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育人成效调研报告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udemire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技术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学生素养提升的自我觉醒、企业人才需求导向,影响着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定位,决定了思政教育要不断强化人本意识、问题意识、实践意识。同时,丰富思政教育内容、整合思政教育资源以及创新思政教育成效评价机制,是改革和创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育人模式、提升思政教育育人成效的核心举措。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成效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4-0034-02
  从近三年社会及第三方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来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仍不能做到“三个贴近”,其针对性、实效性和指导性不强,思政教育成效不理想。为进一步了解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现状,找出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影响思政教育效果的瓶颈问题,开辟“以人为本”思政教育的育人新模式。课题组采取座谈、问卷等方式,开展了实证研究,对高职思政教育实施途径、教育成效以及企业评价等进行了调研。
  一、调研总体情况
  (一)問卷调查
  此次调研的对象含高职二、三年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包括思政理论课教师、学工干部、团委负责人及辅导员班主任)、校企合作企业负责人。发放学生问卷260份,收回有效问卷248份,占总问卷的95.3%。遴选20家校企深度合作企业,重点就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类型需求,已毕业就业学生的个人品质、能力以及素养等方面作了详细调研。
  (二)会议座谈
  组织3所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代表20人、企業代表5人、学生代表20人,围绕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实施情况、存在的问题,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创新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定义和需求,加强和改进思政教育的对策等,进行了深入沟通交流。从座谈结果反映出两个普遍性的结论:一是思政教育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唇齿相依”,并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紧紧遵循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及规律。二是思政教育是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与人格教育、素养教育等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做到贴近学生生活、职业和成长。
  二、问卷调查结果整理与分析
  (一)在接受思政教育的渠道和方法方面
  目前,宁夏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集中采用思政理论课教学、学生活动(含主题日、社团活动、校园文化)以及部分通识选修课等方式。问卷调查显示,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进行思政教育培养的渠道和方法,仍以政治理论课和课堂教学为主,分别占问卷填写总人数的86.5%和96.3%。借助互联网或请教师长、同学主动接受思政教育的高职生,只占问卷填写总人数的1/3。通过同专业毕业已就业的学长了解企业或者岗位对高职生思想素养、品德修养等需求内容的学生甚少。主题日、社团及校园活动,依然是高职院校进行学生思政教育的第二课堂,社会实践作为延伸的思政教育方式,已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和学生的重视。
  (二)在如何认识思政教育方面
  大多数学生选择了“思政教育是以人的全面成长为需求的核心素养”,占了问卷填写总数的82.2%,这一结果令人欣慰。高职院校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范畴有了全新的认识,不仅在思想品德、政治等素养领域,还将其延伸至心理素养、职业素养,甚至是人成长的核心素养领域。这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的与时俱进,特别是在国家呼吁打造“工匠精神”的时代,核心素养培养,受到更多学生的认可和关注。
  (三)希望在校期间得到怎样的提升和发展方面
  “实现全面发展”和“在与职业、人生相关的政治、思想、文化、道德、心理、法律、创新创业等素养方面得到发展”,两个选项的人数占了总填写人数的78.6%和66.5%。而“在具体岗位或能力方面得到发展”的选生,有139人,占填写人数的56%。“拿文凭即可”的选生,仅占0.07%。这充分说明,国家对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视,给予技术人才更多的尊严,让高职生看到了“学有所需”“学有所用”“学有所成”。同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企业创新发展等新的时代要求,逐渐唤醒了高职生对专业知识、岗位标准、能力培养及职业可持续发展同等重视的成长成才意识。
  (四)现有思政教育资源能否满足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方面
  问卷统计得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资源并不充足,还需要新的育人方式,这也与高职生希望在校期间得到全面发展的需求完全吻合。正如前面所说,课程、活动和实践三种方式,是目前宁夏10所高职院校普遍实行的思政教育育人模式。课题组通过对三种育人模式进行摸底调查,发现在现有资源中,还有一种思政教育资源——“讲堂”,各校虽在发挥其育人作用,但都未形成“整合创新—归类补充—考核评价”等完整的育人体系。为此,课题组将其纳入此次问卷中。
  (五)“大讲堂”作为现阶段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补充形式的必要性及讲授内容方面
  参与填写的248人中,有246人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选择。其中,认为将“思政教育‘大讲堂’,作为现阶段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补充形式”,很有必要的有144人,占了该项填写人数的六成。不难看出,“大讲堂”以其鲜明的主题和内容、丰富的信息和资源而受到学生的青睐。不足的是,现阶段“讲堂”主要集中在道德和创新创业领域,而在思想、文化、职业等领域涉猎不多。为此,学生希望思政教育“大讲堂”应结合职业素养、社会适应能力、企业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学生道德模范、优秀典型等进行开办,由此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综上,随着学生对自身素养培养的高度重视和对思政教育的全新认识,促使高职院校必须优化整合思政教育资源,使思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真正推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育人的指向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专题讲堂”作为现有思政教育资源的补充,以不同于理论课堂、实践活动的简而精的方式,深受学生的喜爱。为此,整合现已开办的各类讲堂资源,更为有效地运用好这些资源,开辟满足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育人新模式,十分重要。   三、提升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育人成效的思考
  (一)思政教育内容界定
  思政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关注人的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终极目的。当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构成要素,有三种普遍认可的观点:“四要素说”“五要素说”和“五板块说”。“四”指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五”则多加了法制教育。这种划分标准,迎合了社会大众的用人需求。而调研认为,高职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类型,因其直接服务于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创新发展,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必须紧扣技术技能人才的就业市场需求。为此,高职思政教育的内容,应该以系统论为出发点,以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融合“五要素说”的基础上,还应包含职业素养教育、人文教育以及关乎个体成长需要的教育内容。
  (二)充分发挥思政教育“讲堂”育人作用
  优化整合现有思政教育资源,拓展“大讲堂”育人模式在学生素养教育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校生对自身具备的思想政治素养、职业素养等综合素养培养更加重视;企业需要技术技能人才掌握专业知识以外的职业道德、思想政治素养、人文素养、身心素养以及学习素养等。学生与企业在素养的“需与用”上达到了高度的一致。政治理论课、专业实训课、校园文化活动和学生社会实践,侧重于学生专业知识、理论素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和培养。“大讲堂”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补充,是以学生素养需求为主体,开展有针对性、有导向性、有实效性的教育活动。“专题讲堂”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实现三个目标:一是思政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二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三是推动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三)强化思政教育育人成效评价
  现阶段,社会及第三方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已经从过分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获得的资格证书以及适应岗位的能力,转向毕业生基本素质的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职业素养和心理素养,日益受到企业关注。为此,加强思政教育育人成效评价,是保证企业和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满意的重要支撑。要从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考核方式的灵活性和考核内容的多样性等方面,强化思政教育育人成效评价。评价主体由学生、学校、企业和社会共同组成。评价对象为学校、学生和思政教育工作者。考核分学生在校、顶岗实习和就业三个阶段,依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素养成长需求和企业人才需求制定考核内容。可采取素质测试、问卷调查、同行评价等考核方式。
  参考文献:
  [1]口吴伶.“三维育人”实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体系创新[J].企業导报,2015(24):124-125.
  [2]段保才,张燕.“大思政”视野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建[J].职业教育(教育教学论坛),2014(25):178-179.
  [3]胡金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育人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2016(1):155-157.
  [4]纪玉忠,宗玲.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践育人模式研究[J].高教高职研究(考试周刊),2013(78):155-156.
  [5]李珊珊.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创新与构建[J].企业导报,2014(17):163.
  [6]陈善友,聂军,张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讲授+项目研讨”教学模式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学报,2016,22(1):63-67.
  [7]王凤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特点、问题及改进[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0):148-151.
  [8]杨善江.产教融合:产业深度转型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J].教育与职业,2014(33):8-10.
  [9]蒋强军,王华兵.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34(3):109-111.
  [10]丘洁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下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泉州黎明职业大学为例[D].华侨大学,2014.
其他文献
[摘 要] 产教融合、校政合作、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了创新职业教育校政合作新模式,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根据自身特点及其发展规律,结合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实践,创新了“校警合作共建新模式”,即新常态下,强化高校法制安全教育,创新区域共建机制的重要途径和载体,结合本院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以建设法制平安校园为契机,以开展文化活动为载体,积极探索学校
期刊
[摘 要] 羽毛球比赛是一項对抗性非常激烈的球类赛事。运动员要想在激烈的对抗中占得先机,并最终取得胜利,除了要具备敏捷的反应能力、过硬的技术水平等要素之外,还要深谙各种基本步法。基本步法在羽毛球对抗比赛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羽毛球教学实际,简略论述各种基本步法在高职院校羽毛球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关 键 词] 基本步法;高职院校;羽毛球教学;灵活运用  [中图
期刊
[摘 要]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逐渐向外围扩展,“新城市人”应运而生,城市“新一代”隔代家庭教育已日渐引起广泛的关注。鉴于此,从父母和祖辈的心理层面将隔代教育分为两类:自愿型和被迫型。深刻剖析城市“新一代”隔代家庭教育成因:中国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社会转型的压力及家庭结构的转变,从而导致许多问题的产生,进而以“三社联动”介入城市“新一代”隔代家庭教育问题,分别从三个方面具体介入,以适当解决城
期刊
[摘 要] 随着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课堂的新的教学模式逐渐在高职院校被广泛运用。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主动讲、学生在讲台下被动听并在课后把作业完成的一种长时间存在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开发课程精品视频、学生先行观看自学、课堂内共同解决问题、课后总结评价的教学模式。目前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实训课效果普遍不理想,主要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随着就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就业压力逐年递增,就业问题成为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而在就业压力和社会压力的双重压力中,心理危机的事件在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影响到学校以及社会的和谐氛围。由于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区别,高职院校的心理压力更容易导致心理危机的出现。因此,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成为各大高职院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深度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的多种成因及表现,提出了心理
期刊
[摘 要] 简要阐述了当代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表现,并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最后从大学教师的角度提出了在《销售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提高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  [关 键 词] 大学生;学习积极性;销售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4-0171-01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虽有较大提高,但大学生学习积极性
期刊
[摘 要] 当前我国对跨专业综合实训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职院校层面,所反映探讨的内容集中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而本科院校涉及实训环节的教学改革更多的是基于某个专业进行。通过对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训的教学实践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分析本科院校特别是独立学院跨专业综合实训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一些可行方案。  [关 键 词] 跨专业综合实训;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数据  [中
期刊
[摘 要] 随着教育与技术的融合,现代远程教育越来越受到求学者的欢迎。奥鹏远程教育是由教育部批準成立的国家级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招生形势也较为严峻。试图通过SWOT策略分析,为奥鹏教育学习中心在今后的招生工作中提供思路。  [关 键 词] 奥鹏教育;招生;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4-0017-
期刊
[摘 要]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社团活动的传统模式悄悄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社团搭建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吸引更多的数字土著民的关注。以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的英语话剧社团为例,分析社团现状,提出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助力社团的发展,接着设计研究社团的微信公众平台。经过三个阶段的宣传,总结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英语话剧社团的优势和局限性。  [关 键 词] 英语话剧社团;微信公众平台;运营  [中图分类号] G71
期刊
[摘 要] 在当前的高等职业院校的内涵建设背景下,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不仅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对社会服务能力的建设途径分析,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关 键 词] 社会服务;烹饪;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4-0043-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