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升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m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创设良好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氛围中,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新课程教材的特点和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恰当地创设教学情境,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教学情境 有效性 情境创设
  
  在新一轮课改条件下,创设思想政治课教学情境已成为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创设良好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氛围中,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新课程教材的特点和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恰当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使其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情境创设的真实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所选情境材料应来自生活、贴近生活、不宜胡编乱造。只有真实,才能使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来源于实际并且能够应用于实践,从而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同时,情境创设要对整节教学内容有直接的作用,学生才能依据情境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灿烂的中华文化》时,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首先,向同学们展示几个“粽子”;然后问道,你知道它是什么吗?它是用箬叶包裹糯米而煮成的食品。你知道它们的来历吗?这是因为楚国大夫屈原投江之后,后代人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湖南等地的人们以赛龙舟、包粽子等方式来表示纪念。由于材料直接来自生活中内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高涨,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同学们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具有自身独特的魅力和情趣,也为整个教学活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
  二、情境创设的实效性
  情景境创设应着眼于它的实际功效,始终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依据,切不可华而不实,本末倒置。从目标上看,情境创设要有利于教学活动,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获得规定的知识,培养相应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内容上看,情境创设应切合教材主线,尽可能多地涵盖教材的基础概念和基本原理。
  以《灿烂的中华文化》一课为例,首先,我根据课标的要求,仔细研读教材内容,将课标要求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逐一罗列,仔细分析其内在逻辑,明确了重点难点和疑点,然后搜集与此关联度较高的信息加以筛选,紧紧围绕本课的基础知识和疑难困惑,创设了“我们的节日”为主要内容的情境。不仅涵盖了文化多样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教材的体系结构,而且把“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三个知识点也有机地融入情境之中,以“我们的节日”为主线,一例到底,贯穿始终。
  三、情境创设的典型性
  情境材料并不在多,而在精。情境创设是为了使抽象理论具体化,书本知识生活化,深奥道理形象化,枯燥知识趣味化,静态事物动态化。如果不加选择地大量罗列材料,表面上看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兴致勃勃,而实际上学生只是得到一时的感官刺激。如果这样组织教学,那就会因情境材料过多,学生目不暇接,谈不上对所创设的情境进行思考和分析,更谈不上意义的构建。这不仅加重了学生对学习负担,也容易冲淡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难以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情境材料不在多,而在典型。
  典型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情境材料的数量要少,可挖掘度要深;二是创设的情境质量要高,辐射面要广。由于教学时间和教材内容相对有限,必须挑选,使用那些能“最贴切地说明概念和原理,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关注,最集中地反映某方面的社会问题,最具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件作为情境材料。
  以《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例,由于文化的表现形式极为丰富,可供创设情境的素材浩如烟海,仅教材涉及的就有语言文学、文化典籍、科技文艺、文学艺术、中国哲学、道德理论,等等。如果每个都去涉及势必会造成材料的堆砌,思路庞杂不清,影响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探究和分析。因此,笔者放弃了原先收集的大量材料,反以离学生最近,感受最深,又最能涵盖教材知识的“我们的节日”创设情境,然后设置问题。
  围绕着“我们的文学艺术”所进行的系列的问题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以“我们的节日”贯穿整堂课的始终,收到了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良好效果,促进了“三维目标”的实现。
  四、情境创设的时效性
  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情境时,学习才是有效的。教材提供的情境常常不被学生喜爱,很大程度上是缺乏时效性所致。所以情境材料的选择应紧跟形势,及时更新。新近发生的、具有重大影响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是首选。
  虽然,一个情境材料会从不同侧面反映理论知识,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使用一个情境也并非鲜见,但是经常单一地、反复地使用同一情境,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在组织《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时,我有意回避了前两课时有关精神文明建议所取得成绩的视频资料,而是把“粽子”为切入点创设情境。这种不断复核的情境材料,而且可以扩大中学生求新、求异、好奇的心理特点,而且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五、情境创设的针对性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因此,情境创设要尽量使用现实的、直观形象的、学生熟悉的感性材料,缩小教与学之间的时空距离,心理距离和情感距离,使得学生“有感可发”、“有话可讲”,增强主动探究的意愿。
  例如,在创设“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教学情境时,我放弃了以创设“文字、建筑、艺术、文物古迹、奥运会会徽等”情境的设想,而是以学生具有真实生活经验的“我们的节日”创设情境,而且有意地设置了“当地传统节日知多少”的问题,拉近了情境与学生的时空距离,由于该情境创设“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所以,学生很感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情景创设可以多种多样,要因“课”制宜,因人而异。要在纷繁复杂、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中仔细甄别,精心筛选材料。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情境创设的功能。
其他文献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经济成分多样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和调查对象的繁杂性,由于过去的统计渠道受到严重冲击,并已经不适应现在的调查对象的条件下,改革贸易统计调查
4月17日,牡丹江市市长宋恩华派人为市统计局送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这是宋市长赴京参加会议期间,特意为市统计局购买的.这份特殊的“礼物”是一套《改革开放十七年的中国
马铃薯、丝瓜、芫荽、萝卜的间套种植,是利用这4种作物的生长习性,合理安排播种时间,使马铃薯、萝卜提前上市,芫荽淡季上市,价格往往高于常规上市品种。一般亩(1亩=1/15公顷,
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要结合专业特点,联系学生实际,凸显其内容的职业性。应该从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情感及职业习惯等四个方面来体现德育内容的职业性。职业理想的培植,要结
进入21世纪,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和独特优势的中药,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国加入 WTO后,随着中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中药正在走向世界,造福全人类,目前我
机动车车辆保险单中的第三者责任险是否属于强制保险?保险公司和车主们往往有不同的见解。远安县人民法院在日前审结的一起涉及第三者责任险的保险合同纠纷案中,认定第三者责任
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组织”昨日发布报告称,在湖北地区发现未获批准种植的转基因水稻已经进行非法销售和种植,“污染了大米市场”,很可能已经流入到湖北以外的省市。对此,农业部回
气机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内容,经过历代医家的研究补充,逐步成为一个成熟的理论体系。本文主要从气的分类、功能、运行方式和运行路线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中医对气机的基本认
目的:分析和探讨消化内镜在清洗消毒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与应对措施。方法:以卫生部制定颁发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为标准,对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过程中存在的
投入产出核算是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决定,1997年将在全国开展投入产出基层调查,编制投入产出表,这是全国各部门、各行上统计工作的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