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酒:一枝独秀的烦恼

来源 :酒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jl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近期央视2010年度广告招标会上,一贯担当主力的酒类企业投放量大幅攀升。据央视数据统计,酒类企业中标金额是2008年的1.7倍,茅台、郎酒等白酒企业更是不惜巨资,买下了黄金时段的广告时间。
  而参与竞标的保健酒企业却寥寥无几,只有来自湖北的劲牌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劲牌集团”)豪掷1.4亿元人民币,一举拿下了《新闻联播》到《天气预报》播放之间多个黄金时段的标版广告。
  央视招标是体现企业实力的战场。本来,一枝独秀出现在央视竞标中,应该让保健酒老大——劲牌集团感到高兴,可是情况却恰恰相反,劲牌集团董事长吴少勋以及副总裁王楠波都不免流露出失望的表情。
  保健酒行业的老大有它自己的困惑。
  
  一家独大的悲哀
  上个世纪90年代是保健酒企业创业的关键时期,从那个时候起,国内知名的保健酒企业一般都经历了10多年的成长。但行业却没有更强劲的增长,而且劲牌一家企业就占了行业大部分的份额。这未必是个好的信号。
  据劲牌集团的数据统计,2009年保健酒的营业额接近25亿元。第二名海南椰岛股份有限公司(SH.600238,以下简称“海南椰岛”)在酒类业务上的销售额尚不如它的1/5,虽然是上市公司。根据海南椰岛2008年的年报,该公司2008年在保健酒业务上的销售额为4.85亿元。而2009年上半年,销售额不足1.4亿元。至于保健酒行业里传统的第三名浙江致中和酒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致中和”),业内人士分析,其营业额不足3亿元。
  其他位于第二阵营的保健酒企业,比如宁夏红、三鞭酒等,规模都在1亿元左右。这种情况形成了劲酒 “一枝独秀”的局面。
  对于很多企业家来说,最梦寐以求的理想就是,做成行业的老大,但是,如果一个企业支撑的行业,也意味着这个行业缺少未来。“现在的局面,几乎就成了保健酒行业由劲酒一家撑着!一个行业如果只由一家企业支撑,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能不让人忧虑吗?”吴少勋不止一次地这样感慨。
  首先是行业规模难以做大。根据专家的预测,2009年国内保健酒市场的规模刚刚突破100亿元。而整个国内酒类行业市场,包括白酒、红酒和啤酒,规模已经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保健酒在整个酒类市场所占的份额不足2.5%。保健酒行业没有形成一个层级分明、强有力的企业梯队,没有这样的梯队,就难以展开积极的竞争,推动行业迅速扩大。
  其次是难以发出行业的声音。“虽然专家预测保健酒市场有100亿元的规模,但我认为实际上还不到,七八十亿元还差不多。”王楠波认为,保健酒成功的企业太少,代表性企业又太弱,这导致保健酒企业在整个酒类行业中声音太弱。原因在于,保健酒行业发展有很多困难之处。根据国家规定,保健酒不能超过38°,这让习惯于喝烈性酒的北方人不大愿意喝保健酒。因此,保健酒在南方尚有市场,到了北方销售量一落千丈。
  另外,国家对保健品功能的宣传有严格的规定,保健酒宣传上束手束脚。
  
  积极“培养”竞争对手
  “做到30亿元,就会碰到保健酒行业的天花板了,但是我们还想增长,怎么办?也许只有进入其他饮料市场了。”吴少勋给劲牌集团定下的目标是未来3年内销售额增长到50亿元,为此必须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行业发展自己才能发展,劲牌集团对这个道理深有体会,为此它采取了扶植竞争对手的做法。劲牌最大的两个竞争对手:海南椰岛和致中和,日子并不好过。
  2008年,海南椰岛公司年报出现巨额亏损,亏损总额2.37亿元,其中资产减值损失1.82亿元。该公司证券事务办公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指出,巨额亏损并非源于保健酒业务,该业务仍保持一定毛利,但是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当年其在食用油和淀粉贸易上出现大幅亏损。
  海南椰岛多次到劲牌求援。据王楠波回忆,2006年,在海南椰岛最紧张的时候,劲牌集团借了它几千万元贷款。此事在股市上被传为劲牌意欲借壳上市。2006年到2008年,海南椰岛董事长张春昌带领公司高管多次赴劲牌“取经”。“2007年就来了好几次。”劲酒品牌管理部经理覃文钊回忆,为了支持对手建成生产基地,劲牌把自己基地的设计图纸、建设教训、生产流程全部公开给海南椰岛,“想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
  劲牌之所以这样做,用王楠波的话说:“我们不想收购竞争对手,不想这个行业真就只剩我们一家。只是希望竞争对手千万不要放弃,能和我们一起把行业做大。”
  
  泰山生力源突破鲁酒十亿门槛
  
  吴修刚
  近日,泰山生力源集团2010年营销年会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400余名经销商齐聚泰山脚下,共飨2009辉煌成果,展望充满希望的2010年。会上,泰山生力源集团总经理张铭新发布了该公司2009年的经营业绩:截止到12月20日,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0.84亿元,实现利税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和30%。至此,泰山生力源突破鲁酒十亿门槛,成为山东第一家销售收入过十亿元的白酒企业。
  据张铭新介绍,2009年,泰山生力源按照“巩固核心市场,提升省内市场,拓展全国市场”的营销战略,加大市场开发和品牌宣传投入,全年共开发省内外新市场49个,其中新增省内市场26个,使省内市场的覆盖率达到80%以上;新增省外市场23个,新市场涵盖福建、上海、河南、安徽、河北等七省市,向“一统山东,走向全国”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2010年,泰山生力源投入两千万元增加了中央电视台一套、十套和新闻频道的广告投放,以期进一步提升“泰山”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其他文献
早春的北京,乍暖还寒,在北京泛CBD商圈的一栋写字楼里,记者见到了远景营销管理咨询公司的董事长司圣国。最早对远景的了解仅限于这是一家非常低调务实的酒业咨询公司,对其董事长司圣国了解甚少。  一番言谈之后记者发现,眼前这位沉稳、略显憨厚的远景掌舵人,早年有着优越的外企背景,而且一手开辟了中国酒业咨询这个行业:现在国内酒业咨询的中坚力量大多数都和他有很深的渊源。在司圣国的眼中,最具自豪感的是他第一个把
期刊
在常见的葡萄酒销售几种经营模式中,品牌运营商无疑是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和出路。但不是所有的酒商都能在这条充满希望而又布满荆棘的大道上通行无畅,资本、市场运作、上下游链条畅通以及对各种资源的把控和整合,缺少其中一个环节,所苦心经营的品牌就有可能陷入困境很难起身——这就注定了品牌运营不是一般酒商所能玩得起的奢侈游戏。    意大利葡萄酒在中国总体而言表现不算强势,这也给了一些志在拓展中国市场的意大利葡萄
期刊
在做这一期酒业咨询封面专题的时候,听到最多的可能是中国酒业咨询存在的这样那样的问题。酒业咨询从业人员纷纷向记者表达了自己对中国酒业咨询的忧虑和担心。的确,对于发展时间并不很长,又有其明显自身特点的酒业咨询,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是难免的,有了问题就要去解决,也是必然的。酒水营销专家赵义祥认为,今天的中国酒水营销咨询依然还处在硬件时代,软件的功效还需要时间来成长,酒水营销咨询在中国依然还是个朝阳行业,假
期刊
搞清需求才能双赢    近5年来,酒业咨询伴随着酒水行业的增长而增长,特别是酒行业专业媒体的相继出现,让酒企业接触到了更多的酒业咨询公司。酒水企业自身快速的增长,对咨询公司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酒业咨询出现了鱼龙混杂的局面,且媒体、咨询、酒水公司三方相互渗透。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酒水企业对酒业咨询的认知和定位并不明确,难免把所有重担都压到咨询公司的身上。一方面咨询公司无法真正参与到酒水企业实际的销
期刊
2月26日,中国白酒业内权威人士沈怡方、季克良、高景炎、高月明、曾祖训等一行12人组成的专家委员会齐聚宜宾,参加了五粮液的酱香型白酒品鉴会。至此,传闻已久的五粮液酱香型白酒终于露出真身。  早在多年之前,五粮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达了作为浓香型白酒的大佬,五粮液亦有意进入酱香型白酒的领域,并已经在着手准备研制。不过,这一产品却始终未向市场和消费者显出庐山真面目。  据品鉴会上传出的消息,五粮液酱
期刊
咨询公司,对于酒企业越来越不陌生。特别是近年来中高档白酒竞争加剧,酒企把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外脑”,试图通过智业的加入,解决自身的困境。酒水咨询公司是否如企业所愿,在酒企发展壮大抑或是“脱困”的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呢?  其实在酒水行业,对于酒业咨询的质疑从未间断,甚至有些酒企直斥咨询公司为忽悠,在不欢而散后大呼上当,“防火防盗防咨询”,同样适合现在的不少酒企业老板的心情。是谁导致了酒业咨
期刊
Vinexpo亚太展5月再临香港    继1998年、2006年和2008年之后,第八届国际葡萄酒及烈酒展览会又一次莅临香港。2月9日,2010亚太区国际葡萄酒及烈酒展览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贵宾楼举行。记者从国际葡萄酒及烈酒展览会(Vinexpo)主办方处获悉,此次展会将于2010 年5 月25日至27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  届时,8000平米的展台上将云集世界约30个国家的近750位主要葡萄
期刊
在“口子窖”身上尝到甜头的高盛下决心要并购几家中国白酒企业,帝亚吉欧成功控股水井坊的消息无疑会坚定高盛的决心。但事与愿违,高盛遍访中国传统白酒企业,却无一例外遭到冷遇,在中国投资一直顺风顺水的美国高盛集团(下称“高盛”)新年遭遇尴尬。  据了解,高盛于年前在河南、湖北、江苏等地遍访酒企,但目前没有一家白酒企业愿意卖给高盛。在高盛的白酒拟收购名单中,江苏的洋河、双沟,湖北的枝江、稻花香,及河南的宋河
期刊
《酒世界》:我是来自《酒世界》杂志的记者,去年也是在这里,我听了您对世界葡萄酒形势的分析,今天很有幸能有机会和您进行面对面交流。我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即将在5月份开始的Vinexpo的亚太展,Vinexpo的海外展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Robert BEYNAT:谢谢您对Vinexpo展会的关注。1998年,我们发现了一个全球葡萄酒和烈酒的一个趋势,就是再分配趋势,美洲和亚洲大陆对葡萄酒的需求增长
期刊
何谓专家?    实事求是来讲,酒水界没有营销大师,所谓的几个大师也只是拥有“广告知名度”,几个盛极一时的模式理论原本就是拿来主义共和翻版主义,只是个流行快餐而已。热衷于模式理论创造的几位大师们,本身也比较缺乏企业任职历练,并不为一些企业高层职业经理人所认同,也不具备实际操盘的能力,他们今天的咨询业务市场更多是由于“咨询界与酒企信息不对称”所忽悠来的。  在中国能够成为酒水营销专家的必须要通过三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