮努斯研究内容的了解及对他的赞赏。而埃皮 努斯对富兰克林也十分敬重,正是由于他的推荐,富兰克林作品的片段才首次出现在俄国媒体上。
  富兰克林在俄国人眼中威望极高,他的著作也成为 第一个在俄国翻译出版的美国作品。随着时间的推进, 他与圣彼得堡科学院成员的交往越来越多,如他与罗蒙 诺索夫之间的关系,即使两个人从未见过面并且很少直 接联系,但他们俩都熟悉彼此的工作和成就。1752 年 6 月,《圣彼得斯堡日报》对富兰克林和费城实验进行了 报道,文章称:“关于电力问题的新发现来自美国。在北 美费城,本杰明·富兰克林先生一直大胆地试图从大气中 提取出可怕的火,这种火经常摧毁广阔的地区。”[1]  罗蒙 诺索夫、里奇曼等科学家高度评价了富兰克林的工作。 同时,他们多年的实验指出了富兰克林工作中的一些缺 陷,并熟练地补充和发展了他的思想,推动了科学进步。
  总之,本杰明·富兰克林与俄国科学家的交往不仅促 进了科学的进步,也使美俄两国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
  达什科娃作为圣彼得堡科学院的院长,与美国哲学 学会成员也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她在欧洲进行了两次深 入的旅行,并会见了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和狄德罗。 达什科娃还将自由、民主、平等等观念应用到了政府改革 之中。与富兰克林一样,达什科娃崇尚科学,乐于探索, 这也给二者间的交流提供了可能。
  达什科娃在欧洲旅行时,富兰克林已是远负盛名的 科学家和政治家,达什科娃曾多次通过朋友想与富兰克 林结识。1780 年 12 月,富蘭克林收到一封来信,称:“杰 姆·邓普尔先生在伦敦时托我写信介绍您认识达什科娃 公主。公主也是深受皇后喜欢的,并坚持要求写这封 信,在这前一天,我并不知道公主所在的地方,并为此道 歉。”[2]  在 1781 年 1 月和 2 月希普利也曾两次致信富兰 克林提及达什科娃公主期待与他相识 [3]。最终,两人在 巴黎见面,虽然次数不多,但过程是十分亲切友好的。美国哲学学会与圣彼得堡科学院的发展与富兰克林和达什科娃密不可分。他们在巴黎的会晤既是巧合也是必然, 也奠定了美国哲学学会与圣彼得堡科学院交流的基础。
  二、19 世纪前美国哲学学会与圣彼得堡科学院的 官方交流
  1782 年,达什科娃被任命为圣彼得堡科学院院长, 从此开启了美国哲学学会与圣彼得堡科学院的官方交流 之路。他与富兰克林在巴黎会晤后,仍然保持信件联系。 达什科娃回到俄国,不久被任命为圣彼得堡科学院院长。 1789 年 4 月 17 日,在富兰克林的提议下,达什科娃被选 举为美国哲学学会成员。达什科夫在回忆录中谈到自己 的选举情况:“富兰克林给我足够的友谊和尊敬,建议我 成为费城这个声望已高的哲学学会的成员。”[4]  她也由 此成为了美国哲学学会的第一位俄国女性成员。
  11 月 2 日,富兰克林正式成为圣彼得堡科学院成员。 据圣彼得堡科学院的出版物《新法案》记载:“根据达什 科娃的提议,该学院在其外国成员中,以第一名外国成员 的名义,吸纳了富兰克林。随后,达什科娃又致信富兰克 林,既对他表示了尊敬,也把这一消息告知了他。在双方 互惠成员资格后,美国哲学学会与圣彼得堡科学院正式 开始了官方交流,哲学学会和科学院都官方声明了新成 员的加入。
  富兰克林去世后,圣彼得堡科学院与美国哲学学会的 交流并没有中断,圣彼得堡科学院对此进行官方处理后, 两个团体之间的官方交流进一步加深。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达什科娃以官方名义继续与美国哲学学会保 持联系。寄信时间是 1791 年,信中表达了对富兰克林 的尊重与惋惜,并非常荣幸能成为美国哲学学会成员①。 1791 年 8 月 18 日,达什科娃向圣彼得堡科学院递交一 份美国哲学学会荣誉会员证书副本,上面有富兰克林的 亲笔签名,证明了美国哲学学会对达什科娃的科学天赋 给予了高度的认可。   此外,达什科娃也继续与哲学学会成员进行通信,其 中包括物理学家约翰·丘奇曼(John Churchman)以及“工 程师团之父” 乔纳森· 威廉姆斯(Jonathan Williams)。 1793 年 2 月 21 日她致信威廉姆斯的信,提及收到了他 在航行中使用温度计的回忆录,并发现其重要性。
  其次,则是美国哲学学会的官方回应。美国哲学学 会在 1792 年 4 月 6 日《记录》中记载了达什卡公主的 信件,并将这本《记录》的摘录邮寄给达什卡公主,在随 附的信件中写道:夫人,遵照美国哲学学会的决定,我们 荣幸地从他们的记录中邮寄一份摘录给您……您是一位 真正值得尊敬的人物,把“三个乔治夫妇和维吉尔的一 些孩子”翻译成希腊语……我们很荣幸能得到您的尊 重 [1]。由此可见,两个学会之间的交流还是比较活跃的。
  最后,就是圣彼得堡学科学院与美国哲学学会之间交流的发展,学术成果的互享,随后又有一些圣彼得堡科学 院成员加入美国哲学学会,如 1795 年 1 月,经达什科娃公 主提议,约翰·丘奇曼当选为圣彼得堡科学院外籍成员。
  三、19 世纪前美国哲学学会与圣彼得堡科学院交 流的影响
  (一)扩大了美俄的交往范围,推动了两国关系的进 一步发展
  富兰克林和达什科娃是各自国家内杰出的政治家、 文学家和科学家,他们的成就以及对文学,艺术和科学的 热爱,使他们在国外获得崇高尊敬。尽管美俄两国相距 甚远,且存在宗教偏见和政治障碍,但他们共同的理想和 志趣使他们在巴黎相遇,由此开启了美俄学术团体的交 流,促成了美俄科学、文化和社会的最初联系。19 世纪 之后,美俄关系日益密切,特别是在杰斐逊与俄国沙皇紧 密交流的背景下,美国哲学社会与俄罗斯圣彼得堡科学 院的关系迈向了新的台阶。
  (二)促进了世界科学、文化的发展
  19 世纪前,由于早期圣彼得堡科学院大部分为外籍 成员,如著名的埃皮努斯和布劳恩等人。美国哲学学会 与圣彼得堡科学院的交流促进了两国科学文化的发展, 促进学者间的合作,也促进世界科学文化的发展。1782 年 5 月 21 日,美国哲学学会副主席托马斯·邦德博士在 讲话中强调了俄国在科学领域的成就以及学者之间国际 合作的重要性。几年后,美国哲学学会的成员与凯瑟琳 大帝合作,帮助她收集印第安文字,印刷出版,从而将印 第安文化发扬开来。
  综上所述,在富兰克林和达什科娃的倡导下,美国哲 学学会与圣彼得堡科学院的交流日益密切,双方也由私 人交流逐步发展到官方交流的新阶段,从而推动了两国 关系的发展,促进了两国的交流与合作。更难能可贵的 是,即使在富兰克林死后,两国间仍然保持着密切的联 系,为美俄两国日后关系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 此看来,科学无国界,科学家在当今纷杂的国际关系中也 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
  注    释:
  ①  Bushkova  Nina  N,David  F.Trask.The  United  States  and Russia: The  Beginning  of  Relations,1765 -1815[M]. Washington:Uniteds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ce,1980:281.“1789 年 5 月 15 日的信直到上周才送达 我手中。我利用最早的机会感谢你以一种亲切的方式向我 传达美国哲学学会的决议,我被接纳为该学会的成员。我 当然要感谢我尊敬的朋友、已故的富兰克林博士的善意建议。请允许我向美国哲学学会的主席和研究员们表示敬意,感谢他们促进有用的知识,并向他们保证,我对他们的关注 感到非常荣幸:我将认真地抓住每一个与他们慷慨的观点 相吻合的机会,随时准备向他们提供关于自然历史、生产等 的每一个信息。”
  参考文献:
  [1]Eufrosina  Dvoichenko-Markoff.Benjamin  Franklin,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and  the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J].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1947(3).
  [2]To Benjamin Franklin from Leendert de Neufville,21 December1780[DB/OL].[2020-11-20].https://founders.archives.gov/documents/Franklin/ 01-34-02-0130.
  [3]To Benjamin Franklin from the Princess Dashkova,30 January1781[DB/OL].[2020-11-20].https://founders.archives.gov/documents/Franklin/01- 34-02-0240.
  [4]N.N.Bolkhovitinov,L.H.Butterfield  &  E.Levin.The Beginnings of Russian-American Relations,1775–1815[M]. 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5:344.
  作者简介:韩宇婷(1996—),女,漢族,黑龙江五常人,单位为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研究方向 为俄国史。
  (责任编辑:御夫)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大学生作业抄袭现象普遍,作业原创度不高,学术诚信与创新能力状况堪忧。调查研究发现,“完成作业的自主意愿”“老师对待抄袭现象的重视程度”“老师布置作业频率”“同辈群体抄袭情况”四者均为作业复制比的独立显著影响因素。提高当代大学本科生作业原创度的措施是:(一)“创新+用心”,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自主意愿;(二)“批改+反馈”,适当惩戒以立学风;(三)“科学+有效”,重质而非量,合理化作业布置频
期刊
摘要:圣人,是儒学文化的重要符号,是历代儒家学者的核心文化信仰。尊崇圣人,是儒家学派解决社会问题的核心方案之一。儒家圣人观,自孔子开始形成,孟子进一步发扬光大。孟子将孔子笔下抽象的圣人概念转变为具体化、形象化的人物形象。圣人在孟子的理想代言人——舜,这一先王身上绽放出炙热的光辉。比较孔孟对舜的不同看法,不难看出孟子对孔子圣人观的继承与发展,具体可分为:(一)对圣人的道德要求:从修身到养性;(二)身
期刊
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种新型政党制度。新型政党制度的自信之源主要 表现在理论、实践和价值三个层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恩格斯政党理论、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论述构成 理论层面的自信来源;近代中国政党制度探索的艰难、西方政党制度的弊端、新型政党制度的强大生命力构成实 践层面的自信来源;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提供坚强堡垒,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提供有效助益,为增强中国 的制度
期刊
摘要:中共七大后,中国共产党总结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经验,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策略,对整个中国革命 产生了深远影响。领导内蒙古地区革命工作的乌兰夫等同志在党的领导下组建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由它统 一领导内蒙古的自治运动,在各方面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建立了内蒙古自治政府。具体工作步骤可分为:(一)创 立、发展内蒙古人民武装,实现民族解放;(二)解决内蒙古地区东部和西部分裂问题,实现民族统一;(三)建立 内
期刊
摘要:黑尔通过对道德语言的分析,得出道德推理方法的一般模式与基本规则——可普遍化原则,黑尔将康德和密尔结合起来,并试图通过其功利主义立场将元伦理学和实质性道德问题相贯通,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解决实质性道德问题的偏好功利主义的解决方式。面对罗尔斯对功利主义的诘难,黑尔把罗尔斯看作是一个道德直觉主义者,从整体上对作为公平的正义原则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并提出基于逻辑属性论证的功利主义观点。  关键词:黑尔;
期刊
摘要:《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条规定:“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可以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这是关于抢救生命垂危患者紧急情况下知情同意的特殊规定,立法初衷是平衡医疗机构救死扶伤的职业同患者知情同意权之间的矛盾冲突,然而在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机构不健全、制度缺失等情况下,医疗机构在行使紧急救治权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为
期刊
摘要:从 19 世纪末到现在,英国政府都在不断地扩大公众的漫游权,这就使得土地所有者绝对排他权受到 限制。为缓解国家公园漫游权与排他权之间的矛盾,政府除通过与私人部门共同获得土地的方式,在管理方式、 规划政策等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通过法律的强制使公众享有广泛进入乡村的权利,对土地所有 者的绝对排他权进行限制;另一方面,在获得漫游权的基础上,注意保护土地所有者的隐私权,并补偿由于保护 环
期刊
摘要: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是推动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多年来高校专利运用水平明显偏低,以广州新华学院为例探寻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的原因,发现“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不健全、知识产权意识不强、成果推广渠道不畅、专业技术推广人员缺乏等”为症结所在。改变被动局面的策略是:(一)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二)增设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三)科学管理,助推成果转移转化,提升学校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商务英语翻译》课有必要引进“工作坊”式翻译课堂教学。所谓工作坊,既包含了静态场域概念,又涉及了动态过程意义,即一群从事某项工作活动的人聚集在一起,就具体的工作任务展开讨论、调查、分析、提出方案,并通过坊内成员的不断协商,最终议定某个方案的一连串活动的过程。工作坊式教学因为强调了学习内容与工作任务的关联,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职场式“做中学”。泛在化的学习环境与教学资源促进了课堂内外交叉
期刊
摘要:原解放军131师老战士有着鲜为人知的光荣历史。以吉林籍131师老战士温湖为个案,运用生命历程理论,选用口述史与文献对照法,对131师老战士的生命历程进行简析,从少年觉醒到初入队伍,从秋季攻势、战略决战到建国以后,诠释中国革命与建设的社会大历史与131师老战士个体生命历程之间的双向作用。分析发现,老战士对革命的热情是民族意识与个人主体意识互动的结果。  关键词:解放军老战士;131师;口述历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