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以“探究影响感应电动势大小的因素”教学为例

来源 :物理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探究教学能有效激发深层动机和充分促进学生切身体验,是促进深度学习、发展高阶思维能力和提升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以“探究影响感应电动势大小的因素”教学为例,阐述了自制实验教具、激发深度思考,小组合作探究、诱发深度建构,改进实验方案、实现深度生成,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深度应用的教学策略.
其他文献
首先对MathCAD的特点和应用进行概述,然后引用拍现象、等势线、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光栅衍射一些典型的实例,阐述了 MathCAD数值模拟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最后指出在大学物理教学中适当引入MathCAD数值模拟将有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导体棒切割磁感线”是高中物理电磁感应综合问题中的一类典型问题模型.文章首先分析归纳课内要求的导体棒在含电阻和含电源电路中受恒力作用下切割磁感线的受力情况与运动情况,求出导体棒的末速度.再基于解决物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进一步调整“参量”,探讨将电阻替换为电容、电感后,导体棒的受力及运动情况,将导体棒在不同种类电路中切割磁感线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和对比总结.
随着现代科技发展,利用智能手机自带的传感器可以设计探究性物理实验.文章利用智能手机上安装的Oscilloscope应用程序,根据声波波形图的振幅、疏密和形状特征与声音响度、音调和音色的关系,实验验证了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课后阅读材料介绍的“以声消声”这个噪音消除技术的可行性.拓展了学生对声音波形特征的理解和应用,为物理教学素材选取和教学情境预设提供了新思路,为中学物理教育渗透科学本质观提供了新的教学案例.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学概念和规律的建立离不开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实验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些物理实验现象不容易被直接观察到,如气体液化放热现象、外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导方向、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有效电阻、电源短路电流大小、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等物理实验.此时可以采用转换法观察物理现象,理解物理概念,并总结得出物理规律.文章以上述物理实验课堂教学为例,简述了如何巧用变色油墨让“热”无处遁形,让学生直接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从而更易理解和掌握相关物理概念和规律,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及数学家克里斯琴·约翰·多普勒(Christian Johann Doppler)于1842年首先提出.主要内容为,当波源与观测者之间存在相对运动,观测者接收到波的频率(波长)将会发生变化.日常生活中声波频率的变化我们可以从经典物理学去理解和导出.但是对于光的横向多普勒效应根据经典物理学我们很难理解.本文应用狭义相对论的知识,导出光的多普勒效应公式,并探讨其运用.
密度的测量是八年级下册较为重要的内容,其中对于固体密度的测量,存在较多的争议问题,例如本文的石块、木块吸水问题,故本文就固体吸水导致的密度测量误差进行了详细探讨,并分析了如何减小由固体吸水带来的密度测量误差.
运用ISM法分析了高中物理“圆周运动”单元的知识结构,从定量的角度分析该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帮助理解“圆周运动”单元主题知识结构,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帮助.
科学推理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提升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对落实物理核心素养有着重要意义.运用LCTSR 2000对宁夏大学物理与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大一学生进行科学推理能力测试,从测试卷可行性和学生得分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启示我们,教师应重视物理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扎实推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以此有效地提升学生科学推理能力,同时,大学生在后续学习中也应主动提升自己的科学推理能力.
以水平面内匀速转动直杆上的质点做相对直线运动为例,用一种特别的方法推导出科氏加速度公式的矢量式;以匀速转动的水平圆盘上的质点做相对运动为例,对于无约束的情况,探究了科氏加速度公式;利用科氏加速度公式和微积分知识解答一个实际问题.
半导体物理学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通过对课程的传授使学生获得半导体物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方法.为了落实国家对于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需要,针对目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学生为落脚点,从积极引导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探索在线学习新模式、开展形象化教学工作、鼓励学生开展项目、优化实验内容等方面提出教学改革方案,并给出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