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的路径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lar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以群分,或成为人类历史进步的一个条件,或成为许多悲惨事件发生的祸根。对后一事实的探究,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但却鲜有好的理论。经济学理论中里也有关于超越个人的“集体”的概念,但却不足以解决我很多深层次的困惑。一段时间以来阅读的一部美国学者泰勒等人所著的“社会心理学”教科书,让我心里亮堂了许多。
  人总是分为不同的群体。区分群体的因素,莫过于性别、语言、肤色这样一些容易识别的因素。而类似道德这样的隐蔽性因素,就不大容易成为结群的动因。据说现在全世界各色人等,是在几百万年前从非洲东北部走出来的。人们跋涉奔走于地球上便于生存的地方,一方面要拉开距离,以便占有合适数量的资源;另一方面还要结伙,方便与猛兽斗争,也为了加强和其他群体作战的力量。
  结伙不见得就立刻形成一个民族。不同地方的人只要有一定的封闭性,就会生成自己的语言和生活习惯(有文献说,两个双生子因长期独处较多,竟然发育了自己的一套语言),但这种人群要形成民族,即有稳定文化传承关系和稳定活动疆域的人群联合体,还有一个过程。
  人类的很多悲剧与结伙有关。历史上大量的战争不消说,社会心理学实验也证明人们借助类别概念,常常强化对不同群体的模式化成见,心理学叫做“刻板印象”,由此产生某种普遍的敌对意识。在有的历史时期,如果一个族群摊上一位有很强人格魅力、又性情偏执、好勇斗狠的领袖,就酿成大范围流血冲突,那领袖常常煽惑人民,把其他群体看作自己的敌人。有一部电影,便反映了群体塑造产生的可怕后果。把一群本来不很相熟的人分成两组,模拟两组不同的身份,一组是监狱的官员,一组则是囚犯,然后把他们置于真正的监狱场景里,让他们各自进入角色。经几件事情,过程便恶化,残害、杀戮便开始了。按泰勒的“社会心理学”说来解释,群体间的敌对似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这话不无道理。
  泰勒的“社会心理学”也发现了一些消弭群体之间刻板印象、促成不同群体融合的路径。第一个办法,是由有远见卓识的社会精英阶层推动社会宽容,具体做法是学校教育和媒体塑造出不同族群之间认同氛围,让那些保持并表现刻板印象的人们有一种负疚感,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第二个办法是创造制度性条件让不同族群的人消除交往屏障,尽可能让他们在共同任务中建立合作关系。最重要的是第三种办法,建立一种超越原来小群体类别的更大的群体概念,或叫做人为制造“上位类别”。社会心理学的实验表明,通过制造新的类别概念,把不同的亚类别纳入新的类别中,有可能弱化亚类别之下成员之间的刻板印象。
  然而,消除群体间刻板印象的政治实践不会都很成功。美国这个国家相对比较成功。它也闹腾过,南方和北方之间,白人和黑人之间,有过战争或冲突。但美国人还是成功地搞出了一个“美利坚合众国”这个大类别认同对象,以很大的包容性,把复杂的族群关系整合到一起了。在这个崇尚自由的国家里,社会精英阶层依然保持极大克制;谈话一旦涉及种族问题,他们便三缄其口,唯恐出了“政治错误”。现在美国不是没有问题,但总体还过得去。在美国腹地的一些小城市,家家户户门口挂着国旗,似乎家家是市政厅(美国的一些市政府大楼和百姓家房屋没有大的区别)。这实在令人感慨。
  再早时候,还有更令人赞叹的族群融合案例。法国疆域内曾经有很多族群,它们操不同语言,彼此对立性很强。后来某个时期法国的社会精英刻意推进法语传播,又有文化建设跟进,便形成了法兰西民族。相反,在比利时,讲法语的人群和讲佛兰芒语的人群曾长期敌对,最后付出了很大代价才建立了统一国家。
  族群融合上有没有失败的?有。记得美国大学者亨廷顿在苏联还没有解体时有过一个研究结论,说苏联成功实现了不同族群融合,后来证明他是个乌鸦嘴。南斯拉夫也不成功。以色列人巴勒斯坦人最早都属于西南亚的闪族,但现在闹得不可开交。它们在那么多的国际利益集团插手影响下,无法恢复它们本来具有的“上位类别”,无法彼此认同。
  泰勒的“社会心理学”坦言,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完全解决群体间互相形成刻板印象的现实问题,但他的著作又说:“现代的民主国家存在大量的和谐和群体宽容,它们使人类能够在漫长的岁月里和平共处、默契合作。”这是一个笼统的判断,在当今世界,要真正把事情做好,让国家之间少打仗乃至不打仗,让一个国家内部保持族群之间的和睦乃至实现融合,对政治精英们的智慧和勇气是个考验。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所研究员)
其他文献
若说这红颜知己是男人用以出轨的一个幌子的话,那么,这蓝颜知己,对于女人而言,不过是个乌托邦罢了。对于红颜知已,有人是这么解释的:是一种在精神上高于妻子的爱情形式 ,一种不能生活在一起的思想情人 ,一种灵魂交流胜于肉体交流的精神伴侣。于是,鲍仁有苏小小,苏东坡有朝云,鲁迅有许广平,胡适有曹珮声,徐志摩有林徽因,汪静之有符竹因,邵洵美有项美丽……  那么,每个女人是否都应该淘一个蓝颜知己?可以这么说,
文学期刊陷入危机和困境。应对措施:市场化,产业化,名牌效应,地方特色。根本出路:进一步改革艺术生产体制。 Literary journals fall into crisis and predicament. Response mea
在职场,有些领导不喜欢直接批评一位下属,而是婉转地说一句“潜台词”。常言说:“看云识雨,见微知著。”听懂领导的“潜台词”是职场中人不可或缺的技巧。潜台词1:“不错不错
他像一个沉默的背影,默默跟随在心爱女人的身后,长达6年,直到他追到相亲节目上向她表白,而她却无奈地说了一句:“你让我害怕。”他真是个魔鬼一样的男人吗?为什么会爱到让人
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到自身创造力量的民族。古希腊人认为火种是普罗米修斯从天庭盗来赐给人类的,中华的先民却把火的发明权归于他们中的一员“燧人
史学观念和方法的更新换代是当前一项非常紧迫的工作 ,这种紧迫感在即将肩负起 2 1世纪中国史学建设重任的青年学者中显得尤其强烈 ,它并非完全出自青年的敏感 ,目前史学呈现
近日,经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批准,首次全国范围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检查工作已经启动,这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在网络安全新形
当丈夫的赌和毒快毁了这个家时,她的痛苦可想而知。她隐忍了很多年,终于有一天,爆发了……他一手把幸福给毁了“死者叫赵某,55岁。他死在女儿的房间,尸体已成紫色,口袋里有个
在苏军承认在阿富汗失败10年后,不稳定和恐怖主义正在困扰世界,这种困扰的根源多半在于美国在阿富汗建立的非同一般的反共联盟。约翰·库利的这本令人不安的著作不仅详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