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周皮炎:重新评价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q861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周皮炎是1957年由Frumess等首次描述的,称为光敏性皮脂溢疹(light sensitive seborrheid),直至1964年才被称为口周皮炎(perioral dermatitis).作者对40例口周皮炎的患者进行了3~18个月的观察,以阐明许多因素在本病病因中的作用.结果:40例中以女性占优势,计38例,发病年龄为14~44岁(平均24岁),男性2例,发病年龄分别为14和20岁,虽然本组患者主要累及育龄妇女,但经前期加重者仅26.3%,且与口服避孕药及妊娠也无明确的关系.

其他文献
青霉素变态反应分型:至少有20种不同的青霉索不良反应,并非均为变态反应。较重要的变态反应如下表:Ⅰ型反应:过敏性休克为此型反应之典型。特应性患者较常人产生更多的IgE。患者为对青霉素产生特异性IgE抗体者,特异性多为针对“次要”决定簇,有时针对“主要”决定簇。
期刊
本文报告在一家族中发生一种罕见的综合征,在其20个成员中,竟有7人发病,计男3、女4。其表现为毛囊性皮肤萎缩(7例)、基底细胞癌(5例)、局部无汗(6例)、全身出汗减少(3例)及出生后不久面部发生湿疹(4例)。
自身敏感过程是许多皮肤病重要的发病机理。作者借助被抗原致敏的淋巴细胞吸附自身红细胞反应(简称PAЭЛ)研究红皮病患者T淋巴细胞中介的细胞免疫,并试用于诊断。
“Mandukaparni”(译注:学名Centella asiatica,即积雪草,见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年版“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707页,为伞形科积雪草属,别名崩大碗、马蹄草、雷公根、蚶壳草、铜钱草、落得打。以下译为积雪草)是印度常见的植物,尤多见于西孟加拉邦沼泽地区。民间流传能治麻风、肝病、血液病、咳嗽和水肿,据称根部的药效尤著。
期刊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系一自体免疫性疾患,病因尚未阐明。本文介绍有关遗传学说和病毒学说的若干最新资料。1972年,在日本进行了全国SLE普查。估计全国SLE患者总数约6300~8500名。即每10万人口中有6.6~8.5个患者。据美国1950年普查,发病率为2/10万;最近普查,发病率为19~50/10万。
期刊
随着广谱抗菌素、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放射医学、器官移植、导管插管等不断开展,深部真菌病日益多见,针对这种情况,抗真菌药物也应运而不断发展,如多烯类抗真菌抗菌素品种逐渐增加,然对较常见的念珠菌病、隐球菌病等,或因效果欠佳,或因其毒性及副反应较多,亟需寻找一些更有效的抗真菌药物。
期刊
新型隐球菌为有荚膜的酵母样霉菌,其感染常呈亚急性、慢性病程,推想是由呼吸道侵入并由血源播散的。隐球菌病皮肤受累的发生率约为10%。但过去的报告没有蜂窝织炎,本文报告一例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蜂窝织炎。
期刊
粘液水肿性苔藓(LM)的特点是在正常甲状腺人的正常皮肤中发生的多数性粘蛋白沉着。临床上可分成4种类型;1)泛发性苔藓样丘疹,其下组织变硬,又称为硬化性粘液水肿。2)躯干和四肢疏散分布的丘疹。3)局限或广泛苔藓样斑块。4)风团样斑块和结节。各型中基本组织变化是在真皮胶原束之问有粘液样物质沉积,这种物质已证实为透明质酸。LM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不明。
期刊
8-甲氧补骨脂素(8-MOP)和黑光在体外抑菌效果:用纸片抑菌法:纸片含8-MOP分别为0.1、0.5、1.5和10微克,先置37℃真空干燥箱内1小时,试验时细菌置37℃孵箱内6小时,酵母菌置28℃12小时,皮癣菌置28℃18小时,烟曲菌置28℃16小时。实验组:黑光照射5分钟,并继续培养24~48小时。对照组:方法如前,试纸不含8-MOP或含8-MOP而不照射。
应用药物和塑料薄膜封包治疗皮肤病是常用方法之一,但封包常带来一些副作用,特别是造成对真菌的易感性增高。作者认为封包使皮肤表面二氧化碳(CO2)张力增高,并发现在试管中CO2张力对皮肤癣菌的形态学和代谢有着显著的作用,例如:CO2张力增高可使实验动物或培养基中须癣毛菌从毒力较小的绒毛状(主要是菌丝)变成毒力较强的颗粒状(以分生孢子为主),如果培养基CO2张力降低这种状态可以逆转。因此作者假定CO2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