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的味道,孩子们最知道

来源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f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良好的幼儿园环境会随着幼儿的身心发展变化而改变,孩子们可以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获得自身的发展。因此,如何创设适宜的、动态的幼儿园教育环境,让孩子与环境实现真正的对话,并在对话中得到全面发展应成为我们课程改革的关注点。连云港市连云区是个海滨城区,这里的幼儿园有的坐落在海边,有的坐落在海中央,所有幼儿园在方圆3公里以内均能到达海边。大海与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这里的孩子对大海有着别样的情感,大海的味道,孩子们最知道。
  随着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深入推进,我们愈发体悟到周边资源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扩展幼儿学习空间和内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升教师课程实施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尝试着,摸索着,思考着,实践着。因为连云区特殊的地理位置,海文化成为各园环境创设必不可少的资源。孩子们熟悉的跟海有关的网、贝壳、盐、船进入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中,融入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近年来,我区幼儿园根据课程实施的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海资源,适时、动态地对幼儿的活动环境进行改造、调整,从室内环境到室外环境,从显性环境到隐性环境,努力创设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有益于幼儿发展的环境。
  一、一“网”情深,环创中诠释课程
  幼儿园附近有个渔网厂,这里的工人用竹排、竹梭、银线等工具手工编织渔网。教师带孩子们去渔网厂参观,看到不同材质、不同粗细的绳线被工人们编织成了各式各样的渔网,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许多问题。教师和孩子们共同梳理问题,开展了关于网的主题课程。不管是室内的还是户外的,只要与主题有关,教师就会和孩子们一起布置、创设,让他们感受浓浓的主题气息。
  1.室内主题环境
  教师和幼儿首先进行网相关的资料收集,丰富幼儿关于网的知识储备,进而将网融入班级的空间设置和环境创设中。这样的探索行为延伸到家庭,亲子之间展开网的探索,并将关于网的知识进行梳理,有的是以调查表的形式,有的做成了手抄报。为了进一步丰富幼儿关于网的认知经验,我们进行了相关的展示和分享活动,并将作品布置到班级的展示墙上,在大家的共同参与下,墙面呈现方式变得丰富起来……
  2.室内区域环境
  随着主题活动的不断深入,区域逐渐衍生出更多的活动,这些区域的连续与发展也促进了主题活动的深化与革新。幼儿主动参与到区域创设中来,针对区域特点选择喜爱的内容,通过照片、绘画和手工作品等形式表现出来,并融入区域的环境布置中,如制作立体网罩和网状挂件,用渔网悬挂幼儿作品等。围绕网的主题实施,幼儿园打造了游戏互动墙,让静置的墙面变得热闹起来。如在“渔嫂网艺”中投放织网工具,孩子们可以动手编织一张张漂亮的渔网,体验编织的乐趣;创设“友谊互联网”,孩子们可以设计属于自己的神秘电话号码,同伴则根据算式将谜题解出,得到朋友的电话号码并进行通话。
  3.户外环境
  我们还将网投放到户外环境的创设和活动的开展中。网这一看似简单的材料,到了孩子们的手里,就变化无穷了。孩子们在户外场地进行着关于网的探索,有的合作拉网,玩起了网小鱼的游戏;有的将网放在地上,玩起了跳格子游戏;有的发现原来很多体育器械上都是有网的……在游戏进行的过程中,幼儿借助户外游戏公约的制定经验,对游戏公约进行了再学习和完善,并将其以图片的形式呈现,置于网格上。
  通过课程审议,我们不断思考,不断深入,从幼儿的经验出发,利用环境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让网的主题环境“活”起来,让幼儿与之不断对话,去探索未知,在一“网”情深的环境中健康全面发展!
  二、一“壳”一世界,环创中了陶冶情操
  赶海的时候,孩子们总能捡到各种各样的贝壳;用餐的时候,孩子们总能收集到形形色色的贝类海鲜的壳。对于贝壳,海边的孩子虽然司空见惯,但还是爱不释手。他们用手摸一摸,用眼睛看一看,用耳朵听一听,贝壳里到底藏着多少秘密呢?孩子们把这些“宝贝们”带到幼儿园,投放到区域里。
  孩子们一起观察和分享:我带来的贝壳和别人的有什么不同?谁的大谁的小?谁的光滑谁的粗糙?誰的贝壳花纹更特别……大家一起讨论:贝壳能做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贝壳上的花纹有什么秘密?怎么涂色更好看……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幼儿大胆表达和创作,让小小的贝壳变成各种创意作品。
  美工区是孩子们大胆想象、肆意创作的天地,在那里,我们投放了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贝壳,如虎斑贝、白玉贝、猫眼螺、扇贝、牡蛎壳、香螺、生蚝壳、花蚬壳等。这些材料全部来自孩子们的生活,他们通过粘、贴、染、画、印等各种方式进行创作,并用创意作品美化我们的环境。
  在科学区,孩子们按照形状、大小、种类的不同对贝壳进行分类、排序、数数、寻找规律,用放大镜观察贝壳上的花纹,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征、记录。
  沙池寻宝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户外区域,他们在沙池里寻找藏起来的各种贝壳宝贝,猫眼螺、珍珠贝、夜光贝等各不相同,每个人寻找的宝贝可以带回家,但是有一个约定,就是找到很多宝贝的小朋友要分给没找到宝贝的小朋友,这样的分享,培养了孩子们的关爱之心,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助人的快乐。
  在植物角,盛放植物的器皿是孩子们自己做的贝壳花盆,每次经过,他们都要驻足欣赏一番。
  亲子活动中,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创作贝壳粘贴画、贝壳风铃等,不但促进了亲子关系,也提高了家园合力。同时,孩子们的作品还能融入环境创设中,如用贝壳粘贴画装饰楼梯和走廊,将贝壳风铃悬挂到走廊上等。
  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通过对贝壳的任意组合和绘制,他们创作了形状各异的贝壳粘贴画和美妙绝伦的贝壳艺术作品,提高了想象和创作能力,陶冶了艺术情操。
  三、煮海为“盐”,环创中体验生活
  位于连云区板桥街道的台南盐场是全国四大海盐产地之一,迄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周边幼儿园的孩子们到盐场实地参观、听盐场叔叔讲解制盐工序之后,对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幼儿园的盐田
  由于古法制盐工艺复杂、周期太长,不便观察。幼儿园将后院向阳的一块空地拿出来建造一个浓缩版的盐田,提供舀卤水车、木锨等工具,孩子们用这些工具在老盐工的指导下压格子、整理池堰、做埝……成功建造鹽田。
  教师还提供了制盐过程中所需的器材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制盐过程。例如,用舀卤水车将海水引到盐田里,用竹竿架起油布盖在盐田上防止雨水滴进去,用卤水计测量盐卤的浓度……孩子们在实践中体会到祖辈盐工们生活的艰辛和“敢把海水变成天”的坚韧不拔的精神,感叹古人利用海水晒盐的智慧及黄海对我们的孕育,这样的教育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盐场的孩子们在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用盐来腌渍食品,幼儿园在盐田旁搭建了一个凉棚作为盐的生活区。凉棚里提供腌渍、晾晒的工具,四周设置了适合孩子们晾晒的簸箕、竹竿,里面还有盆、刀、菜板、手套、坛坛罐罐……最重要的是孩子们自己产的盐!
  孩子们学着洗、切、腌、揉、酱、晾,用盐腌鱼干、萝卜、鱼、虾、蛋等,在实践中体验生活,萌发对生活的热爱并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
  2.盐韵工作室
  盐韵工作室里陈列着蓑衣、斗笠、缆绳、簸箕、石磨等盐民劳作、生活的物件和各种形态、作用的盐,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里耳濡目染家乡淮盐的历史和现在。
  探索是孩子们最宝贵的品质,实验区里提供了各种实验器材、充足的盐及其他辅助材料。孩子们用天平、量杯、试管等进行操作实验,探索并记录生活中对盐的一些观察和疑惑:盐在水里会溶解,在其他液体里会不会溶解呢?什么情况下鸡蛋会浮在盐水里?孩子们通过自主操作、观察、验证,发展了实践能力,增强了对科学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教师还在盐韵工作室里提供了大量的原盐、精盐、颜料、画笔、乳胶、纸张、碗碟、勺子、瓶瓶罐罐、研磨工具等材料,孩子们用这些工具进行盐的艺术创作。他们利用盐的特性,经过石磨研磨、加入水性颜料、快速搅拌等过程,亲手制作盐画原料——彩盐,并用制作的彩盐创作炫彩的盐画、沙盘和手工作品。工作室的墙面上都是孩子们的作品。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不仅体验到了轻松、愉快的创作过程,提高了艺术创造能力,还能时刻感受到艺术创作的成就感。
  四、摇橹划“船”,环创中感情文化
  连云区是海滨城区,连云港港口就在连云区。这里的连岛、高公岛、海州湾等乡街以前都是渔村,捕鱼的渔船、海滨浴场的汽船、港口停泊的轮船、训练基地的帆船处处可见,生活在这里的孩子们对船熟悉而又好奇。基于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和兴趣,船自然而然进入到幼儿园的环创中。以环境创设为抓手,我们引导幼儿在熟悉的环境中,感受文化,获得经验,提升综合能力。
  1.走廊环境
  幼儿园走廊环境以海为主调,同时融入渔船、渔需材料,营造出温馨、生动的海边幼儿园环境。如幼儿园门厅,我们请工匠用造船材料缩小比例打造了一个真实的船体,船上放置的都是渔家的常用工具和常见海产品干货,让渔娃们有家的亲切感;幼儿园大厅清新的色调和简洁的构图,彰显幼儿园“用爱和智慧,创造美好未来”的扬帆起航的心愿;用浮漂做的走廊吊饰,在落地窗、蓝天白云、幼儿园大型玩具的组合中,映衬出了海岛幼儿园独特的安静与和谐。
  2.渔文化特色馆环境
  为了让孩子们更加形象地感受渔船造型、渔船劳动,彰显地域特色,幼儿园打造渔文化特色馆,如用浮球制作的“宇宙星空”、海浪和鱼儿造型的储物柜、废旧渔船、渔网装饰、渔文化民俗介绍图以及按照老渔民生活环境真实打造的小厨房,并为孩子们提供了渔嫂头巾、茶壶、水靴、渔浮、渔筐等材料。其中还放置了一艘老渔船,每一组浮漂里、每一寸渔网中、每一抹风化的木屑中,都装满了故事,等待孩子们去发现。真实的渔船环境、有趣的游戏内容,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学会交往与合作,丰富生活经验,感悟渔家文化。
  3.户外环境
  在幼儿园户外,两艘简单的废弃渔船成为孩子们玩过家家、体验捕鱼等游戏的好去处。渔船造型的沙池、大型积木搭建,都是孩子们乐此不疲的游戏内容。
  渔民们坚韧不拔的“摇橹”精神、教师们扎根海岛的“梭子”精神,蕴含在环境的创设中,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生活在海边的孩子们。幼儿园通过创造大环境、打造体验小细节,让孩子们感受渔文化、体验渔文化,守护我们的传承精神。
  陈鹤琴先生曾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应创造条件让幼儿广泛地接触社会和自然。”幼儿的发展离不开生存的环境,幼儿每时每刻都与环境发生交流,只有通过和环境的互动,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海资源在幼儿园活动中不断得到开发、利用,在丰富的充满“海趣”的活动环境里,孩子们获得了大量的生活经验,促进了各方面的发展。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们将一如既往本着“一切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原则,充分利用特有的自然、地理、人文等本土资源,为海滨城区的孩子们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地方海文化得到传承与发扬。
其他文献
“课题立项申报”是幼儿园科研管理的一项常规工作,我们的做法比较草根,本着借力引源、合力攻坚的原则,分“起承转合”四步走,盘活了园区内部资源,激活了教师研究的内驱力。  一、起:课题申报启动前的“两次助推”  “起”是启动,是开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科室对幼儿园特色发展、研究历程、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况进行通盘考量,借力引源,把好课题申报工作的第一关。  1.一推:组建科研智囊团。智囊团集聚幼儿
今年,新疆将启动扶持学前教育工程,安排8.2424亿元资金扶持学前教育发展。此项工程被列为自治区重大民生工程项目予以保障实施。  这些资金中,含中央财政55000万元、自治区财政27424万元。同时,新疆还将全区农村学前两年47.6万名在园幼儿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并对学前双语临聘教师给予社保等工资性补助。此外,新疆还将对城市公办、民办普惠性幼儿园给予资金支持,对城市公办幼儿园家庭经济困难幼儿给予减免
研之序  开学初我园接到任务,为县教育局举办的“幼儿园特色体育培训班”展示一个主题为“快乐足球”的集体教学活动。为了保证展示活动的教学质量,我园组织了一个研讨小组,这个研讨组有两个特色,一是既有男教师,又有女教师。两位男教师中H是展示教学活动的执教教师,W为配班教师。二是既有相对了解和掌握儿童体育活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男教师H和W是我园中、大班的专职体育教师和幼儿足球队的教练,经常接受各级各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获取知识和经验的需要。但在实践活动中,依然存在着“教师说幼儿听”“教师说幼儿做”成人本位的教学现象。下面以中班健康活动“牙虫快走开”教研活动为例,谈谈我们是如何顺应幼儿的需要,在“回归儿童”理念下优化健康活动的。  一、教研背景  有一段时间,各个中班
我园开展幼儿创造性戏剧活动研究多年,老师们积累了一些设计与组织幼儿创造性戏剧主题活动的经验。在戏剧主题活动中,老师们引导幼儿通过一系列活动,体验不同的戏剧工作,整合并提升与主题相关的戏剧经验,以全班人人参与表演的形式在戏剧节上汇报、展示主题成果。  但是,在戏剧节前夕,有的班级仍存在为表演而突击排练的现象,有的老师对如何以游戏化理念引领戏剧课程实践感到困惑。为此,我们以绘本《丑小鸭》为例,组织了“
种植是幼儿园常见的活动,它是孩子们与植物、泥土、水以及各类工具相互作用的过程。通过种植活动孩子们能加深对植物生长过程以及植物与泥土、阳光、空气及水等要素相互关系的认识。种植不只是科学活动,也是一种综合性活动,是涉及数量、测量、空间、协作、规划、表现、责任感、任务意识及审美等多方面经验的活动,更是幼儿乐此不疲的活动。基于对幼儿园开展种植活动价值的认识,我们在园内专门开发了“野趣圃”。在实践中我们发现
儿童戏剧是我园的特色主题课程活动,自1992年以来,儿童戏剧就成为我园的传统活动。经过近30年的熏陶、浸染,儿童戏剧中主体发生着微妙变化,教师、幼儿、家长都加入到这一盛会,逐步形成了如今“师幼共同创生的儿童戏剧”,以童话剧为抓手,以游戏化的方式将情感、态度、价值观,传递给幼儿,玩戏剧,重体验,显成长。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在幼儿教育中,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
在新西兰的任何一个早期教育机构里,教师每天都要与家长进行着不同方式的接触。新西兰是一个移民国家,有众多的种族和灿烂的多元文化,面对来自世界不同地区,属于不同种族和宗教,有着不同文化背景及不同育儿方式和观念的家长,这对于早期教育工作者来说,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记得我担任保育中心经理不久,就收到了家长对我本人的一次投诉(至今还是唯一):我没有认真倾听一位孩子的父亲对我们当天工作的质疑,就急于为员工辩解
园长挂职学习是园长培训的重要形式之一。园长们以脱产的方式走入高水平的幼儿园,充分参与挂职园的一日活动和管理。体验、学习、借鉴有益的经验,寻找、对比、反思自己园的优势和问题,达到共享资源、共促发展的目的。几年来,我园多次接待园长挂职学习,来挂职的园长们认为确实学有所获,因此争相选择到我园挂职学习。总结接待园长挂职学习的经验,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以人文的关怀接纳。关注服务细节  挂职园长来自不同
自从我与皮克勒方法相遇相识后,我一直想把这个改变了我专业实践和个人生活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与中国的家长、学前教育同行们分享。因为《早期教育》主编的邀约,我可以了却这一心愿了。然而,当我写下题目后,却陷入了难以落笔的困惑:原来我还没有功力来做这一工作。在这里我只能把自己对艾米·皮克勒博士与皮克勒方法的认识与大家作一简约的交流。  1902年,艾米·皮克勒博士出生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她的母亲是当地的一名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