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催装置余热锅炉省煤器模块更换施工工法

来源 :石油工程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i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油催化裂化装置余热锅炉省煤器模块由于长期处于持续生产状况,设备已老化达不到生产要求,需更换新省煤器模块。以某石化公司催化裂化装置余热锅炉检维修施工为例,阐述了拆除旧省煤器模块、更换新省煤器模块的施工方法,给出了具体的施工流程和操作要点,与传统施工方法进行对比,并分析了社会经济效益。可为今后重油催化裂化装置余热锅炉省煤器模块的更换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其他文献
为满足江门高新区区域内排水要求,保证区域水系畅通,高新区拟建设北湖(望月湖)并新开人工河,增加区内河道涌容,同时在人工河末端建设电排站,修建地字股泵站工程,在外江水位高时进行强排。文章根据工程的特点进行了防渗、排水布置设计,同时对施工导流、地基基础处理、基坑支护、基坑排水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工程施工取得了较好效果,保证了工程质量。
在处理非平衡大数据集中,提出一种基于优化SMOTE方案的分类算法研究,在临近样本插值分类中引入分簇聚类的理念,具体分为安全样本、危险样本和干扰样本,并重点对安全样本做插值处理。对插值后的数据样本做区间化处理,能够改善插值后数据过于集中的状况,提高样本分布的均匀度。算法性能验证结果表明,分类算法的规模成长性更好,具有更强的数据集扩展能力,在多数据集性能分类对比实验中,提出的改进算法的MATLAB仿真性能具有明显优势。
垣曲县瓦舍水库主体防渗结构是沥青混凝土心墙,一旦出现渗漏,很难查找到准确的位置,维修困难。本文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对碾压式沥青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施工材料的质量、实验设备的控制、成墙质量检测等环节进行了分析。通过瓦舍水库大坝施工,在施工技术方面形成了系统的施工体系,对沥青混凝土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以大庆长垣北部的喇嘛甸油田PI2辫状河砂体为例,应用支持向量机(SVM)算法,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数据降维,通过4种测井数据开展辫状河储层夹层的自动识别。以4类测井曲线12种特征参数作为输入变量,以夹层类型作为输出变量,建立支持向量机模型,利用高斯径向基核函数及网格搜索确定最优参数(核函数半径g和惩罚因子C)。结果表明:基于未降维的测井特征参数的识别准确率为86.17%,经PCA降维的测井特征参数的识别准确率为92.55%,提高了6.38%;钙质夹层识别精度最高,由于岩性相近测井响应差异不明显以及测井
以东营凹陷史深100地区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浊积砂岩储层为例,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试验对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进行研究,特别是通过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相结合的手段表征浊积砂岩储层的孔喉尺寸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低渗浊积砂岩储层发育多种孔隙及喉道类型,主要孔隙类型为残余粒间孔、长石溶孔及各种微孔隙;喉道以片状喉道和管束状喉道为主,整体喉道较细,有许多不连通的孔隙被狭窄的喉道所包围,孔喉配置关系复杂;浊积砂岩储层的储集能力较强,但是渗流能力较弱;与常规砂岩储层相比,孔喉尺寸差异悬殊,全孔径分布范围介于几纳
分别采用激光熔覆和GTAW对L415/316L复合管管端进行堆焊,使复合管端部由机械结合转变为冶金结合,然后采用GTAW焊打底,手工电弧焊填充盖面进行对接焊,对比分析两种管端处理工艺对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对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和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对焊接接头进行力学和耐蚀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管端激光熔覆和GTAW堆焊两种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均满足要求;L415/焊缝界面出现明显的脱碳层和增碳层,脱碳层位于L415一侧,而增碳层位于焊缝一侧,两者之间存在碳迁移过渡
随着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大,对高含硫、酸性类油气田的开发势在必行。介绍了伊拉克油田管道腐蚀现状,从腐蚀因素和缓蚀剂的机理出发,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出一种新型耐高温高硫化氢缓蚀剂。通过室内静态和动态检测,成功复配出缓蚀剂,并在伊拉克油田进行投放,证明了新型缓蚀剂能够有效地控制腐蚀。
高压电缆的绝缘健康状态是保证电力可靠性的关键因素。当电力电缆在电网中大量使用时,会因电磁、机械、热及环境腐蚀等原因而发生电缆绝缘破损的现象,从而减少了电缆的使用寿命,影响了电缆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当电缆发生严重故障时,会导致电网瘫痪,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针对以上问题,首先,介绍了国内外电力电缆绝缘监测的方法;然后,将粒子群算法(PSO)的特点运用到降低所监视数据波形的噪声中,达到快速分类目的,在故障发生时PSO降噪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取有效波形信号;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PSO算法在
针对深煤层地温较高的特点,综合考虑井液流速、管壁粗糙度及井液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对深部煤层管壁煤粉黏附机制进行分析,推导出深部煤层气井管壁黏附煤粉最大粒径计算公式,并进行煤粉黏附旋转挂片试验,以揭示深部煤层开发管壁煤粉黏附特性。结果表明:煤粉黏附特性主要受井液流速、管壁粗糙度、温度等因素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井液流速增加到1.5 m/s及以上时粒径大于20μm的煤粉颗粒不再产生黏附现象;管壁粗糙度由32μm降到16μm可以使煤粉最大黏附粒径由40μm降到20μm;温度由40℃降至20℃可以使最大黏附粒径由
结合岩心、测井、地球化学等资料,在断裂带结构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探讨含油气盆地断裂带结构特征及其与油气运聚关系。结果表明:根据结构单元组合方式,将断裂带划分为结构残缺型、结构完整型和结构复杂型3大类。流体沿断裂带的纵向运移表现为活动期断层核伴生裂缝及破碎带诱导裂缝内“地震泵”高效运移,断层静止到诱导裂缝充填前连通的诱导裂缝和孔隙内连续运移以及诱导裂缝充填后连通孔隙内缓慢运移3种方式。不同结构类型断裂带在静止到诱导裂缝充填前对油气运聚所起的作用不同,结构残缺Ⅰ型和Ⅲ型为输导型断裂带,输导能力受控于裂缝密度和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