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诗意课堂 培养人文精神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rabi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语文教育更应如此。它必须艺术地服务人生,鼓励人生,让学生在感知具有审美意义的文学形象的过程中,触动他们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人格等。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充分体现语文课程中的人文内涵,张扬失落的人文精神。
  什么是人文精神呢?著名文艺理论家钱中文先生说:“人文精神就是要有血性和良知,要有同情和怜悯,要培养真挚的充满人性的品格。”它是对人的终极关怀,是人的灵魂食粮,没有它,人的灵魂就会苍白而空虚。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展现高尚人格,讴歌善良人性。我们语文教师要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的意志得到强化,人格不断完善。“语文既要作为工具教会学生表达思想,又要在审美中培养其人文精神”是新课标的新理念,应引发我们新的思考。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上借助于一篇篇文质兼美、文情并茂的课文让学生远离鄙俗,荡涤尘埃,让学生产生对美的热爱,对真的追求?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解读文本,架设心灵的桥梁
  
  “人本”即学生,是教育的核心,教育的任务是助学生成人,教学生做人。“文本”就是教材,是教学的凭借,是师生交流的平台。教师要用好教材,就要根据学习者的需要和可能,对教材进行深加工。我在教李煜的词《相见欢》时,将他的《虞美人》组合在一起,总课题是《走进李煜》,通过文本感知,交流探讨,师生一起感受、了解这位亡国之君的切肤之痛,“绝代才华绝代姿,一生身世一篇诗”,知人论世,更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感悟。文本重组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提升了审美品位。
  充分挖掘文本中的人文精神,还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对于一篇文学作品,教师有其独特的审美感受,学生也有。这些审美感受因师生年龄、心理、阅历、知识结构的不同存在差异,因此个人对作品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教师对这些差异应持包容的态度,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即使有些想法是幼稚的,偏激的,甚至是稀奇古怪的。如果某些想法不着边际,老师可以适时的加以引导,如果想法有新意有创造性,老师应给予鼓励赞许。我在上李清照的《如梦令》这首词时,课本上把“争”当“怎”讲,有的学生认为这样解释意境不够生动,如果变换一个思路来看,“争”就当“争抢”讲。可以想象,当误入藕花深处,几个女孩发现错了就抢着说:“从这走,从那走……”几个人的大声喧哗,所以才惊起一滩鸥鹭,这样的理解不仅有动感,意境更妙。
  解读文本还要注意探究深度。这里的深,是指教师能对文本进行文化层面的解读和把握,从而选择恰当的切入角度,在教师,学生、作者三者的对话中达到和谐共鸣。如我在教《麦琪的礼物》时,脱离了一般小说教法的窠臼,不是从小说的三要素分析,而是从欣赏这篇小说的人性美、结构美切入。这样,教师就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平台,让学生站在一定的高度,用“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式的索求法去探寻这篇小说的艺术魅力,养成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培养审美能力和判断能力。
  
  二、博学多才,构建诗意课堂
  
  要使语文课充满魅力,教师必须有深厚的语言功底。教育家季米良捷夫说:“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由口头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写出来;而是艺术家、创造者。”假如一位语文教师知识很渊博,课堂设计合理,教学方法得当,但却语音不准,吐词不清,词汇贫乏,那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的,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了。要想在语文课上调动学生的情感,教师必须运用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形神兼备的教学姿态去打动学生,并要结合自身的个性特长,体现教师的人格魅力,构建课堂诗意氛围。如有一位教师在分析《荷塘月色》的艺术特色时,随口吟出几句:
  月色迷蒙/先生用平平仄仄的脚印/将月色溶进荷塘/荷香便琴声般/自那夜/漂游至今/一片心境/洗濯着少年的梦呓
  短短几句,再现了《荷塘月色》的美学氛围,表现了教师与作者感情上的共鸣,唤醒了学生的审美体验。
  
  三、创设情境,激发主观情感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而创设情境又是美化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那么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感受作品的魅力呢?
  首先,可以通过画图创设情境。色彩,线条、图形、画面等具有很强的直观性,美的图画能使人赏心悦目,教师可适当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变语言文字为具体可感的视觉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如我在教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时,注意把传统的情感表述与电化教学结合在一起,根据文章的特点和直观的原则,从“背影”的画面入手,凝聚学生视点,由形到神,由“背影”逐步联想,深入的进行引导教学,创造了感人的形象和深沉的意境,既突出了重点,又紧扣了主题,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可以通过真情诵读创设情境。声音最具有表现功能,真情诵读能把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也使听者有更逼真、更深刻的感受。声音的轻重缓急,高低抑扬,延续停顿,可以营造诗意的氛围。如《安塞腰鼓》一课,文章气势恢弘,词语简洁有力,句子铿锵激越,排比激昂,节奏猛烈,让学生反复朗读并跟上作品的节奏,自然会在诵读中感受文章所表现的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再次,可以通过形象描述创设情境。审美教育中的“情”有三种:一种是教师体验过的情,一种是学生“潜伏”的情,还有一种是文学作品“内蕴”的情。托尔斯泰说过,要把自己体验的情感传达给别人,“使别人为这些情感所感染,也体验这些情感”。如果教师能用美的描述把自己深邃的体验传递给学生,就能引发学生更深刻的美感。如有位老师教李清照的词《如梦令》时,用亲切的语气,舒缓的语调向学生描述:“有这样一个地方,那儿有亭台小溪,有湛蓝的湖水,洁白的鸥鹭,娇艳的藕花,碧绿的荷叶,还有几个微醉的少女,划着小船,嬉闹着……”
  
  四、注重积累,吸纳文学精华
  
  中国文学宝库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人文世界,这些名著名篇中融会了世态万相,凝聚了人间真情,沉淀了历史精华,囊括了大地沧桑,是人文教育的极好素材。唐诗宋词里,忧国忧民,追求自由,乐观豁达等人生哲理与人文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平时如能引导学生多背多记,注重积累,一定能够夯实文化底蕴,提升文学修养。
  首先是基础知识的积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制作卡片或者摘录的形式积累雅词美句,文学常识,名言警句,丰富写作词汇。其次是诗文精品的积累。除了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古诗文,还可以要求学生积累现代美文。最后是积累美的感悟。让学生把自己对自然,生活,人生的美的感悟每天写在专用本上,期末选评,装订成册,全班交流传阅,再次接受美的陶冶。
  总之,面对新教材,我们要更新观念,用精彩去演绎每一堂语文课,让智慧、情感、人性的光芒在语文课上闪耀。
  
  李海燕,语文教师,现居湖北松滋。本文编校:艾永芳
其他文献
一、改进转子装配工艺提高平衡精度汽轮机转子是处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作3000r.p.m.的高速旋转部件,所以除了需要精确的计算外,也必需在制造中采用严格的工艺手段,以确保安全运
母亲的染色体X同父亲的染色体X或Y的偶然相遇,决定了将要来到人世的是小公主还是小王子。从降临人世那一刻起,男孩女孩就自然而然地被贴上了性别标签。我是Girl,应该“温柔体
朝天门客运站是一座既具有客运站功能又具有港口管理办公的综合性大型公共建筑。由于它处在长江和嘉陵江汇合口处,是重庆的水上门户,所以地理位置非常显要。 建筑的裙房为客
安藤忠雄建筑作品五月在巴黎蓬皮杜中心展出,这是他近20年来辛勤耕耘的成果。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安藤的建筑风格正由简朴向丰富演变。他的早期作品是内向和封闭的,喜欢采
本文根据试验资料,研完了钢筋混凝土梁的跨高比和剪跨比对斜截面抗剪工作特性和承载力的影响,提出了深受弯构件的抗剪强度计算公式,该公式与现行规范的计算公式相衔接,满足了
【文题2】读书成了学生时代的主要生活。读书要有选择,要读那些我们喜欢的、健康向上的书籍。有人说,读一部好书,就是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的确,任何一部优秀的作品都会引起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些问题在幼儿园中比比皆是,不一而足。问题是教师激发儿童积极思考的制胜法宝,是贯穿教育活动的重要脉络。但当儿童面对问题时,他们有时专心致志
暑假到了,Sarah想知道加拿大学生暑假做些什么,是待在家里打电脑游戏,还是出去旅游呢?Sarah听说Brad到过全世界很多地方旅游,她很想知道Brad对此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When th
贵州青草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以生产、开发高新技术产品为主的中成药生产企业。公司位于贵州省会贵阳市高新产业开发区,于1995年在贵州省工商局注册成立。1996年被省科委认定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and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