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让学生兴兴趣飞扬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dan_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来了,学生就会从被动中解脱出来,主观能动性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自然就会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导语激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善于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未成曲调先有情”,调动学生的情绪,把学生的思想集中到课堂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对乐府《木兰诗》的赏析,我首先播出花木兰替父从军中具有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的片段,并配以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在战火纷飞的北朝时代,官府抽丁不断,一位巾帼女英雄,在没有长兄的情况下,女扮男妆,毅然替父从军,并因劳苦功高,受到天子嘉奖。然后揭题,学生入情入境。由此,女英雄的高大形象在孩子们的心中油然而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又如讲授《出师表》一文时,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的:先播放了一遍《三国演义》的主题曲,然后说,《三国演义》把诸葛亮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广大观众面前,他上通天文,下晓地理,才智卓越,为蜀国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历史上的诸葛亮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文章也写得很感人。下面就让我们透过字里行间,来深入认识一下诸葛亮崇高的精神境界。如此导入,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高涨。
  二、体验诱趣
  每个人都有渴望成功的心态。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创设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首先,教师要变换自己的位置,把自己当作一名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肯定。其次,要因材施教。教师要胸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层次需求:对成绩好的学生,要高标准严要求;对成绩中等的学生,要抓基础求突破;对成绩稍差的学生,要重参与掘优点。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无论学生的回答是否令教师满意,都要给学生一句勉励的话,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表现是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倾向,自我表现愿望的满足,有助于增强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和表扬。一般地讲,恰当的表扬鼓励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这不仅对被表扬和鼓励的人如此,对其他的人也有相同的作用。随着自信心的增强,学生的自我表现愿望得到满足,学习兴趣也会愈加浓厚。作为教师,应当珍惜每一位学生心灵深处的渴望,积极给他们创造机会,不断鼓励他们,不断让他们取得“我能行”、“我最棒”的成功体验。“很好,再试一试”,恳切的激励能让失败孕育成功;“差远啦,别骄傲”,这种一味的警戒和责难会使成功的喜悦化为乌有,甚至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在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中,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就会产生想学、愿学、会学的兴趣。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自信时,就会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即使遇到困难,也不会被困难和挫折压倒。学习的兴趣浓厚,学习的效果自然就好了。
  三、启思引趣
  语文本身就是思维工具,语言和思维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而自由想象最能激起创造的火花,体现个性的特征。古希腊的生物学家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花。”在语文课堂中,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启迪思维,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得到充分的发挥。唐代诗人常建曾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这样写道:“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在讲授这四句诗时,教师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借助想象丰富诗歌的内容:清晨,我独自一人散步,不知不觉来到了一座古老的寺院,推开寺门,只见一轮初升的太阳挂在高高的树梢之上,晶莹的露珠在柔和的阳光下格外耀眼;一条弯弯的小路伸向远方,在路的尽头红花绿树掩映着古色古香的禅房……经过一番精心的构思之后,我们脑海中就再也不是几句简单的文字所传达的形象了,而是一幅生动的具体可感的图画。至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来了,教师继续引导,诗人为什么独自一人前往清冷幽深的古寺呢?循着这一思路,体味本诗,了解诗歌的主旨就不再是一件难事了。
  可见,启迪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异想天开,大胆放飞想象的翅膀,在兴趣盎然的课堂中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就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 龙建刚
其他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  人教版英语的模块9、模块10、模块11为选修课程,粤西地区各高中开设情况各有不同。部分学校主张开设这些课程,可是开设的范围不一,有开课到模块9的,有开课到模块10的,极少有开课到模块11的。某些年比较重视,开了模块9-11,某些年时间紧,就不开课,无一定论。这种混乱现象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到底有没有必要开设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选修模块9-11的课程?这些选修模块在新课标中又有何作用?
人们常把教师比作“渡船”“蜡烛”“春蚕”“粉笔”,不仅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更是因为社会各阶层对教师职业道德风范的赞美和期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自古以来社会对教师个人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和期望。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这是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内涵。  孩子的家长都希望任教自己孩子的教师是一位德才兼备的
在数学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兴致勃勃地参与教学活动?  一、情绪感染  1. 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作为教与学中的导演,为避免一出戏演终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指导每个学生演好自己的角色。数学教材中蕴含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在教学时如何将枯燥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生动活泼的情境,就要教师不只追求数学语言准确、清晰、通俗易懂、简明扼要,还要追求生动
《品德与生活》课程旨在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在新课标下,我们应从多个维度审视品德课教学。  一、品德课教师要德才兼备  品德课的学科地位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品质、丰富的知识和精湛的教学水平,要德才兼备。
篮球教学是中学体育课程的重要内容。而投篮技术教学是重中之重,又是学生最喜欢的内容。因为投篮是篮球运动的一个节点,是得分的唯一手段。而在众多投篮技术中,单手肩上投篮是最重要的一项技术,具有出手点高的特点,是比赛最常用的得分手段。  一、投篮的基本站姿  1. 身体的基本站立姿势  原地定位投篮时,两脚前后开立,左右距离约与肩同宽,投篮臂的两侧脚在前,导侧脚在后,脚尖对向篮圈,两膝弯曲(投篮距离近,弯
目前,许多世界优秀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科学技术,如各种仪器、录像、专门设计的器械,使训练的针对性、目的性大大加强,向科学化、定量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大大提高了训练的效果。但目前我县学校在短跑训练中采用专门练习的手段较少,训练量也较少,其特点是:以速度为核心,在大量的途中跑中提高技术,但专门性训练较少。  1. 对跑的动作结构、影响跑速的力认识不深刻。长期以来,一直将跑的动作结构机械地划分为
为了避免出现小学与初中的古诗文教学各管一段的现象,小学五、六年级的古诗文课堂教学,主要要以语言表达和古诗文赏析的训练入手,初涉古诗文优美的意境、意趣,为初中的古诗文学习铺垫;对于七、八年级的学生则延续小学阶段“以读为本”的教学模式,借助情境的创设,避免单纯的、乏味的考点分析和理性思考,让学生顺利实现中小学段的过渡,真正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一、探寻意趣,创设诗意课堂  1. 扣词句,品诗文  南
苏联理论家卢那察乐斯说过:“许多隐蔽的美,无穷无尽的艺术想象,一切心理上的微妙,都是在那种对文字作品朗读的高度中弄明白的。”语文教学必须返璞归真,引导学生去发现、感悟那些“隐蔽的美”,让课堂充满审美愉悦。  一、构建怎样的语文课堂美  美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坚持弘扬民族文化的课堂,是高度尊重生命成长的课堂,是不懈追求教学创新的课堂,是有效实施审美教育的课堂。也就是说,构建语文课堂的美,应该是语文课堂
一、 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创设优化的生物教学情景  鉴于形象思维对感知事物的巨大作用,教师教学时要善于运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将枯燥、抽象的生物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使学生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形象化的教学手段有以下方法:  1. 播放录像片段创设优化的生物教学情景:例如一幅反映心脏功能的光盘资料,将正常搏动的心脏打开,显示其间四腔顺序交替收缩舒张,血液运行,瓣膜开闭的真实情形,起到了其它教学媒体无法
一、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该理论认为:掌握语言大多是在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