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合作学习法初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ior9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合作学习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与过程,进而在单位时间内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的主要教学策略包括选择合作伙伴与明确责任分工、采用多样化的合作学习形式、进行合作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等。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合作学习法 教学策略
  一、合作学习的形式
  根据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要求的不同,可以将合作学习的形式分为课前协作式、课内讨论式、课后研讨式三种。
  1.课前协作式
  课前协作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前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包括准备工作)的一种合作方式。这种方式一般是把总任务分解为几个子任务,由小组里的成员分别承担一个子任务,通过汇总每个成员的子任务完成整个小组的学习任务,同一小组的成员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内完成各自的任务。比如为了学习某个内容,需要先进行社会调查,以便收集有关的数据,这时就可以将调查的内容分成若干项目,由各小组分别承担进行调查,最后对将各小组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总。
  2.课内讨论式
  课内讨论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需要,在课内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内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可以针对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又可以仔细地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还可以进行辩论。在每一次讨论中,小组内的成员都有相对明确的分工:记录员、检查员、组织员(组长)、总结报告员等。这种方式一般是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内容。
  3.课后研讨式
  课后研讨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后进行合作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指学生围绕课堂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可以延伸的问题在课后分小组作进一步探讨;二是指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互帮互助,基础差的同学主动请教基础好的同学,基础好的同学热情地帮助基础差的同学,以达到同一小组的同学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指学生为了了解(或解决)某一问题(比如课题研究),需要进行数学实验或调查研究,通过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合作学习的组织
  要组织好合作学习,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1.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只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进行,这样的信息传递大多是师生问答式,没有学生之间的讨论,没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更缺少学生自我调整、矫正的机会,从而也就无法显示学生思维的“过程”。而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恰恰是对这种“缺陷”的弥充,它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以优带差;二是增加学生发言的机会,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三是为学生创造辩论的机会,在辩论中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四是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因此,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应该做到科学、合理。我们认为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异质搭配的原则。异质是指同一小组的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应该是不同层次的,这样便于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二是男女搭配的原则。就是各个小组内的成员男女比例应基本相同,这样可以优势互补,有效地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际的竞争。组与组之间的相对平衡,也有利于合作学习的评价。
  2.充分发挥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作用
  小组内的每个成员虽然层次不同,分工不同,但都应该树立整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树立“小组的荣誉离不开我的努力”的意识。因此小组内的成员要做到既有分工更有合作,特别是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习基础比较差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的同学,更应该帮助他们克服障碍。为了使每个人都有锻炼的机会,小组内的分工应该轮流进行,而且各个组轮流的方式基本相同(即同一层次的同学同时担任同一角色:记录员、检查员、组织员、总结报告员等),这样有利于实现评价的公平,树立每位同学的信心。
  三、合作学习的评价
  对合作学习评价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评价小组的整体情况,当然也必然会有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应关注学生合作的过程;不仅仅要评价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更应关注小组的整体情况;不仅仅要评价发言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更应关注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同学的发言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不仅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更应关注他们在合作中所表现出的合作精神、投入程度、情感与态度。教师通过评价机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四、合作学习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1.怎样合作更有效
  怎样才能取得理想的合作效果?我们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教师必须提高认识。认识到这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以往学生的被动、接受式地学习方式转变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二是教师要精心组织好合作学习。教师只有明确了合作学习的目的、意义,才能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精心组织合作学习的内容。比如问题如何提出?要求学生做到什么?以什么形式组织?等等。三是讨论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独立思考基础之上,否则讨论就可能停留在表面或不能深入。四是加强对合作学习的指导和评价。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能依赖学生自己完成,必须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逐步完成的。对于小组内的每一个角色,分别承担什么任务,如何组织,如何记录,如何汇报,如何补充等都应该进行指导,使学生养步形成习惯。同时通过评价,有效促进合作进入正常轨道。
  2.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应该相对固定
  由于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基本上是根据班级学生座位的安排就近组合,因此必然会随着学生座位的变动而发生变化。另外,不同学科的分组方法也不尽相同,这就给数学合作小组成员的相对固定带来困难,一方面我们应该做好与班主任的沟通,另一方面要坚持数学合作小组的稳定性,使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
  合作学习法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我们必须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策略,我们必须研究。让合作学习这朵课改之花越开越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健康成长。
其他文献
乡村旅游是工业化后期流行的一种旅游方式,主要面向城镇居民的要求.本文搜集了大量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资料,在此基础上对国内乡村旅游学研究状况、发展模式和研究热点等问题
目的 探讨院前护理配合对急性左心衰急救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院前急救组(A组)50例,自行来院就诊患者为对照组(B组)48例.结果 院前急救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从发病到救治护理的时间明显缩短,24h的病死率降低,治疗1h有效率明显提高.结论 院前急救的护理配合可较早改善急性左心衰患者的心脏功能,阻止病情恶化,降低病死率。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时心率水平与住院期间病死率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心内科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发病一个月内)248例,根据入院时心率水平分为<80次/min组、80~100次/min组、>100次/min组,详细记录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既往病史、梗死部位,进行详细的生化检查、心脏超声检查、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例数和病死率.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