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及策略分析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jtx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研究古诗词课堂教学的现状,找出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策略,有助于提高初中生古诗词的学习质量。为此,本文在分析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从教学策略出发提出了了解背景、反复诵读、创设情境、巧妙质疑、拓展学习五条具体性建议。
  关键词:古詩词;意义;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古诗词凝炼隽永,魅力无穷,几千年来,滋养和浇灌着我们伟大民族的血脉。古诗词教学真的不合时宜了吗?作为教师,我们应当肩负起文化传承者的责任,从青少年开始,使这种传播自觉化,科学化。因此,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研究古诗词课堂教学的现状,找出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策略,有助于提高初中生古诗词的学习质量,有助于中华古典文化的传承。
  一、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一)培养语言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学习古诗词,能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古诗词的特点之一便是精炼,好的诗歌都是经过锤炼的艺术语言写成的,是运用语言的典范,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不同的诗人,不同的诗歌作品,语言风格、语言艺术也各不相同。或优美婉丽,或雍容典雅,或朴素自然。所有这些,都是学生学习的范本。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
  在学习中,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去补充和领悟,这就需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利用古诗作为一个起点,去联想、补充和创造,以构设想象中的图画。古人云: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即是这个道理。
  二、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
  (一)重教参,疏文本
  很多教师上课时只顾拿着教参照本宣科,平时对诗词的阅读积累不是很多,缺乏厚实的诗词艺术功底和驾驭诗词的理论厚度。有些教师对古诗词作者的介绍停留于简单的知识积累,如作者的年代、字号、称谓,而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及其经历、创作风格等情况涉之甚少,或者简单带过。殊不知这些内容对了解诗词的内容、作者的情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重讲解,轻诵读
  不少教师往往在古诗词教学上,不是引领学生通过多层次的诵读去欣赏,感悟诗歌内容和意境。而是一味自顾自的讲解、分析,将原本活跃的课堂变成了枯燥无味的“一言堂。”将一首韵味十足、意境优美、情感丰富的诗词分析成索然无味的一堆文字符号。重标签式的分析和结论,而忽视诗词本身的审美和情感的共鸣,忽视学生个性的情感体味。
  三、古诗词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一)了解背景
  1.了解诗人的生平
  诗人借用诗歌来表达情感,这无不与诗人的所见所闻、所遇所感有关,了解诗人的生平遭遇、经历、成就以及后人对其评价,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诗人,从而感受作品中作者所蕴含的深厚情感。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
  2.了解时代背景
  诗因兴而发,因时而感。每一首诗都有它产生的社会根源,教学古诗词时如果能够对诗词的创作背景有所了解,就能站在诗人的立场上与诗人为友,这是进入诗词意境的前提,也是把握诗词主旨的钥匙,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反复诵读
  1、读准节奏、停顿
  朗读时要注意指导停顿、重读以及语调的处理。古诗词朗读的节奏并不复杂,如:五言诗词一般可分为“二/三”或“二/一/二”形式;七言诗一般可以分为“二/二/三”的形式。重读则体现在诗句的关键词上,尤其是那些能够体现作者内心感情的词语。在语调的处理上,要注意把握音调的高低、节奏的缓急升降等。
  2、把握情感基调。
  古诗词朗读还要注意掌握感情基调,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地流动时,知识才会成为一种信仰,成为学生主观世界的一部分。”[4]诵读古诗词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融入情感。
  (三)创设情境
  教师应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以诵读为主线,串联感受、理解、领悟与扩展,始终把学生的吟诵能力、感悟能力、表达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放在首位;示范引导,创设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互动合作,开放发散,拓展创新,让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养和谐发展。
  四、结语
  古诗词以它特有的形式,积淀了中国数千年的思想、情感与智慧。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应试教育的急功近利,导致初中古诗词教学存在着多种问题并远离了诗意。对此,教师首先应该进行自我反省,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对症下药,综合治理。要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不懈地寻求科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感悟能力,提高阅读和鉴赏古诗词的水平,提升学生的文学品位,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古诗词的无穷魅力,让学生对古诗词充满兴趣,从而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古诗词文化得以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  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中华书局,1955.
  [2]  涂光社.《刘勰及其<文心雕龙>》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01.
  [3]  吴华月.古诗文诵读教学探微[J].教研天地,2007,(11).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存在部分小学低年级学生“偷东西”(顺手牵羊)的现象,针对此类问题,作者运用心理學进行分析,并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出以下方法,既可以做到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又可大大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同时最主要是培养小学生的正确所有权观念。  关键词:小学;自我中心;所有权  我们学校为方便同学借阅图书,把借阅率高的图书摆放到各班级的图书角上,同学们有好的书籍也可放到这里,实现大家好书共享。小马
期刊
摘 要:在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当中,教师以自我为教学的中心,利用单一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也过于被动,无法积极的提高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导致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和拓展。所以教师要深刻的认识到传统教学的弊端,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来进行教学引导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当中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高效性。  关键词: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意义  中
期刊
摘 要:为了能够快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我在阅读教学中,把如何提高学生习作能力作为研究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段适时训练,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抓住文本空白点,发挥想象,培养创意表达的能力;抓住拓展延伸点,因势利导,培养表达;抓住文本知识迁移处,提升学生的语言智慧;抓住读书笔记,反思自我,拉近文本和切身实际的联系。  关键词:阅读教学;习作能力  语文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其核心功能在于能够熟练运用
期刊
摘 要:伴随着新课改政策的逐步深入,需要初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心理状况有更深的理解。因为,青春期的学生其心理发育尚不完全,处理人际关系或者生活事务的能力尚且不足,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规劝和教导。为此,教师需要结合当前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表现,积极探寻师生之间的交流问题,并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教育管理;沟通技巧;研究  教师在
期刊
摘 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掌握文本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同时还可以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充分的发挥自我,实现语文学习的价值。然而由于很多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不是太成熟,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无法安心的进行阅读,导致阅读后无法提炼出文本的大意,阅读质量得不到提高,久而久之,失去了阅读兴趣。,鉴于此,本文对如何高效的进行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阅读思
期刊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奠定数学基础的时期,为了加强数学学习的品质和效果,教师应该将具体的知识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这样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数学教学发挥真正的价值,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應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途径  引言:  数学学习不应该只停留在书本上,而要将具体的知识点应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
期刊
摘 要:原生家庭教育对智力障碍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家庭不当的职业教育态度,对智力障碍学生职业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在本文中,我以家庭对智力障碍学生的职业教育态度及其负面影响的解决对策进行说明。  关键词:家庭教育;智力障碍学生;职业教育;态度;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理念的更新,人们对智力障碍者的态度由排斥转变为接受,在此过程中,也从关心其生存过渡到尊重其人格、提高其生活品质等方
期刊
摘 要: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实验是化学的基础和灵魂,我们教材中的每一项化学知识都是前人对于自然现象的发现,对于发现的不断实验,才从观察的现象,实验的结果中验证成为化学规律,从而有了如今的化学知识。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化学从原本的发现,研究演变成为的灌输,记忆,课堂教学活动忽略学生的探究实践,实验教学更是问题重重。新课程改革后,这些教学问题被重视了起来,我们作为教师,也应当对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
期刊
摘 要:问题是思考的基础,也是学习的开始。当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成为促进教学效率提升的重要方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在问题情境当中,学生之间需要互相交流、协作,对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合作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首先分析了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
期刊
摘 要:在全新的素质教育理念下,学校教育不再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生本理念是近年来在学校教育中广受推崇的一种教育理念,生本教育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是尊重学生的天性和兴趣,顺应学生的特点而产生的一种全新教学思想,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需求及特征,将传统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转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大胆探索、积极进取,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