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治疗有多野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zhi0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美索不达米亚文化时期,就有对于精神病的记载。美索不达米亚人相信,手掌控人的一切,如果人出了问题,就是因为双手被某位神控制了,没有治疗方法——神给予的疾病怎么治得好呢?
  最先描述精神病症状的是古希腊人,但医生从不好好治病,而是建议病人通过哲学和个人力量来治愈自己,包括谈话、祈祷、出家、做个护身符。更不可思议的是,他们认为精神病是会传染的,所以为净化城市而把精神病人赶到郊外,不然就用石头砸死。
  到了中世纪,精神病更让人恐惧,甚至有人将它与女巫、异端联系在一起。一旦被认定为女巫或异端,等待病人的不是治疗,而是一把火。
  13世纪的一位教皇曾考虑治疗精神病,比如吃烤老鼠。和这位异想天开的教皇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其中很多都是当时极受尊敬的医生。对抗精神病的战争就此拉开序幕。
  16世纪,一位名叫范·海尔蒙特的医生、化学家成功区分了空气与其他气体的不同,被视作气体化学研究的奠基人。然而他提出的精神病疗法很雷人——将病人扔进水里,让他在水里扑腾到半死不活再捞上来。然后抽出一把尖刀,将刀鞘的尖切断,插入病人的肛门,请人用力吹,直到水从病人的嘴里冒出来。这时,病人不仅活了过来,还恢复了理智。
  这种治疗方案传到英、法两国就更疯狂了。在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最流行的娱乐活动就是到贝德莱姆皇家医院观看精神病人,并逗他们玩。那些无所事事的市民去“看戏”,只需花一分钱。
  比“看戏”更疯狂的是,英、法两国的医生都热衷于放血或输血疗法,场面堪称血腥。
  伦敦医生丹尼尔发明了一种灌肠 放血的疗法,一位可怜的富商妻子成为他的患者,每隔四五天,他要么给她放血,要么让她拼命呕吐,或清洗她……最后她还被剃光头发,脑袋上敷上羊羔、母羊、小狗和鸽子的活肺。病人最后治好了吗?不知道。
  法国医生邓尼斯则遇到一个经常殴打老婆的“患者”,他别无他法,便将希望寄托于温顺的羊,将羊血输到这个人的体内。神奇的是,这种做法居然成功了两次,患者不但没死,还真的不再打老婆了。可不到半年,他又故态复萌,在进行第三次输血实验时死了。邓尼斯因此被指控犯了谋杀罪。
  当时还流行一种电击疗法,其中一位接受过电击治疗的病人就是与电终生结缘的本杰明·富兰克林。他曾接受过两次电击治疗,从而引起慢性记忆丧失,但他仍宣称应对“疯人”采取这种疗法。
  随着工业化的进步,精神病终于被广泛研究,但即使进入20世纪也没显著进步,反而又捡起了美索不达米亚人的那套观念。
  一位名叫亨利·柯顿的医生坚定地认为:出现精神病是因为身体的某个器官发生了病变,继而引起了不正常的精神状态。所以只要用手术除去病灶,病人自然会好。病灶在哪里?柯顿说试试不就知道了。于是,1919年,他開始给病人拔牙。
  柯顿在普林斯顿大学演讲时,表示自己的手术成功率极高,所有媒体、科学家大声欢呼,相信他找到了新的疗法。这项实验一直持续到1933年柯顿去世。《美国精神病》杂志这样描述这位医生:最富创新精神,成就最伟大,成功率极高,是我们这一代人中最富刺激性的。然而事实是,随着创新、伟大、刺激,那些被拔掉牙齿、摘掉器官的病人游荡在医院里等死。
  1935年,中世纪流行的开颅术重新回到精神病治疗的舞台上,这次舞台是为葡萄牙科学家安东尼奥德·莫尼斯准备的。51岁的他透过造影剂观察到人的大脑,于是开始思考怎么治疗精神病人。
  他观察到一些在战争中额叶受伤的士兵会突然性情大变,加上看到“黑猩猩被拿掉额叶后变平静”的实验结果,开始考虑:可不可以用摘除额叶的方式治疗精神病?没法抓手术刀的他在1935年指挥一个年轻助手,尝试对20名病人进行了脑科手术。这种手术极为粗糙,通常是在病人的脑袋上开个洞,接着插入一个像冰镐的仪器,在大脑里一通扫荡,进而分离蛋白质。
  后来这种手术被两位美国医生推广开来,他们做得更绝,直接切除了病人的脑叶。《时代周刊》《纽约时报》还纷纷鼓吹:疗效非常特别,约有30%的病人通过切除脑叶恢复自理。欧美甚至掀起了一股切除脑叶的风潮。
  可实际上,脑叶掌控着人们的记忆、情感、行为等,一旦切除,病人的智商将直线下降。肯尼迪总统的妹妹在23岁时被迫接受这一手术,智商退化至两岁孩童的阶段,可肯尼迪一直宣称妹妹只是智商有问题。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于是这项手术被废除。
  直到20世纪60年代,治疗精神病开始以药物为主,但也不能完全治愈。与精神病的战争,目前仍未完结。
其他文献
张鸣,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平时喜欢写点不伦不类的文字,历史随笔等,著有《北洋裂变》《直截了当的独白》《历史的底稿》《历史的坏脾气》等作品。  在帝制框架内,皇帝的教育状况一般都会有些问题。预立太子是稳定政局的定海神针,但有一利必有一弊,如果太子年纪较小,早早成了储君,再教他点什么,就有些麻烦。过去的启蒙教育,无非就是让孩子背,背不下来就是挨手板。可谁敢揍储君?所以,但凡早早变成太子,后来又顺利
一  20世纪50年代,在新加坡一家餐馆里,饭菜上齐后,一个中年男人友好地和在座的朋友碰杯。忽然,他端着一盘菜起身走出门去,在座的人很诧异,不知道他要去干什么。只见他缓缓走向马路对面的一名乞丐,然后蹲下身去,双手将菜摆到乞丐面前。  这个中年人叫陈六使,留着中国南方人常见的平头,穿着西装,皮鞋擦得很干净。他真实的身份是新加坡树胶公会主席,是当时整个东南亚的行业领袖。可在他眼里,每个人都应该被尊重。
1860年,美国人威廉·穆勒在为自己拍的一张照片中,发现由于底片经过多次曝光叠加影像,使得照片上除了自己之外,还显现出另一个人半透明的、类似于气体的模糊影像。穆勒觉得这影像如同人们想象中的灵魂一般,便开始四处炒作,很快,整个美国都知道了有灵魂照相这回事。  晚清时,灵魂照相术传到了中国。1917年,相信灵魂不灭的无锡人杨珞召集同道中人成立了上海灵学会,设立了乩坛“盛德坛”,并且出版了《灵学丛志》。
1914年,方召磨(1in)出生于无锡世家,是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她的父亲在无锡经营纱厂,占地数十亩,有千名工人。因为方召唐是长女,父亲给她起名“召麟”,希望她能召来男弟,以继承家业。但长大后,心性昂扬的方召摩自作主张地将“麟”改为“鏖”,发誓要做一个德才兼备、不输男儿的女子。  家境殷实的她自幼跟随家庭教师学习英语和西方文化,并且跟随国画大师学习山水画。1925年,为了躲避战火,父亲带着全家人乘
1921年,鲁迅回到绍兴搬家。  他们家的祖宅被卖了,合同也签了,而且按照合同的要求,当年必须全部搬走,要不然,罚十倍违约金。鲁迅拼命往回赶,终于在大年初一前到家了。母亲早已把行李收拾好,只剩下一些不方便搬走的桌子、椅子、柜子等大件家具,准备卖给乡亲们。  当他们聊天的时候,门外来了几个人,其中一个女人还被搬到语文课本上,被我们嘲笑多年:“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
二胎放开后,父母偏心的问题逐渐呈现,有些自感失宠的老大表示,自从家里有了老二,就变成了没有硝烟的战场,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永远无法体会的。或许,引起战争与伤害的,还是那个自古以来永恒的家庭话题——父母偏心。  历史上,也从不缺偏心的父母。  刘疆作为光武帝刘秀的大儿子,不到三岁就被立为太子,刘秀一直将他作为储君进行培养,倾注了不少心血。但是自从同父异母的四弟刘阳,即后来的汉明帝刘庄出生后,刘疆就强烈地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欧洲人夺回了耶路撒冷,很多人迫不及待地赶去东方朝圣。为了保障他们在地中海东岸的安全,一些虔诚的骑士决定挺身而出,保护朝圣者免受敌人和盗匪的攻击。最开始,这样的骑士只有九人,后來归附的骑士越来越多,他们逐渐成为骑士团,驻扎在耶路撒冷的所罗门圣殿上——这就是著名的“圣殿骑士团”、欧洲“三大骑士团”之首。  圣殿骑士团的义勇为他们赢得了声望。教皇也有意充实势力,就对圣殿骑士团大加褒奖,
蔡少芬曾在微博发了一组女儿下厨的萌照,照片里,6岁大的包子妹妹,个头不过比灶台高一点,却熟练地拿着小菜刀切着蔬菜和肉条,俨然一个小厨娘。网友大呼可爱的同时,也有点疑惑:为什么要让这么小的孩子炒菜做饭?蔡少芬对此回应道:“做饭是最简单的锻炼,担心孩子受伤是正常的。但其实,柴米油盐也是一种成长和修行。”同样,我一位博士朋友也特别推崇这样的教育方法:从孩子上幼儿园,就应把他带进厨房,让他从最简单的手搓小
到过北欧国家如丹麦、挪威、瑞典旅游的朋友,一定会发现在这里使用英语近乎畅通无阻。有時会让人产生恍惚,北欧都是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确,北欧人的英语很好。原因之一是,瑞典语、挪威语、丹麦语都属于北日耳曼语系,与现代英语是相近语系。其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北欧的公立学校里,语言学习常常是学校的优先事项。比如,丹麦和挪威学童在一年级时就开始学习英语,在五年级时还要再多学一门外语。在瑞典,英语是强制教育的核
剑,乃兵器之君也。古人使剑,上可号令千军万马,下可祝酒观赏。剑不比刀,剑有双刃。与人交手,一刃与人对抗,要担心另一刃是否会伤及自身,因此极为难练,也有“一年学刀,十年练剑”的说法。倘若练得炉火纯青,便可把剑使得快如闪电,左刃斩完紧接右刃,双刃就有优势了。  纵观历史,各个门派层出不穷,镇派之宝更是必不可少,其中,剑最受武林人士喜爱,大家都希望夺得“天下第一剑”的名头,因此剑术上的造诣也博大精深,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