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传身教,师道传承——北京大学英语系刘意青教授访谈

来源 :国外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zou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访人(问):刘老师您好,首先感谢您能接受这次访谈。在考入北京大学英语系学习之前,您是在哪里读的中学?刘意青教授(答):我于1959年考进北京大学西语系英语专业。考大学前,我在北京女一中学习,由于我的外语成绩比较好,于是就想上外语专业。当时报考外语专业就几个选择:在北京,外语专业比较好的学校就是北京外国语学院和北京大学;北京之外,还有复旦、南开和中山大学等。
其他文献
维吉尔的史诗《伊尼德》对于罗马内战期间的历史有或明或暗的指涉。一些学者认为诗中的迦太基女王狄多在很大程度上影射埃及女王克里奥帕特拉。本文对西方学者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做一番梳理,并试图对较少受到注意的《伊尼德》第四卷第543行做更加深入的分析。结合有关罗马内战史的古代文献,以及现代学者对古罗马凯旋式(triumph)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维吉尔笔下的狄多确有可能让罗马读者自然联想到克里奥帕特拉这位罗马的死敌。
刘自强教授学术小传1924年出生于云南昆明,1943年同时考入西南联大和金陵女大,194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获学士学位。1949年毕业于美国罗彻斯特大学教育系,获硕士学位。1951—1955年入法国巴黎大学法文系,攻读法国文学。1956年回国在北京大学西语系法语专业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92年在北大退休。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国象征派诗歌、现当代文学,主要译著:《梦想的诗学》、《从文本到行动——保尔·利科传》等。
期刊
被誉为在世最伟大法语作家的勒克莱奇奥于1991年出版的小说《奥尼恰》在叙事结构上带有梦魇的色彩。作者从若佛华、玛乌和凡当三个人物的角度围绕着作为叙事焦点的非洲小河港奥尼恰构建故事的情节。本文意图从《奥尼恰》的叙事图景着眼,回归文学的形式内核,反向映射作品的外围观念。小说的语言和叙事结构融合了线性时间和循环时间两种流程,又分别对应了意识形态和乌托邦叙事的双重范畴。魔幻和反殖民主义的色彩让勒克莱奇奥的叙事既与西方文明相对,又贴近主流知识分子的话语,构成一种反乌托邦的乌托邦叙事。
印度裔女作家阿兰德蒂·罗伊在1998年出版的散文集《想象的终结》中提出的"想象的终结"论包含她对"缺乏想象"信念的批判和对"想象/梦想"的追求。事实上,罗伊早在《卑微的神灵》中已通过帕帕奇家族三代人以小见大地剖析和批判印度普通人的"缺乏想象",即膨胀的欲望。同时,她也借助与自己同龄的叙事者表达对民族、种姓和性别问题上"想象"的憧憬,即自由的选择。
约翰·罗斯金认为"情感误置"这一手法虽然在艺术作品中有一定的感染力,但最杰出的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中是不会使用"情感误置"的,他们之所以伟大,正在于能够在作品中恰当地控制自己的情感。针对"情感误置"的过度使用,罗斯金指出,伟大的艺术家应该在自己的作品中自我湮灭,他们的伟大与他们不在作品中呈现成正比。罗斯金的"自我湮灭"论对艾略特的"非个性化"诗学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六节诗作为中世纪吟游诗人创作的诗歌形式,其作品数量在20世纪的英语诗歌中占有一席之地。苦难成为现代六节诗的重要主题之一。面对这种技术性很强的诗歌形式,也有诗人质疑它与沉重主题结合的能力。但事实表明,六节诗可以书写苦难。它可以提供打破线性时间的可能,它形式上的制约往往能激发语言的生命力。六节诗对不愿意直接声张政治主张的诗人来说,是一种可以折射苦难的利器。
詹姆斯·安格尔(James Engell)是美国哈佛大学Gurney Professor of English and Professor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英语系兼比较文学系主任。2007年12月16日,他应邀前来中国参加了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语文学学会成立大会,并在会上做主旨演讲。本刊和《外国文学评论》编辑部征得安格尔教授本人同意在两份刊物上同时发表这篇演讲,以飨读者。
采访人(问):韦老师,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接受采访!您是北京大学东语系朝鲜语专业的第一届学生,您对朝鲜语专业的设立过程一定非常了解,您能给我们谈一谈朝鲜语专业是如何成立的吗? 韦旭升教授(答):原来的北京大学东语系,即以系主任季羡林先生为首的东语系,只有印地语、阿拉伯语等两三个语种,仅仅两个班,教师也就六七个,是个很小的系。这个数字是否确切还需要再核实一下,但当时的语种的确很少,教员和学员人数也很少,根本没有朝鲜语专业。
采访人(问):潘教授,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接受课题组的采访。请问您是怎么开始从事日本古典文学教研工作的?您在日语系是元老级的教师了,能否请您谈谈日语系当初的一些情况? 潘金生教授(答):我于1960年毕业留校后,主要担任教研室秘书,做些行政工作。其间也曾参加一些低年级的教学辅导,以及编写、翻译、进修、实习等工作,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一边工作,一边教课。当时国内能教古典文学的老师非常少,日语系也只有刘振瀛先生一个人能够担当古典文学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