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觉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才能创设“开放式”教学情境,达到“不觉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的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呢?本文笔者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的结合起来,分别从导入情境的创设、问题情境的创设、探索情境的创设,应用情境的创设四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开放式;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的过程。那么,教师如何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的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活水”,创设真实、自然、生动的“开放式”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对此,笔者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创设导入情境,激起求知的欲望
  特级教师于猗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教师要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巧设导语,使导语融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使导语这座架在问题与获得知识的必经之路上的桥架稳了,架宽了,学生就可以轻松愉快的到达彼岸。
  (1)利用故事创设导入情境。如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可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一粒米,第二格放2粒米,第三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米、16粒米、32粒米、……一直到第64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恐怕您的国库里也没有这么多米!”你认为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米吗?请你根据题意自主在棋格里填上算式(填上第一格及最后一格,小组交流合作完成)这样在学生听完故事处于心求通而不解、口欲言而不能“愤”的状态时,教师顺势提出上叙问题。而学生经过尝试,发现所填算式过长,那么能否用较简单的算式表示呢?由此导入新课。这样,这个故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看到数学也是一门有趣的学科。
  (2)通过对比创设导入情境。如在引入相似概念的时候,我借用了弗赖登塔尔设计的案例《巨人的手》,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只"巨人的手"。教师对学生说:"昨晚外星人访问我校,在黑板上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手印。今天晚上他还要来。请大家为巨人设计所用的书的大小,坐的椅子的高度和大小,桌子的高度和大小。这是一个经典的情景创设。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它面对的是初中的学生,好奇心较强,这样的情景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同样的知识,放在这样的情景中进行教学,学生更乐于接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用自己的手和巨人的手作比较,得出"相似比",然后把教科书、桌子、椅子按此比例放大,就得到巨人使用物品的尺寸。这样的设计,十分符合初中生的喜好,又具有一定的悬念,很容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3)利用音乐创设导入情境。如在“同底数幂的乘法(3)——积的乘方”的教学中在课堂导入时设置了这样的情境:在课前3分钟左右播放《地球,你好吗?》这首歌,让学生在悠扬的歌声中感受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和迫切感,接着让学生计算地球的体积,抛出一道求地球体积的引例。在学生主动运用球体的体积公式计算时碰到积的乘方的问题,教师顺势导入新课。这样的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贴近了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形成对新知识的主动探究的欲望。
  二、“何愁没处下金钩”——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1)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出发,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探索几何体表面的最短路径问题时,设置下列问题:一只蚂蚁在圆筒外壁的A处,想吃到圆筒内壁的B处残留的一点蜂蜜,怎样走路程最短?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从学生熟知的生活背景出发,创设问题情境。例如教学圆周角的性质时,教师可设置这么一个场景:足球训练场上教练在球门前划了一个圆圈进行无人防守的射门训练,甲、乙两名运动员分别在圆圈上的C、D两地,他们争论不休,都说在自己的位置射门好,如果你是教练评一评他们的说法。这样联系生活中喜闻乐见的话题,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激情,把学生的注意力较快的集中到本节课的学习中,促使学生以饱满的学习热情去积极思考问题,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能探风雅无穷意”——创设探索情境,提高课堂效率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探索者、发现者,而在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例如教“角平分线性质”时,我先要求学生每人用纸剪一个角,上课时我边讲边示范,要求学生跟我做:①将角对折,问:折线是什么线?学生答:角平分线。②继续对折,将对折后的角与原来角的边垂直,问:展开后折线与边的关系如何?学生答:垂直。③要求学生测量两条垂线的长度,问:结果如何?学生答:相等。于是,通过学生动手、测量和观察,便不难得出:“角平分线上的点到两边的距离相等”的定理。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不知不觉中探索发现新知识,又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在已有的认识基础上运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要把金针度与人”—— 创设应用情境,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具有广泛的应用性。我们应从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事物。通过这个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加强了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愿我们每一位教师以“匠心独运”的创新意识,通过生动有趣有效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单调的数学课堂产生涓涓“春水”,使孩子们原来认为犹如“艨艟巨舰”似的数学知识变得“一毛轻”,从而让数学课堂在孩子们一次次成功、一份份自信、一回回期待中快乐轻松地度过。
  参考文献:
  [1] 龙敏信.《浅析中学数学教学的课堂引入方法》[J].数学教学学报
  [2] 庞华.《试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技能》[J].中学数学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月亮是一个寄托诗人感情的美好事物。千百年来,无数诗人都钟情于吟咏月亮。月亮在诗人的笔下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客观物象,而已成为一个含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载体。月亮为何有这么大的魅力?因为它是最好的抒情对象,因为它不只是一个物象,更是一个意象。它更有着深远的象征意义。  关键词:意象;月亮的意象  残月如弓,新月如眉,满月如镜。春夜,淡月笼纱,娉娉婷婷,掩映着杏花疏影;秋夕,霜月临江,皓皓皑皑,波心犹
期刊
深夜读《草房子》,好像有一股温润的水流缓缓浸过身体的每一寸,于是整个身心都变得舒展;又好像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一切都仿佛隔着一层水汽,朦胧而静谧。  作者曹文轩先生曾说:“我的空间里到处流淌着水,《草房子》以及我的其他作品皆因水而生”。因此《草房子》所描绘的油麻地首先扑面而来的就是一阵水乡气息,那里水网密布,芦苇丛生,荷叶田田,艾叶青青,一派和谐静美的田园风光。人与自然和谐地共生在这片乡野土地上,
期刊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形成以教为中心,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的传统模式。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爱好,搞包办代替,这种教学关系使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生的自主性、独创性不能得到培养和发挥,主体性被压抑。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  怎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学潜能呢?实践证明,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人,改变了以往外在性、被动性、依赖性的学习状态,
期刊
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有其独特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通过听、说、读、唱、玩等形式,帮助学生形成英语初级语感、语音及语调,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但处于山区的农村小学,环境差,教学设备有限,学生不够大胆等一系列因素往往导致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学、尤其是听说教学的效果不尽人意。因此,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不能让他们课上学、课下丢,而是引导其将课堂英语知识与
期刊
摘 要: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否长久留存甚至向外传播,关键在于居民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潘家湾民族乡作为宜昌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乡,土家文化传承面临着极大的风险,要实现民族乡土家族文化的动态传承,必须要让乡民体会到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土家族;动态传承;使用与满足;文化传播  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地处宜都西部山区,2000年6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是宜昌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全乡面积147
期刊
摘 要: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相关性的基础上,结合金华地区区域物流发展实际,深入论证区域物流对金华地区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提出制定适合金华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物流产业政策。  关键词:区域物流;区域经济;影响  1导论  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各个国家和地区所拥有的资源也不一样,因此它们在各自产业发展上的侧重点也就不同,它们之间的产业分工非常明确,为促进各自经济的发
期刊
摘 要:教师不仅仅是教育者,同时也是学习者。教师自身就是教育学的统一。而目前教师却习惯于“述而不作”,教师下水是自身提高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述而不作”;重塑;教师;形象  现在大多的语文教师,总是“述而不作”的,一些“德才双馨的教师”也多是因学生应试所得的高分数而得此殊荣。语文教师教学生阅读和写作,能“下水”的,有所“作”的不过是拘囿于阅读理解的练习上。在作文教学上只是引导学生在各种“公式”
期刊
摘 要: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对于学生成才有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一个优雅、健康、和谐的环境,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习惯的形成,知识技能的增长。本文基于营造特色中学校园环境文化目的对其方法或措施进行了论述,具体方法或措施有:开展丰富的文化艺术活动、创建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加强舆论文化的渲染、加强社团建设等。这些方法或措施的运用,相信能营造出一个特色中学校园环境文化,能更好地为办学质
期刊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均衡发展’精神,2014年9月,告别了陪伴我多年的孩儿们,下乡支教。一周后非常思念,他们个个都是我的宝!于是产生了“聚宝盆”后来改名为“特殊的互联网”。下面结合自己的体会和收集来的资料,以日记的形式分享给同仁们。  教师寄语  2014年10月7号,星期二,晴  花果山的孩儿们: 你我师徒一场,共度四个春秋,经历1460个日出日落,在自尊、自主,但不太自由的环境中,放飞梦想,展翅
期刊
我们到底要培养学生怎样的阅读习惯?我们到底要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如果这两个问题不能正确的解决,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没有一个正确的思路,那么,我们“培养”的结果或许将事倍功半,甚至会适得其反。在目前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教学实践中,有一些教师学生都习以为常的做法是有违语文教学规律的。这里将一点浅见陈述如下,以求教于同仁。  一、生活化、个性化、创造性的阅读  这是理想的阅读习惯的本质特征。生活化、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