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纲”为纲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zer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教师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往往感觉什么都不会,又什么都想学,一时无从下手,没了方向,所以首先应该做的是以“纲”为纲,静下心来先研读一下《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教学大纲》)、近三年的全国各地的《高考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和高考试题。《课程标准》晚于《教学大纲》实施,本身又更具权威性,所以应是研读的基础;高考既是对教学过程最权威的评价体系,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指挥棒”,她走过了三十多个岁月,时刻紧跟着《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步伐,不断变革,与时俱进,所以更要把近三年全国各地《考试大纲》中的每一个考点和高考试题中的每一道题目和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对照起来研读,这里有很多内容,而这些就是俗话说的老师的“一缸水”知识,通过研读,再浓缩成“一桶水”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通过研读,新教师就会豁然开朗,生物教学的大门也就自然而然为其打开。
  1.通过研读《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教学大纲》的课程目的部分、《考试大纲》(以江苏省为例,以下同)的生物学科的命题要求部分,我们不难发现都强调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基本能力的培养,生物又是一门记忆性的学科,所以需要不断地向学生灌输读书与背书的重要性,使学生自觉地去读书背书,熟记教材原字原句,掌握基础知识,并掌握由这些基础知识外延的联系实际的一般问题的解决方法。
  2.《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教学大纲》的课程目标、《考试大纲》的考试目标与要求的内容都一一对应,相辅相成,只是在描述上稍有不同,如《课程标准》比《教学大纲》更加明确而完整地提出“科学探究”的内涵,并进一步提出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马上《考试大纲》就体现出来,要求考生具备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对这些能力的培养。
  3.《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考试大纲》的考试范围对各个知识点都有不同层次的要求,但都对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遗传的细胞和分子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生命活动的调节、种群和群落、实验等核心内容作重点铺叙,这些内容无论在新授课上还是在复习课上都需要老师带领学生去逐个掌握。《课程标准》对比《教学大纲》,以“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三个模块构建必修课程,突出生物科学中的基础与核心内容,又根据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从“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和“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三个模块选择内容,范围更广,选择性更强,降低了教学难度,突出了核心内容。而每年的《考试大纲》都有细微的差别。
  4.《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以《寻找疯牛病的病原体》这一探究课题为示范,突出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但又强调探究性学习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不应成为唯一的方式。不同的学习方式有各自的特点、优势和适用的条件。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注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演示、讲授、辩论、模拟、游戏、角色扮演、专题讨论、项目设计、个案研究等。要落实好这些教学建议,新教师上好第一堂课尤为重要,为了确保成功,可以先说课,首先要让学生对自己留下既“怕”又“爱”的第一印象,“怕”就是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一整套教学规范并严格执行;“爱”就是自己的课要上得有魅力,以前说老师要像“说书先生”那样讲课,让听者百听不厌,欲罢不能。
  《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提出要善于利用纸笔测验,检测学生知识性目标的达成,比对《教学大纲》,再研读近三年的全国各地的《考试大纲》和高考试题,可见高考忠实履行以上的评价体系的要求,体现了“指挥棒”的责任。纸笔测验即试卷无论是小型测试的周练卷还是大型考试的调研卷在命题前首先要统一考试难度和难度梯度,生物属于“2B”类学科。平时就要对学生进行考试心理培养,让他们合理地进行自我评价,强化信心,掌握情绪调节方法。考试时要求学生:(1)书写、画图应清晰,笔迹深刻有力,以免扫描不清晰;(2)答题必须写在指定位置;(3)避免涂抹及迁移。当然教师平时的板书也要如此,做好示范。无论考试的大小,每一次的试卷最好要统批,实在时间不允许可以用分组批、抽批等形式来掌握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还可写一些评语来鼓励学生,当然面批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中提出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如图书馆或资料室、生物园、生物学实验室等,都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所需要的,应当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资料,做探究性实验等。信息技术资源更是拓展了教师的视野。通过网络很容易下载到全套教案、学案、课件、试卷等。从而为快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生物教师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陆慕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对于那些在某些领域有超常能力,但在某些领域又存在障碍的特殊儿童,学校、家庭、社会应给予特别的关注和特殊教育,以便及时发现,充分发挥他们超凡的能力。  关键词:特殊儿童 特殊教育 发现 培养    1.引言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里,却是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千篇一律的“规范”教育,很多在某些领域有超常能力,但在某些领z域又存在障碍的特殊儿童,由于没有被及
期刊
摘 要:随着学习化社会的提出和实践,评价将成为促进人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长期以来,英语课受传统课程评价理论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教学和课程评价的非人本化趋势。针对这种状况,大庆实验中学全体学生在2005年进行了学习阶段性评价实验——周统练,五年的实践中,学生在知识、技能的认知领域得到了发展,在“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的教学环境中得到了提高。教师在课堂组织教学中,在课堂有效的
期刊
长期以来,初中数学的复习一直按照一个模式进行。老师累、学生累。复习效率很低,存在的现象是:从复习过程看,从概念到概念,从知识到知识,机械地按照课本的相关内容进行复习,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行不成一个新的认知结构。学生厌烦,复习效率比较低。从复习的内容上看,知识面面俱到,唯恐知识点漏下一个,所以导致重点知识复习的不透,能力的得到培养;从复习方法上看,老师滔滔不绝的讲,学生漫无目的的听,教师选择的题目没有目
期刊
当今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机会。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动画等的综合处理能力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的各学科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而作为工具与语言学科的英语课,多媒体技术更在创设教学与语言训练的环境上有其独到的作用。以下将从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及其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探
期刊
摘 要: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在中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课堂教学论坛”上,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广大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在线研讨。他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有效性 教学情境 教学提问 教学方法 多媒体
期刊
摘 要:当前,初中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深化实施新的课程理念,是相当一部分数学教师最关心的课题,几何教学则作为初中学生全能开放和认知发展这一学习经历的主要课程,特别是几何教学的前期的实验几何的教学是笔者探究的课题。初中“实验几何”内容包含“旋转与圆,中心对称与平行四边形,全等三角形”等。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的认识”所要求的多数几何命题都通过各种实验方武获得。研究图形主要采用了实物操作、折纸、画图、度
期刊
摘 要:爱因斯坦说:“教育应该是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负担”。作业设计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如何让其成为学生享受的礼物,是我们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英语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它的外延就等于生活的外延。然而,英语作为我们的外语学习。有其特殊的环境。语文老师常说:“生活处处是语文。”与其相反,我们的生活中是很少有英语。因此,我们英语作业不应该单单是课堂教
期刊
摘 要:目前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许多高中生因为缺乏学习兴趣,热情日减、动力日衰、成绩越来越不理想。因此,笔者认为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学习动力    众所周知,数学是高中三大基础学科之一,在高中课程中占重要地位。学好高中数学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将会有深远影响,它是学生在未来的自然科学、经济科学、社
期刊
现象:《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课堂实录片段  上课伊始,教师出示一个镜框,复习周长、长度单位以后讲道:“如果给这个镜框配上玻璃,需要多大的玻璃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学习的新内容。”说完便打算板书课题,这时有位学生叫起来:“老师,我知道”。教师皱了皱眉,请他回答。学生大声地说:“量出它的长和宽,乘起来算出面积是多少,就可以去配玻璃了。”说完得意洋洋地坐下。教师淡漠地应付:“长乘以宽也知道了,不错,那是下
期刊
摘 要:根据需要,将一节课的内容分为室外和室内两个活动步骤,室外活动既是室内鉴赏的兴趣点,又与室内活动互为延伸和拓展。一节课只鉴赏一幅画,做到“一精”,相互交流,达到“百通”。  关键词:室外 室内 美术 教学    长期以来,高中美术鉴赏的教学一直是教师唱主角,以教师的说教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没有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枯燥无味,课堂效果可想而知。往往教师使尽浑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