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交往的“失真”现象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w62298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现象诠释学的课堂交往教学观
  现象诠释学认为,教学是拥有教学理论素养的教师与学生进行的对话、交流与沟通。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作为拥有不同语言文化和沟通文化的前代与后代,作为成人与成长中的新一代及各自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的个体,在沟通与沟通的关系中进行心灵碰撞,提供“回归生活世界”、“发现自我”乃至“互动对话”的契机。现象诠释学将教学定位于自主、平等、和谐的过程,提倡探究教学、体验教学,使教学活动恢复其创造知识、建构真理的本性,从而使教学活动内化于主体的生活世界,师生在这一过程分享共同的知识、意义与价值。
  二、当下语文课堂教学交往失真的现象分析
  在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忽视教学交往,导致教学过程中交往失真,进而使交往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得不到充分发挥和凸显。交往失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空洞而非实质
  不论是在师生交往还是生生交往中,普遍存在形式化的交往,虽然在表象上我们的确存在教学上的交往,但是从真实与实质的角度而言,却是空洞而无意义的。
  1.虚假的“自主选择”。为了在课堂上体现出对学生这一主体的认可和尊重,让学生充分拥有自主权,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往往会出现这样的一个情节,“读了这篇文章,同学们,你最喜欢这篇文章的哪个章节,对于这个部分,你想了解的问题是什么?”学生往往会就自己的喜好说出自身感兴趣的部分或者章节,这个时候老师最喜欢“就坡下驴”:“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几个问题吧。”可实际上大家都明白,这些所谓学生选择的问题都是按照教师的暗示提出的,或者其他限定的内容,并不是学生自己真实意愿的表达。
  2.虚假的“合作学习”。小学学习或者说小组交流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中一种主流的教学手段,可是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在语文课堂之中的运用却往往徒具形式而已,教师常常是一个问题下去,两分钟不到,就开始“鸣金收兵”了,大家可以设想,如此短暂的时间,学生只是刚刚对问题有所消化,还没来得及和其他人交流,就“戛然而止”,这样的小组学习有意义吗?
  (二)独裁而非自主
  教师在教学中实际是处在一个相对权威的地位上,学生大多数还是处在一个被动的,被支配的角色上。
  1.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关系,有点类似长官和士兵。学生的一言一行都是为了配合教师在课堂上的问题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学生在课堂上的言语交流实际都是受教师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
  从表层上看,这种现象可能是学生自身发展限制而导致,可能受制于年龄层次,心理发育程度,人际交往能力等等。可根源还是在于我们教师没有为学生提供可以发展的机会和渠道。人际交往不需要培养吗?如果我们一直不给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那么他们根本就不可能得到提高和发展。
  2.教师处在绝对权威的角度,学生处在相对弱势的地位。课堂教学理应是双向的,教育双方应该是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却就是在扮演权威的角色,一切以自己为标准,一切以自己为中心,对于学生的切身需求和需要可以说是置之不理,更不能说是“弯下腰”去倾听学生的声音,在这种缺乏交流的环境下,学生的自主权无疑就被无形地剥夺了,只能被老师人为的植入自己所设计的剧本中去表演。
  (三)偏见而非公平
  在实际课堂教学交往中,教师对于学生的交往并不是公平、公正的,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机会、甚至说是有权利和教师形成一个平等的交往。
  1.交往机会的不平等。在课堂提问方面。教师给予学生的机会明显带有偏向性。教师为了让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够顺利地完成,往往将机会给了好学生,因为他们能和自己的教学设计形成共鸣,让教学显得“成效显著”。他们忘记了,教育是要面对每一个孩子,不能让任何一个孩子成为被遗忘者。
  2.交往内容上的不均衡。教师在问题的选择上,也具有鲜明的“区别”。对于自身默认的“薄弱学生”,他们所能领取的问题往往是简单的是非题,只需要学生作出非常简单的判断,即便是错了,往往也是一笔带过;而对于“理想中的学生”,他们往往可以得到“论述性”的题目,这样的题目往往复杂,多变,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素养和知识储备。这样做的原因其实就是教师已经在教学过程认定了谁是“好学生”,谁是“差学生”。要知道任何学习有薄弱的学生都有可能在某一个环节上或者某一个主体上表现出“出人意表”的地方,教师应该要善于挖掘学生的特点,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建立起足够的信心,重新面对语文学习。
  3.交往关系的不平等。许多教师在与成绩好的学生交往和互动时,往往倾向于实行民主,更多的是用肯定、鼓励,充分考虑他们个性的语言,也更能接收学生个性的自我表露,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较高,对他们的失误和不足也表现出更大的宽容;而对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则倾向于实行专制,更多地使用带有否定性和不屑性情感的语言,也较少允许他们的个性自我表露,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较低。这种有差别的“因人而异”的课堂交往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制造或扩大学生两极分化——好的越来越好,差的越来越差的罪魁祸首。
  (四)对抗而非和谐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为了达到自身目的,或教学,或教育,或其他,往往会采用一些令学生受到“刺激”的言语,甚至是“驳”学生面子的做法,这种做法有的时候不但表现出极端,甚至是一种人格上的“嘲弄”。因此,自然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另外一些教师由于自身水平的问题,表现出来的个人素养也让学生有一种对抗性的反抗。学生的对抗性交往行为的表现方式很多,程度也不尽相同。如对教师的教学采取消极态度,沉默寡言,不听讲而自行其事,不做作业,或者逃避教师安排的群体性活动等,最激烈的对抗性行为是公开扰乱教学秩序。
  三、建议
  师生互敬互助,有效、平等的沟通是实现教学交往的良好途径。只有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水平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吴永军.我国小学课堂交往时间构成的社会学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1995(5).
  [2]刘云杉.学生课堂言语交往的社会学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1995(4).
  [3]程晓樵等.教师课堂交往行为的对象性差异研究[J].教育评论,1995(2).
  [4]沈贵鹏等.初中课堂口头言语互动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4(1).
  [5]吴康宁.课堂教学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1999.
  [6]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7]杨明全.论课程研究的诠释学取向[J].全球教育展望,2002(2).
  [8]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9]郭元祥.论“生活世界”的教育---兼论教育中的生活问题[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5).
  [10]钟启泉.文本与对话:教学规范的转型[J].教育研究,2001(3).
  [11]蕲玉乐.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创新与教育观念转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4)
  (责任编辑 韦淑红)
其他文献
摘 要:对农村职高学生的数学教学应该是务实的、生动的、有效的。本文结合自己对农村职高学生的数学教学实践,通过剖析农村职高学生的教学现状,总结日常的课堂教学方法,创造利用课堂外的教学契机,探索适合农村职高学生的有效性教学模式。  关键词:数学教学 适合 有效性  作为一名农村职高的数学教师,应该善于分析不利于农村职高学生教学的种种原因,应该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
摘要:毕业设计是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提高的关键性环节,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更是实现计算机专业学生从学校学习到岗位工作的过渡环节。那么如何引导计算机专业学生搞好毕业设计呢?笔者将从七个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引导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    在技校中,很多专业都有对应的企业与学校进行校企合作,学生在顶岗实习或毕业时都可以在该单位上班,如笔者学校的数控、石油炼制、电梯、
有效的课外阅读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那如何才能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呢?  一、关注课外,拓展阅读的思维空间  有人说,世界上许多最美丽的花,往往开放在无人知晓的地方,我们的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有限的课堂教学是不能满足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这就要有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自行去探寻课堂以外的知识。课外阅读的特点是自主学习、自我提高。初中生精力充沛、富于幻想,如果没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注重的是“意识”(如基础知识的积累意识、审题意识、题型意识等)的树立,侧重学生解题基本能力的培养,因此需要一定数量的题目作基础,这是“厚积”的过程,是量变;二轮复习建立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以追求“质变”为目标,以期学生在考场上能够稳定发挥,甚至超常发挥,因此需要侧重于强化学生的理性得分意识,培养其综合把握试题的能力,增强其临场应变能力,这是“登高”的过程,也是“薄发”的体现。  
摘 要:名师是教师队伍的领头雁,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带头人,是学校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在技工院校建立名师工作室,是积极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新模式,打造技工教育品牌的一项重要举措。  关键词:名师 工作室 技工教育 改革创新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要求不断提高,知识和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培
在高中作文教学当中,广大教师应该做到“提倡学生自由创作”。我们应该根据学生个人的特点、性格以及兴趣来让学生在作文写作当中自由发挥,使学生的个性、思想在作文当中有创意地表达出来。教师如果做到了这一点,也就可以说是做到了《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高中作文教学目标。因此,我们应该提升学生在作文写作当中自由发挥的空间,把写作的主动权让给学生,不要让学生沦为考试的机器,为了考试而机械地写作。要达到这样的
摘 要:本文根据笔者在工作中的真实案例,提出辅导员只有尊重、理解、全面关心学生干部,才能在学生工作中处于主动。  关键词:学生干部 尊重 理解 全面关心  学生干部是学生自治、自我管理的执行者、监督者,在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挫折,出现工作开展不下去的情况。此时,辅导员要尊重、理解、全面关心他们,多和他们沟通,了解其思想动态,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才能做到未雨绸缪,避免在学生工作中处于被动。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的诗歌有着优良的传统和极高的审美价值。它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也是世界文化殿堂里绚丽夺目的瑰宝,几千年来被广为传唱。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的确,古诗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着民族的魂魄。  如何让学生在品味这些脍炙人口、悲壮激昂的佳句时,得到最真切的美的享受、情的熏陶?如何拉近古人与今人的距离,更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呢?特
托尔斯泰说过:“有无责任心,将决定生活、家庭、工作、学习成功与失败。”马卡连柯也说过:“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没有责任心就不会有真正的工作。”可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更是每个教师的职责。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其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
“淮海技师学院的毕业生素质高、思想稳定、技术过关,最受公司欢迎。”说起淮海技师学院,东贝机电(江苏)有限公司总经理詹士忠赞美之词溢于言表。为何他对淮海技师学院的学生评价如此之高?答案就是:加强校企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淮海技师学院培养出了一批能满足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淮海技师学院先后与苏州正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南京熊猫集团、江苏秀强玻璃工艺股份有限公司、宿迁国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等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