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模式探析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youw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当前的高等职业院校的内涵建设背景下,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不仅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对社会服务能力的建设途径分析,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关 键 词] 社会服务;烹饪;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4-0043-01
  社会服务是高等职业学院最重要的核心职能,同时也是高等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最直接的反映和表达。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为满足社会需求积极开展服务培训,激励教师主动为社会服务,构建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为当地的继续教育事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一、高职院校社会服务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需要改变传统的观念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满足于校内学生的教学和管理,学生进入学校,老师按照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拿到学分就算完成了教学,对于所培养的学生是否适应社会的需求根本无法得知。所以说学校并没有从外延发展和内涵建设的角度认识到社会服务的重要性,同时学院对教师参与服务社会的工作指导性不强,强调程度不够,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教师服务社会能力的提升。
  (二)师资的社会适应性不强
  长期以来,普通高校缺乏与社会各行业的紧密联系,教师重视对校内学生的教学研究,而缺乏对校外行业的了解。因此,很多教师比较擅长书本上的理论讲授,而对行业的发展缺乏了解,因此,教师的授课内容针对性不强,就很难提供适应社会的培训服务。专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教师必须深入企业行业、融入社会去了解新的动向、新的需求,从而掌握最新的资源,用以指导专业建设和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三)社会服务特色不够鲜明
  与专业的社会服务培训机构相比,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欠缺自主研发能力,对专业技术优势和教学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好,在开设培训课程时,缺乏行业市场的调研与分析,还没有形成具有特色的品牌专业。
  二、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途径
  (一)发挥专业优势,承办行业技能比赛
  利用我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特色和实训场地优势,主动与佛山市人力资源和社會保障局、佛山市旅游局、佛山市旅游协会、佛山市饮食同业商会等单位联系,承办了“2015年佛山市现代酒店餐饮类技能竞赛中西式面点师竞赛”“2016年佛山市第三届名菜评选活动”,累计参赛人数100余人。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与佛山市旅游局、佛山市旅游协会等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同时提高了我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在业界的影响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到当前餐饮业流行的菜式,同时通过与行业大师的切磋与交流让学生更加了解行业的发展。
  (二)紧跟市场需求,为社会人员开展各类技能培训
  在竞争激烈的培训市场中,积极开拓渠道去寻找合作伙伴,专业老师先后受佛山红旗新里程职业培训学校、南海区里水金箭职业培训学校、佛山志高职业培训学校、南海信息技术学校等单位委托开展中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西式面点师的培训,参加培训人员逾200人次。通过对社会人员的培训使教师的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熟悉了行业企业对社会人员的要求,从而可以将行业的需求融入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打造一支社会服务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从高校师资的基本情况来看,单有高学历和高职称的教师队伍作为社会培训教师还不够,还要有高的国家资格证书,并且是该专业的考评员,这才能适应社会培训的需要。例如,我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教师作为考评员受佛山市南海技师学院、南海信息技术学校等单位邀请对社会人员进行中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西式面点师、公共营养师等国家资格证书的考核认定,认定人数累计愈500人次。因此,对高校来说,要为社会服务提供师资力量,首先要培養一批理论丰富、实践高超的师资。
  (四)建立教师服务社会的激励机制
  通过建立激励机制使教师服务意识逐渐常态化。例如,政府对学校的激励,学校对教师的激励。比如学校对教师的激励可以体现在教师的年度考核与职称评定中,并作为将来评定职称、获得奖励的考核条件,这样可以大大提升教师的服务意识。
  三、结语
  如果高职院校没有社会服务的功能,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与发展的条件。同时高职院校面向社会的服务有利于解决学校在培养人才模式上脱离社会的问题,有利于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把社会的发展需求融入学校;有利于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调整改革,使学校不断增强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全方位服务行业企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发挥自己的特色,才能促进学院教学水平、专业建设、办学效益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姜德照,邹香娥,常勤德.高校社会培训服务地方的基地化模式探析[J].校园之窗,2008(1).
  [2]雷久相.高职院校如何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刍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4).
  [3]周世青.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现状及思考[J].高教说法,2009(12).
  [4]李蕾.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途径的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5(4).
其他文献
[摘 要]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生态环境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得更加恶劣,其结果令人担忧。鉴于此,生态道德的迫切性及途径思考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生态危机是人们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变异造成的结果,仅仅只依靠经济和社会两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高校学生的道德提高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以宁夏十二五规划,生态移民为研究背景,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理论支撑,着重分析研究生态道德在高
期刊
[摘 要] 产教融合、校政合作、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了创新职业教育校政合作新模式,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根据自身特点及其发展规律,结合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实践,创新了“校警合作共建新模式”,即新常态下,强化高校法制安全教育,创新区域共建机制的重要途径和载体,结合本院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以建设法制平安校园为契机,以开展文化活动为载体,积极探索学校
期刊
[摘 要] 羽毛球比赛是一項对抗性非常激烈的球类赛事。运动员要想在激烈的对抗中占得先机,并最终取得胜利,除了要具备敏捷的反应能力、过硬的技术水平等要素之外,还要深谙各种基本步法。基本步法在羽毛球对抗比赛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羽毛球教学实际,简略论述各种基本步法在高职院校羽毛球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关 键 词] 基本步法;高职院校;羽毛球教学;灵活运用  [中图
期刊
[摘 要]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逐渐向外围扩展,“新城市人”应运而生,城市“新一代”隔代家庭教育已日渐引起广泛的关注。鉴于此,从父母和祖辈的心理层面将隔代教育分为两类:自愿型和被迫型。深刻剖析城市“新一代”隔代家庭教育成因:中国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社会转型的压力及家庭结构的转变,从而导致许多问题的产生,进而以“三社联动”介入城市“新一代”隔代家庭教育问题,分别从三个方面具体介入,以适当解决城
期刊
[摘 要] 随着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课堂的新的教学模式逐渐在高职院校被广泛运用。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主动讲、学生在讲台下被动听并在课后把作业完成的一种长时间存在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开发课程精品视频、学生先行观看自学、课堂内共同解决问题、课后总结评价的教学模式。目前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实训课效果普遍不理想,主要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随着就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就业压力逐年递增,就业问题成为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而在就业压力和社会压力的双重压力中,心理危机的事件在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影响到学校以及社会的和谐氛围。由于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区别,高职院校的心理压力更容易导致心理危机的出现。因此,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成为各大高职院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深度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的多种成因及表现,提出了心理
期刊
[摘 要] 简要阐述了当代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表现,并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最后从大学教师的角度提出了在《销售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提高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  [关 键 词] 大学生;学习积极性;销售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4-0171-01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虽有较大提高,但大学生学习积极性
期刊
[摘 要] 当前我国对跨专业综合实训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职院校层面,所反映探讨的内容集中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而本科院校涉及实训环节的教学改革更多的是基于某个专业进行。通过对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训的教学实践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分析本科院校特别是独立学院跨专业综合实训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一些可行方案。  [关 键 词] 跨专业综合实训;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数据  [中
期刊
[摘 要] 随着教育与技术的融合,现代远程教育越来越受到求学者的欢迎。奥鹏远程教育是由教育部批準成立的国家级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招生形势也较为严峻。试图通过SWOT策略分析,为奥鹏教育学习中心在今后的招生工作中提供思路。  [关 键 词] 奥鹏教育;招生;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4-0017-
期刊
[摘 要]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社团活动的传统模式悄悄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社团搭建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吸引更多的数字土著民的关注。以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的英语话剧社团为例,分析社团现状,提出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助力社团的发展,接着设计研究社团的微信公众平台。经过三个阶段的宣传,总结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英语话剧社团的优势和局限性。  [关 键 词] 英语话剧社团;微信公众平台;运营  [中图分类号] G7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