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业海外并购战略分析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XINLONG1987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外并购作为扩大经营规模和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方式,是现代商业银行提升综合实力和国际化水平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国内涌现出许多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案例。以工商银行为代表的中国银行业和同期世界银行业的海外并购,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战略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银行业海外并购情况
  (一)中国工商银行近十年的较大海外并购情况简介
  年份 目标 地区 业务 结果
  2000.4 香港
  友联银行 中国香港
  电子银行功能,提供股票交易、资产管理等网上银行服务,以及 B to B、B to C 的网络建设。 收购友联银行 53.24%的股份,将其更名为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
  2004.4 华比富通银行 中国香港 零售、商业银行业务、信用卡、个人财务、投资及保险服务。 全资拥有华比富通银行,将其更名为华比银行
  2006.12 印尼 Halim
  银行 印尼
  雅加达 包括存款业务、各类贷款及贸易融资业务、结算业务、代理业务、资金拆借和外汇业务 收购该行 90%股份
  2007.10 南非
  标准银行 南非 零售和商业银行、批发和投资银行、保险与财富管理 收购 20%标准银行股权,成为该行第一大股东。
  2010.4 泰国
  ACL 银行 泰国 存款与贷款、贸易融资、汇款、结算、租赁、咨询等 自愿要约收购约 97.24%的股份
  2011.1 美国
  东亚银行 美国 个人银行、企业银行、财富管理、投资银行、零售及批发银行 收购美国东亚银行 80%股权
  2011.8 阿根廷
  标准银行 阿根廷 存贷款、结算、贸易融资、租赁、投资银行和证券业务 分别购买三个目标公司 80%的股份
  注:表中的“时间”是指签订并购合约的时间,而非完成并购的时间。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工商银行的 1998~2011 年年度报告和官方网站整理。
  二、以工商银行为首的我国银行业 与世界银行业跨国并购的对比
  1995年1月至2007年1月的12年间,全球173个国家共完成了154061起并购案,交易总额达到24.7万亿美元。其中,27%属于跨境交易,占交易总额的30%。但由于关于全球并购的数据口径不一,很难说哪一个数据是绝对正确的,因此,仅用有限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我国银行业海外并购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角度 国内银行业 同期世界银行业
  交易规模
  和交易频率 并购总金额约为150亿美元;并购频率并不算高 美国交易金额达到100亿美元以上的并购就有11次
  交易方式的
  多样性 换股收购,还未出现的就是银行合并 股权加现金的收购;合并股权;政府以注资的方式进行收购
  发达国家
  和非发达国家的银行跨国并购 以2006年为例,中国银行业的并购总额约为13亿美元,总额仅为非发达国家的1.5%,发达国家的0.5% 2006年全球银行业跨境并购是3954亿美元,发达国家的并购达到了2738亿美元,非发达国家银行业的跨境并购上升到了856亿美元
  并购的成功率 成功率相对比较高。中国银行业在全部12次并购活动中,目前为止仅失败了3次 世界范围企业海外并购大概只有40%的成功率
  三、以工商银行为例 对我国银行业海外并购的进行SWOT分析
  (一)并购内部环境
  1.优势
  1.1经营管理优势。工商银行目前拥有中国银行业最全面、最完善、最领先的风险管理系统,在内部评级方面亦领先同业,非零售项目内部评级已达到高级法要求,并在信贷审批、风险定价、组合管理等领域应用。
  1.2强大的客户基础高效的分销网络和多元化的产品结构。工商银行在中间业务方面实现了多元、创新的发展。2008年,工商银行的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达440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14.7%,银行卡、投资银行、资产托管、企业年金、现金管理、理财等新兴业务继续快速健康发展。
  1.3服务水平优势。在过去的一年中,工商银行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现代服务理念,着眼国际先进水平,从网点渠道、业务流程、IT系统、产品创新、服务管理等层面系统改进客户服务。
  2.劣势
  工商银行进行海外并购的不利之处包括:东西方制度、文化等方面存在极大的差异;业务规模、业务范围迅速扩张能够引发潜在的经营和管理风险;以及海外并购所需资金的融资与债务偿付等风险。
  2.1东西方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工商银行的海外并购面临较大的风险。
  工商银行海外并购的主要目的国是南美、非洲等国家。我国和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不同,有些国家的政府还常以国家安全等作为借口,为我国的海外并购设置种种障碍。这导致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首先面临是否能够获得目的地政府批复的问题。即使我国的海外并购获得目的国政府的批复,并购后面临的政治风险依然很大。另外,我国与他国的文化、风俗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收购之后去管理当地人员,经营当地业务,其难度自然很大,或者说并购后的整合风险极大。并购完成后,当地工作人员很可能产生消极甚至敌对情绪,人员流失的情况也很可能发生,留任人员和我国管理人员也难免对某些问题出现意见分歧的情况。如果这些方面的问题过于严重,我国银行就会付出很大的并购整合代价。
  2.2由并购导致的业务规模、业务范围迅速扩张的经营和管理风险通过海外并购,工商银行可以迅速扩大业务规模,甚至迅速扩大业务范围。从整体上看,虽然规模大、业务多能够提高抵御危机冲击的能力,但超大规模对管理人员的经营驾驭能力、风险控制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一旦经营管理不善,或出现其他问题,局部的缺陷能够引发巨大的损失。   2.3海外并购所需资金的融资与债务偿付等风险进行海外并购需要较大量的资金支持。银行业之间的并购一般需要的资金量比较大,这就需要各种形式的外源融资,如银行贷款、发行债券,或者是股权融资。如果收购后银行的业绩表现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那么该银行就很可能会面临债务偿付等流动性困难。
  (二)并购外部环境
  1.机会
  工商银行得以进行海外并购,优势有很多,这里主要列举五点显著优势。
  1.1我国商业银行的地位,决定其内部化优势较强,实现经营国际化目标明确。
  1.2改革开放十余年来,我国已逐步放开对外国银行进入的限制,外资银行在我国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
  1.3金融危机下受较大影响国家的需要吸引外资进驻。
  1.4美国金融业的严格市场准入制得到放宽。
  1.5金融危机对美国金融行业的影响。
  2.威胁
  由于欧美国家消费率较高,居民储蓄和企业储蓄比较少,所以欧美商业银行存款占比远远低于中国商业银行。另外,资本市场较发达,企业和居民采取投资而不是储蓄的方式来经营自身的财富。这为我国商业银行在完成海外并购之后的经营管理造成了一定的挑战。
  服务对象的挑战。目前,我国金融机构海外投资所处的阶段,并不是立即成为全球性的金融机构,而是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提供咨询和融资服务。因此,在为代表处等经营点选址时,应当尽量选择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重点区域。同时,由于目前中国企业投资的许多区域经济制度、金融市场都相当落后,为了降低风险,相关的金融机构应当尽量选择该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经济体制较为完善的地区设立代表处,而不是遍地开花。
  四、工商银行海外并购对我国银行的启示
  在利弊兼存的情况下,我国的银行业该做出何种决策,的确是我们需要谨慎分析的问题。尽管我国银行目前存在国际品牌效应比较弱等许多问题,进行海外并购的短期风险较大,但机遇难得,即使并购失败的案例比较多,从长期看,教训也是需要慢慢积累的一种财富,我们现在仍然值得去尝试进入海外市场。
  (一)海外布局要符合自己的发展战略
  回顾汇丰银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的国际并购历史,我们可以看出商业银行海外并购没有统一模式,海外并购一定要与银行自己的长期发展战略相联系,同时应设立严格的并购决策流程。与日本银行的失败教训相比,存在相同类似情况的西班牙银行的成功,展示了制定清晰海外并购战略的价值。
  (二)谨慎的选择并购目标和目标市场
  由于并购交易的潜在风险和并购后整合的挑战,我国银行需要量力而行,根据自身的资本实力选择规模适度和经营状况良好的并购目标。对于没有并购经验的银行,一般可考虑从小规模项目、在语言和文化相近似的地区进行并购开始,培养和建立并购及整合能力。其海外收购和投资应多关注新兴市场,比如非洲和部分亚洲市场,因为中国企业更容易驾驭和整合这些新兴市场国家的企业,而且新兴市场具有高成长性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工商银行进行的海外并购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充分考虑了并购目标的市场环境,选择了与我国具有良好的经贸往来且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国家和地区,华人和华人企业比较集中,能够减少在并购中出现市场的不稳定因素带来的风险。
  (三)重视风险
  在当前的金融形势下,海外并购存在很大的市场风险。尽管新兴市场已经为工行带来了效益,但不可否认的是,新兴市场的风险也不可低估,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快速下滑的拖累下,滞后效应使发展中国家独善其身的可能性也较小。因而,我国商业银行要将海外并购纳入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对海外并购中存在的各种风险科学地评估、有效地监控。不仅要加强并购前和并购中的全面风险管理,更要重视并购完成后母公司与被并购子公司之间的风险隔离,防止子公司的风险传导和蔓延到集团母公司。同时在海外扩张时,应充分关注被并购国家的风险情况,不能忽略法律及政治因素的影响。
  (四)重视并购后的整合
  整合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组织架构、企业文化、管理风格、客户资源、网络渠道、控制系统、技术设备、员工安排等都需要整合。整合成功的前提条件就是要熟悉并购对象。根据德意志银行收购美国信孚银行的整合经验,要确保整合成功,还有其他几个关键点。首先,培养一支具有丰富海外并购和国际化经营经验的团队。德意志银行的不少高管并非德国人,但这些人有丰富的海外经营和并购经验,能快速掌握对信孚银行的管理。其次,保留被收购方的优势业务和品牌。例如,德意志银行就保留了信孚银行旗下历史悠久的投资银行AlexBrown。
  【作者单位:华泰长城期货有限公司郑州营业部】
其他文献
>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环境日益受到关注。作为“中国十大最美丽的大学校园”之一的四川大学,环境幽雅、景色宜人,其环境的营造离不开园林植物的点缀,而植物配置是时空的变化,原则的应用以及植物独特的形态、色彩、风韵之美的综合体现。  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在建设和谐社会大背景下,城市规划已从单一的钢筋混凝土式的人工化环境向建筑与环境整体协调的方向发展。同时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环境
期刊
中国古代建筑源远流长,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中国建筑就已初步形成,其风格优雅,结构灵巧。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7个时期,其中明清是我国古建筑发展的顶峰时期。在存留的古建筑群中,寺庙则完整地保存了各个朝代的历史文物和建筑风格,被誉为“历史文物的保险库”。  一、郑州城隍庙  在有着3600多年历史文化的古都郑州,有一座金碧辉煌
期刊
>摘要:  滨水度假酒店是集合度假、休闲、旅游于一身的综合型酒店,它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绿色植物与湛蓝的湖水相映成趣。它不仅仅是以天然湖泊或人工水库为主体景观的度假旅游目的地,并且也要具备酒店的功能。其设计上要与周围自然环境保持融合统一,将一些列空间构成了最富有特色、迷人而诗意的文化空间。在保留期自然风貌与功能需要的同时,充分展示其形式美、构造美。注重保持当地原有的自然风貌,讲求天人合一。拉近自然
期刊
>摘要:  南朝刘勰的“比”、“兴”概念,众说纷纭,从分析哲学的视角出发,借助于词源学这一语言学部门的原理,以笛卡尔的直角坐标系为理论模型,解剖“比”、“兴”概念,进而抽象出一种新的美学理论,称之为“二维度美学”。据此,对美的类型做出区分;可以看出,美有不可选择的一面,美又有可以选择的一面;美具有天然的一面,美又具有可生成的一面;美是一种生存的需要,美又是一种艺术的需求;美是遗传的,美又是变异的。
期刊
>摘要:  艺术设计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教学体系。在艺术设计教学改革中,应当确定什么样的培养目标、怎样组织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是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展开开放性的理论教学、项目式的实践教学和运营模式的设计工作室探索,是对创新艺术设计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有益探索。  21世纪环境艺术领域面临着一场全球化的变革。我国环境艺术教育理论也翻开了新的篇章,环境艺术专业已向综合方向发展,影响到
期刊
>摘要:  音乐教育应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同时,还要通过对音乐文化赏析,树立学生独具个性的精神世界。因此,教师的使命,不能只是做一个传递音乐作品的“邮递员”,而应该指导学生掌握音乐学习的方法,进而主动地去获得音乐知识和能力。  音乐课堂教学本质上是互动式教学,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达到以学生理解、醒悟和经验积累为教学的中
期刊
>摘要:  一幅作品境界的高低,构图至为关键。在诸多构图因素中,“留白”形式是最自然也是最独特的一种。“留白”是构成中国画形式美感及意境延续的重要内容,关系着作品的主题、意境和情感等多方面的因素,是画面效果成败的关键之一。中国画在创作过程中,非常重视意境的传达和形式美的体现,而“留白”的构图形式,能使观者在单纯的黑白空间里得到美的享受,以在那白而不空的空间里徜徉。  中国画非常重视对画面意境和情感
期刊
>摘要:  “空”这一传统美学思想早在几千年前就被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到我国的多种艺术形式之中。“留白”作为中国绘画独有的表现形式,它所蕴蓄的无限、悠远、空灵的审美“意境”,使其在世界画坛中独领风骚。“空白”作为一种象征性符号,在传统绘画中不仅成为画家寻意索境的载体,也是画家托物寄情的手段。如今在众多艺术领域中,也都能感受到“空白”带给我们的独特魅力。  一  中国的艺术,十分强调意境的渲染,这种意境
期刊
>摘要:  张冰——作为新疆电影制片厂的编剧,在蝉联两次获得电影频道举办的百合奖中获得了最佳编剧奖之后,他的作品越来越得到瞩目。他的作品以现实主义题材为主:一方面充满了生活的质感,另一方面他致力于打破传统的剧作手法,加入新颖的元素,加强体现中国民族特色,深刻揭示社会问题。不仅使影片的主旋律深入人心也具备了十足的观赏性。  新疆电影制片厂的著名编剧张冰凭借《男人上路》曾获得2006年上海国际电视节最
期刊
王成,(1976- ),男,汉,广西桂林人,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硕士,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环艺教研室主任。中国建筑学会设计分会第七届全国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桂林)秘书长,CIID全国高级室内建筑师,广西建筑装饰协会建筑装饰设计专家,广西高级建筑装饰设计师。作品入选《广西百名优秀室内设计师作品集》,入选“2010亚洲室内设计联合会(AIDIA)设计联展·广西设计名家作品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