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语境导入的着力点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qi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有些小学英语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语言操练时观念陈旧,偏重语言的结构体系,忽视语言的交际功能,忽视文化语境。通过对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语境流失现象的调查与分析,追寻文化语境视域下小学英语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文化语境意义交流跨文化意识信息差
  一、小学英语教学应关注文化语境
  文化语境是指与言语交际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它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文化习俗,指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是一个社会群众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对属于该集体的成员具有规范性和约束力;二是社会规范,指一个社会对言语交际活动作出的各种规定和限制。
  美国著名心理语言学家道格拉斯·布朗(Douglas Brown)的语言教学原则指出:语言的最高境界不是掌握语言形式,而是掌握语言形式以完成语言交流功能。学生不仅要学会英语知识,更要学会如何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课堂上,由于学生缺乏对英语情景的真实体验,所以,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拓展语言交流的活动平台,指导学生养成语言运用的习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转向让学生自主,让他们在教师示范性语境的基础上自己创设语言的各种适用性情境,在文化语境中进行思想感情和信息的交流,从而把教材上凝固的文字转化成声情并茂的语言实践活动。从语言的新授阶段开始,教师就应精心设计,采用多种途径、方式导入与所学语言相适宜的语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文化语境中获得对语言的初步感知。
  文化语境的价值取向在于陶冶学生的人文气息。文化语境能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以及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技能,最终形成有意义的交流。学生只有在模拟真实的文化语境中才能更好地组织思维,理解具体语境中所传递的信息和语言材料,从而促进英语理解、运用和表达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语境导入的着力点
  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教学过分强调了所谓“语言三要素”的作用,而忽视了文化语境对英语学习的积极作用。学习英语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运用英语,用英语进行交际,而运用、交际则需要有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语言知识,需要有听、说、读、写方面的语言技能。文化语境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易于掌握。语言教学和文化语境的同步传授可以在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时进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语境导入的着力点主要体现在词汇、语篇对话及语法教学中。
  在小学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英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让英语回归到文化语境中;在教授英语语言知识、培养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必须充分注意英语语境的作用;教师应当找出影响语言有效传递的文化部分,密切结合语言知识,进行同步传授。
  (一)词汇教学渗透文化语境
  一次,一个六年级的学生问我dove是什么意思,说他在看巧克力广告时发现的,我解释说“dove”原意是“鸽子”,这里音译为“得芙”,并且“多芬”润肤乳也是相同英文的音译词。还有个男生吃完“秀逗”糖后问我英文含义,恰逢那段时间我们在讲授形容词及其比较级,而“short”刚好是其中的“四会”单词,我告诉他可以理解为“短路”的意思,他听后立刻会意地笑了,并且表示要多关注生活中的英语。再如,英文中“cousin”涵盖了“堂、表兄弟,堂、表姐妹”等好几种关系;“农民”这个词在汉语里是统一的概念(泛指“农业劳动者” ),英语中却以其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分别用“farmer”和“peasant”来表示,等等。显然,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应该注意文化语境的渗透。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与学生现实生活距离很近的语境,能够让学生产生对英语学习的价值认同感。这种价值认同感将会成为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真正原动力,让学生从内心喜欢学习英语、愿意学习英语。学生会感受到从课本上学的英语不单单是字母符号而是可以学以致用的。
  (二)语篇教学融入文化语境
  教学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 6 Doing housework的语篇部分时,我让学生进行对话表演,要求学生自己去体会用英语打电话与我们平时的对话有何不同,一组学生表演完毕后再让其他学生评论并总结。通过这个过程,学生真正地掌握了英语打电话的要求和习惯用语,如知道了电话中表示“我是某某”要用“This is ...”;想问“你是某某吗”要说“ Is that ...”而不能说“Are you ...”;等等。这样让学生自己将新知和旧知进行融合,围绕话题展开对话,就在语篇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融入了文化语境。
  1.图文并茂,因势利导。我们的英语教材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图文并茂、语言丰富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对于初学英语者来说,学生对学习一门新语言感到好奇。因此我们要从一开始就因势利导,抓住“对话语篇”这个着力点,把教材的内容融入语境中,让学生学习英语像在生活中运用母语一样轻松。在讲解教材的同时,尽可能地将生活化的文化情境带入课堂,使其形象化。
  2.改编课文,活用英语。教师可以利用课文进行角色表演,也可以改编课文内容,模拟生活情境:问路、打电话、逛公园、出游、购物、参加晚会、见朋友等。此时,教室就是一个模拟西方生活的大舞台。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所学内容,初步形成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并对英语的学习产生兴趣和期待。
  (三)语法教学呼唤文化语境
  语言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真正地被理解和运用。教师可利用真实的情境或设计模拟的情境进行语法教学,使语法教学更趋于形象化、直观化和真实性。除了要让学生记住相关的交际用语,传授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还应该设置特定的交际语境,灵活选用适当的训练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口头或笔头、双边或多边的言语实践活动,在“用”中学语法。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有必要在创设语境时向学生传授文化背景知识,这样能使在语境中操练的语言形式有意义,也使设置的文化语境更真实有用。要注意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说话要得体。例如在教学祈使句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使用“please”,委婉客气地表达对对方的尊重。还有,同一个单词或同一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中语气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有所不同。如“yes”读升调表示疑惑,若读降调则表示肯定。因为对话总是涉及交际用语的规范使用和礼仪习俗,并且在具体的语言交际中,语言形式总是受到时间、地点、话题、交际双方的情感、个性、社会角色和个人教育背景等因素的制约。
  总之,英语教学要把语言和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适时地介绍中西方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国民性格、礼仪习俗、家庭模式等方面的差别,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孔凡成.语境教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语言离不开文化,语言和文化是彼此依存,互动的。在我国的传统的英语教学中一直很重视语言教学,而忽视了文化教育,因此,对英语的学习造成了一些障碍。现在,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
教育经费投入是组织教育活动和发展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其中政府财政性投入是主要推动力量与保障。高等职业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国家财政要加大力度支持其发
依据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成绩、顶岗实习企业评价等可靠数据,构造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模式效果评价的Logit模型,重点对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三个方面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
目的 探讨内科胸腔镜在自发性气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分析37例持续漏气5天以上的自发性气胸患者,其中15例接受了内科胸腔镜手术,22例接受了闭式胸腔引流术;主要分析指标包括
梅子涵先生说,斯蒂文森的诗《点灯的人》里,每天太阳落下后,李利就扛着梯子走来,把街灯点亮。于是,那些坐着喝茶的大人和孩子们,就又看见了窗外柔和的光,朦朦胧胧间,使一天的生活有了完美的心情。我在想,作为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如何像梅老师说的那样做一个点灯的人,点燃阅读这盏灯,让一本本优秀的书走入学生的世界,点亮他们心中那盏不灭的、对阅读持续热爱的“心灯”?我们很有必要静下心来,对儿童阅读、儿童阅读推
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及严重的就业压力,高校对职业指导的要求不断提升,采取何种模式进行职业指导,将影响学生对职业指导的认同程度,影响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效果,影响高校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