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节课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taitaihao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班班通”工程”的实施,现代信息技术被广泛的运用到了课堂。它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老师讲学生听”的枯燥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课堂气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使学生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中来。特别是对于历史这门学科来说信息技术更是发挥了它无比优越的作用。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丰富性、综合性的特点。它不能进行重演,而利用信息技术就能最大限度地把历史资料用最丰富、最生动的形式综合起来,把历史现象重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更好的接近历史,理解历史,探索历史。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从而大幅度提高课堂效率。下面我就以我曾经讲过的一节课《难忘九一八》(获得市级优质课二等奖)为例,谈一谈信息技术给历史课堂带来的勃勃生机。
  这一课中的“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都是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为了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和掌握这一课,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一、利用信息技术设置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教师的职责应当是引导和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难忘九一八》这一课中的事件许多学生从影视作品中都有所了解。如何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一段文字可以记载一段历史,一首歌曲,可以见证一段历史。请同学们听听下面这首歌曲看它见证了哪一段历史”。随着《松花江上》这首歌的播放,屏幕上滚动展示着一幅幅画面:美丽的松花江、茂密的森林、丰富的矿产、背井离乡逃难的乡亲。这一情景的设置一下子把同学们带入了那个悲惨的年代,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激发了他们想了解“九一八事变”的浓厚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利用信息技术再现情景,还原历史,陶冶学生情感
  历史学科所学内容离现实很遥远,但教师又必须真实、直观的告诉给学生,但很多东西是无法用口述和板书还原的。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用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方式,向学生展示,让历史现象“重现”在学生面前,就能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化解教学中的难点,帮助学生更好的的认识历史,理解历史。“日本为什么要制造九一八事变?为了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者蓄谋已久的,我播放了《田中奏折》事件的视频资料,使学生更进一步看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真实面目。九一八事变的导火索是“柳条湖”事件。课文中的叙述仅仅只言片语。为使学生更全面、深刻地了解当时整个事件的真实过程,我播放了“柳条湖事件”整个过程的视频资料,使学生清楚地看到了“柳条湖事件”是日本蓄谋已久的阴谋,是为侵略中国找个借口,从而激起同学们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憎恨。
  三、利用信息技术设问质疑,发展学生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离不开思考和质疑。因此,在教学中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通过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加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在讲这一课时,我展示了柳条湖事件发生时东北军和日军力量对比的数据资料,并设置问题:“东北军力量优于日军,为什么张学良撤入关内,让东三省沦亡?”我展示了蒋介石发给张学良的密电,让学生明白正是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才使东北人民无家可归。蒋介石为什么不抵抗?这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教科书上没有写明。为拓展学生的思维,我设置了这样的思考题,同学们各抒己见,谈了自己的看法。
  西安事变也是本课的一个重点。讲到这个地方,我有选择地播放了电影《西安事变》的几个重要场景,让学生对西安事变的背景和过程有了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础上用PPT打出问题:张学良、杨虎城作为蒋介石的部下,为什么会以下犯上?你如何看待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事变中的举动?学生经过讨论、思考和老师的点拨,对西安事变的背景、性质有了清楚的认识。接着,我又针对教材内容,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事实大胆设想,用PPT打出了“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该不该杀?杀了会有什么局面产生?”的问题。通过设置疑问,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从思考中,学生更进一步明白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是当时的睿智选择,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高瞻远瞩。
  四、利用信息技术,强调重点,化解难点
  学习历史知识,知识的衔接过程很重要。本课的两个事件中间,有着一定的因果关系。为了突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也即本课的重难点。我利用信息技术直观、形象的特点,利用PPT用树形图的形式形象地显示了各个事件之间的发展线索。边讲边画图使学生们眼随图动,心随图思,积极参与到每一事件的分析和思考上,让学生通过树形的图示,对本节课的重难点一目了然。既强化了重点,突出了难点,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节省了课堂上板书的时间。
  五、利用信息技术,及时反馈检测
  练习是形成技能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独立思维的一种活动方式。教学内容完成后,我利用信息技术容量大的特点,设计了几道反馈练习题,当堂让学生做,给学生提供了练习的时间和机会,巩固了本课所学知识,也使我能够针对学生练习中反馈的信息,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总结教学中的不足,从而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
  一节课的实践我深深地感受到作为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若能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节约课堂时间,增加课堂容量,更大限度的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整合会成为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和教学方法。
  (作者单位:河南洛阳高新区孙旗屯乡第一中学471000)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目的:进一步对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80例老年前列腺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目的:探讨分析脑外伤治疗中早期颅骨修补以及脑室腹腔引流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把本院同期收治的50脑外伤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25例,对照组患者事先实施脑室腹腔分
文章介绍了住宅装饰工程造价预算方法及其内容,合理确定裳饰工程预算,并且指出了住宅装饰工程造价应引起重视的问题.
目的:对多枚骨圆针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疗效进行评定与探讨。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采用多枚骨圆针治疗的4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对他们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
目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64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针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展开回顾性分析。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