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止血方法探讨

来源 :中华妇产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20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时出血是产科的严重并发症[1],也是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2].由于多次妊娠、多胎妊娠、人工流产和剖宫产率升高等原因,胎盘冈素引起的产时出血呈上升趋势.在胎盘因素引起的产时出血中,主要原因是前置胎盘[3],其出血特点是:出血凶猛、病情危急,进展迅速,常危及产妇的生命.所以寻找一种有效、快速的止血方法尤为重要.本研究针对前置胎盘引起的剖宫产术中出血白行设计并实施了子宫下段及宫颈前或后壁全层横行贯穿“U”字缝合止血的方法,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中、晚期妊娠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患者高危型(HR) HPV感染的情况.方法 选择2007年8月1日至2010年2月28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科门诊进行孕期检查的孕13 ~ 32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经三阶梯筛查并宫颈活检诊断为宫颈炎的患者21例及CIN的患者147例(其中CIN Ⅰ 68例、CINⅡ37例、CINⅢ42例),采用第2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检测妊娠合
国际尿控协会(ICS)是世界尿控专业领域的最高学术组织,自1971年以来每年一次的年会成为国际尿控领域最高水准的学术会议,云集了全球数千名尿控领域的专家学者。在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及妇产科学等分会的支持下,
目的 观察超小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超早期妊娠(停经≤5周,血β-hCG水平高于正常、超声检查未见胎囊)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月经周期规律、停经≤5周的早孕期妇女,依停经天数、血β-hCG水平和B超检查确定为超早期妊娠后分组,超小剂量组100例,米非司酮50 mg两日法+48 h后口服米索前列醇200μg;常规剂量组100例,米非司酮150 mg两日法+48
目的 评价复发性流产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检索Medline数据库、Elsevier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Springer link数据库、EMBASE数据库中1996年6月至2012年4月有关复发性流产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最终有7篇文献纳入本研究,病例组(为复发
目的 运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定量研究正常青年人腰骶神丛神经的各向异性特点及扩散张量示踪成像(DTT)技术显示腰骶丛神经.方法 收集60名健康志愿者(男30名,女30名)行腰骶丛神经DTI.测量双侧腰3(L3)至骶1(S1)神经根各部位(椎间孔内外侧)各向异性分数(FA)值,同时进行双侧腰3至骶1神经根DTT研究.L3至S1不同节段神经根FA值使用ANOVA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采用SNK法
肿瘤的转移机制可能为侵袭、血管内渗、外渗、黏附并定植[1],即肿瘤细胞失去细胞之间的黏附作用,获得移动能力,离开原位病灶,向邻近周围组织侵袭;肿瘤细胞穿透血管内皮基底膜,进入体循环并存活;肿瘤细胞在血管淋巴管内壁黏附,并形成微转移灶.近年来,上皮-间质细胞转化(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备受关注,但其机制仍不十分明确.本文
期刊
一提起竞争对手,不论我们是否承认,潜意识里都会有一种压迫感和难以名状的敌意.但是如果我们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就会发现,除了战争中特殊背景下敌对的两个阵营,多数情况下竞争对手对我们的促进作用远远超过了阻碍作用,积极影响远远超过了消极影响,他们是我们发展和前进的推动力,是我们成长和成熟的催化剂.因为他们能提高我们的奋斗目标,促使我们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从而推动我们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期刊
患者 女,22岁,因右顶枕部肿物伴疼痛20余天,于2013年2月25日就诊.体检:右顶部可触及一单发大小约2.0cm×1.5cm质硬半扁圆形肿物,隆起度不高,基底固定,与头皮活动度不一致.外院头颅CT示:右顶枕颅骨嗜酸性肉芽肿可能性大.CT检查:右侧顶骨见多发类圆形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区,边缘毛糙,较大者约3.2 cm×2.6 cm,病灶突破内外板,局部见软组织肿块影,其内未见钙化影,病灶CT值约
期刊
手术常见的三大并发症为出血、感染及脏器损伤,医师需要通过不断改进或提高手术技术以避免或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然而一些少见的、并不涉及更多高难技术、只需稍加重视即能避免的并发症,同样也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腹腔镜穿刺孔疝就是少见、容易被忽略的并发症之一.本文报道1例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手术后出现穿刺孔疝,希望通过分析临床处理经过,总结教训,以引起重视。
期刊
MR动态增强定量成像作为一种结合形态学与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新型MR成像技术,通过观察和动态评估组织和病变的血供情况,可进行肿瘤良恶性评估及分期、肿瘤化疗药物和抗血管生成药物临床疗效评估及心脑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为了促进医学影像工作者对MR动态增强定量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拓展和提升其临床和科研价值,《中华放射学杂志》将举办2014年MR动态增强定量成像技术研究与应用征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