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育策略探讨

来源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1026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分析了中职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育的背景与必要性,针对中职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育进行了环境分析,找出了中职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育的问题,提出了中职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育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中职;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育;策略
  [作者简介]余明(1966-)女,汉族,广西容县人,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研究方向:旅游服务与管理。
  
  中职酒店管理类专业是一个行业指向明确、应用性及实践性都非常强的专业。酒店管理行业要求从业人员既要有宽广的知识面,又要有很强的服务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性教学是中职学校根据自身专业培养目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获得感性知识、进行技能训练、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各种教学形式的统称。作为培养应用型一线人才为主的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育教学更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紧紧围绕学生实践能力培育教学,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主动适应市场对酒店管理人才的需求。因此,中职学校需要加强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育,更好地迎合市场对于学生能力的要求,提高学生就业的本领,促进酒店管理类专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一、中职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育的背景与必要性
  中职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育教学是中职教育的灵魂,也是最能体现中职教育特色的最重要的教学环节。而中职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育为培养适应酒店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方面,当前国家正在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学生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中央财政拨划专项资金支持市场需求大、机制灵活、效益突出的实训基地建设。那么到底该如何培育中职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更好地推动中职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培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改革等等方面的成效建设,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中职学校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思考的问题。因此,急需从理论上探讨如何构建中职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育模式,得出有启发性的具体的实施对策,更好的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另一方面,中职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是中等职业教育中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必备条件,也是中职旅游教育办出特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由于酒店管理类专业实践性比较强,对毕业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因此,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育是实现其教学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其学生实践能力直接反映专业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应该在中职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育中研究如何创建有特色、有新意的中职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育模式,成为酒店管理类专业进一步深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总的来说,伴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院校应当完成三个转变,一是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二是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三是从专业学科为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为本位转变。中等职业教育院校特别要加强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训练,突出技能教育,突出实验、实训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做到不仅要“对口”,更要“接口”,教育和岗位“零距离”。从而推动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因此,酒店管理类专业更是应该紧密结合这三个转变,探讨如何在学生实践能力培育环节体现这些理念。
  二、培育中职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环境分析
  (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推动应用型人才需求增长
  旅游与酒店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迅猛的行业之一。目前全球旅游业的接待规模约7亿人次,据预测,到2020年将增至15亿人次。行业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据预测,在未来10年中,全球旅游与酒店业将每2.5秒创造一个新的工作机会。人才培养已成为我国旅游业、酒店业发展的瓶颈。上海社科院旅游研究室主任王大悟曾撰文分析,“专业教育严重滞后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从中等职业教育上看,走的是“低端路线”,以培养基层服务人员为主,经营管理人员的培养几乎是“空白”。过高的培养目标和过宽的专业设置,必然导致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专业能力不突出,虽有理论素养,却眼高手低,难以担当大任。
  国家旅游局研究认为“十二五”时期,国际环境总体有利于旅游业发展,宏观政策更加有利于旅游业加快发展,国内消费结构加快升级,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更加广阔的空间。
  综合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情况来看,酒店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增长必将推动中职院校加大培育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迎合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
  (二)中职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技能教育需要
  从目前我国酒店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就业状况来看,不管多么高级的人才,在旅游管理行业都要从服务员做起,经过3~5年锻炼提升为管理人员,这是旅游业的普遍做法,所以,每个中职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都必须经历技能教育。另一方面,随着旅游业国际化发展趋势,旅游行业急需培养高技能人才,而中职院校学生具有思想稳定,定位相对准确、实践操作能力强以及较强的素质、语言能力、理解应变能力等,其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符合旅游业的用人原则和管理人员晋升的模式。
  (三)打造专业特色和教育特色的需要
  大多数中等职业院校都开设了酒店管理类专业,酒店管理类专业发展,如何打造自己的专业特色和教育特色是每一个中等职业院校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培育过程中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酒店管理类专业进行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模式的教学改革,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于中职院校专业特色和教育特色具有较强的作用。以“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为手段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中职旅游专业特色和教育特色的发展必然趋势。因此,培育中职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成为中职院校酒店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需要。
  三、中职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育的问题分析
  中职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育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理论课教学。理论教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一般都有相应的教材或参考书。教材的内容系统性强,前后呼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生自小学到中学都习惯于这种学习方式。中职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育不但要使学生了解有关的原理,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掌握操作的技能技巧,因此学生操作的正确性、合理性、熟练程度,以及是否美观、安全等都具有一定的要求。中职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育的内容不象理论教学那样系统,也没有相应的教材,在实训基地或服务现场教学学生自由度很大,对问题的理解也有别于理论课教学。目前,中职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育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实践能力培育的校企合作不够深
  中职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育一般是需要挂靠在企业的,但是部分中职学校只是和企业达成实训协议和合同,深度的合作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展开,工学结合实训基地还有待完善,而且真正的接受实训基地现场培训和讲座或者实际操作的学生还是有限的。
  (二)实践能力培育的教学管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中职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育教学一般是一个带队教师负责学生管理,实践教学管理则由企业的师傅 (我们一般称之为实训指导教师)指导,而师傅由于本身肩负企业的工作任务,很难对学生的实践进行动态化的管理。学生在实训期间,学校教师本身对企业的岗位不是很熟悉,也无法对学生的实践进行有效的管理。因而实践教学尽管学校非常重视,却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实训教学效果大大降低。
  (三)实践能力培育教学考核有待规范化
  由于存在管理上的难度,实践能力培育教学的考核便成了教学的盲区,一般的情况下就是实践能力培育指导教师给写一个评语、学生写一个总结、填写一个表格,然后由教师给出一个定性结论。实训教学考核的量化考核标准还有待出台和规范化。
  总之,需要进一步深化中职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育,打造中职院校酒店管理类专业的特色,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
  四、中职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育的对策与建议
  (一)整合资源找优势
  抓住中职院校所在区域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中职院校所在区域旅游得天独厚产业优势,依托已经形成的办学格局,主动融合,整合各方资源,形成省市、行业、企业共建共管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育基地的新格局。
  (二)面向市场、服务社会找入口
  中职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育需开放办学,以行业先进技术发展为引领,紧紧把握旅游和酒店业技术发展的脉搏,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上,主动融入和服务于行业企业发展,满足地方旅游经济建设需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发展,以获得企业和地方政府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三)建立产学研结合互动
  中职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育应将旅游和酒店行业企业对员工岗位能力要求作为对人才培养的标准,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合作,研究并确定职业标准、人才定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和质量考核体系,中职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育应让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的全过程,为实现产学研“深度”结合,形成“产学研结合,校企互动”的中职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育模式探索新路。
  (四)抓住教学各环节实践能力的培育渗透
  深层次全方位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旅游专业的教学方法是要与其专业特点相对应的,在这方面探索和实践:理论教学采用“研究式教学方式”和“多形式互动交流教学模式”。课堂上鼓励教师以新的教学模式代替传统、注入式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式、讨论式、活动式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对旅游业的某些问题以研究的角度讨论,引导学生以积极思维代替被动接受,激发学生专业兴趣,树立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实际应用能力,配合课内实践法,对应用性较强的课程诸如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等,以实习基地为现场课堂,从传统的理论传授过渡到了现场互动教学。
  通过基于工作过程项目驱动、找准中职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育与旅游行业企业需求的差距和突出问题,根据旅游专业建设需要,紧贴旅游行业企业技术进步,设计和遴选中职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育的相关项目,以“工作过程项目驱动”方式,校企合作,共同实施工作过程示范教学。力争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课程建设等多方面,实现有针对性的重点突破,为培养具有旅游行业特色的高素质高技能人中职人才酒店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育创造新的经验,形成示范点。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姜大源.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论:属性、冲突、定位与前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5).
  [3]白翠兰.谈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开发[J].辽宁高职学报,2007 (11): 71-73.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5-0166-01  摘要: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刚跨入校门,接受人生观世界观的起始阶段,因而,小学低年级班主任的工作是十分重要而艰巨的,常言道“当一名班主任难,当一名好的低年级班主任更难!”本文笔者就如何当好低年级班主任谈了几点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低年级 班主任 宽容 爱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低年级班主任。切身体
我们的问题是,文学文本是弥散性的现代性构建中的表现,还是语言和文学实践在翻译和诠释中规定着中国人的解读,“构建”着中国和中国人的“现代性”?似乎对跨语际实践的研究应
早在1776年,亚当?斯密(Adamsmith)就强调了消费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重要因素,提出了"消费是所有生产唯一的终点和最终的目的"。1936年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MaynardKeynes)提出了绝对收入假说理论,他假设收入是影响消费的唯一因素,在众多其他影响因素中,在居民消费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消费作为国名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居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随
期刊
期刊
【摘要】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移动计算机的快速发展,移动计算和移动数据库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本文分析了移动数据库相关技术,并且讨论了给予Modile Agent移动数据库模型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移动计算;移动数据库;移动代理  【中图号】TP393.0【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3-0054-01    目前,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投入使用,加上移动计算机的
工程造价的基本概念是使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以经济法律等因素为管理依据对工程的造价进行控制与确定.对建设工程的投资行为进行预测与控制等系统活动,将建设成本进行总结
1938年5月,宇垣一咸担任第一次近卫內阁外务大臣,重新探求对华“谋和”之路.日本外务省东亚局长石射猪太郎的“石射文书”,对宇垣谋划对华“和平外交”政策具有重要影响.本文
盘点过去一年浙江省组织工作,“崇尚实干”是至关重要的关键词。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实干,村级组织换届突出实干,人才队伍服务科学发展……每一个亮点的闪现,烙下了广大党员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