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经验视野下幼儿绘本阅读新走向

来源 :科普童话·原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ongfeng3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系周兢教授主编的《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一书中提出:幼儿“前阅读”的核心经验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良好阅读习惯与行为的养成;二是幼儿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并逐步掌握阅读策略;三是幼儿能在阅读活动中参与内容表达、分析、交流和评判.基于幼儿前阅读核心经验的这三个方面,在实施幼儿绘本阅读教学、组织和引导时,教师需要重视对幼儿阅读方法的启发,实施科学的阅读教学策略,逐步引导幼儿掌握理解绘本阅读的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技能、阅读兴趣和习惯,鼓励幼儿多交流、多表达与绘本阅读相关的内容,并展开理解后的个性化的评判与分析,这样能逐步提升幼儿的阅读素养.
其他文献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需要日积月累长时间的培养,在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过程当中,家庭成员的影响非常的重要,幼儿园养成教育活动的开展,也是幼儿生活习惯养成的基础.团结和谐的社会氛围,也是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一个因素.从幼儿自身的成长角度去分析,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只是朦朦胧胧的表象认识,对于事物的内在规律毫不知情,所以不知道哪种习惯好,哪种习惯要不得,根本分不清,因此需要通过学习才能分辨清楚.这个学习的过程就是习惯培养的过程,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幼儿健康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人在幼儿时期的主要活动项目就是玩耍、游戏,而游戏本身就是幼儿天性和创造性释放的主要渠道.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幼儿通常会自发组织一些游戏,所以游戏对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然而幼儿教育中却往往因各种原因而在游戏中对幼儿造成了束缚.对此,本文从自发游戏的开展对幼儿创新意识培养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利用自发游戏培养提升幼儿创新意识的有效路径.
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且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方法.严厉的管教不一定会养成好的习惯,也可能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从而适得其反.尤其是4-5岁的孩子在严厉的管教下会觉得自己被束缚,从而导致长大后做事放不开手脚,同时也容易造成一些反面的悲剧.奖励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具有必要性,它以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方式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使幼儿获得自信和愉悦感,从而不断地重复和保持良好的行为.教师们通过奖励的方式让孩子成长,使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巧用内部激励和外部奖惩机制激发幼儿行为习惯养成,应该善用一些巧妙的策略和科学的方
幼儿园时期的幼儿年纪尚小,心智尚未成熟,缺乏学习经验.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把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幼儿的行为能力,发展其思维意识.为了提高幼儿教育效果,应使用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方式实施教学,所以提出了将游戏运用到幼儿教育活动的策略.本文探讨课程游戏化在幼儿教育实践中的实施策略.
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将自由、自主、创造和愉悦的游戏精神融入活动中,要求幼儿在游戏中显示出更多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因此,我们也在不断地尝试和思考,并积极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参与性.为了保障在特殊天气里也能有充分的运动时间和活动空间,教师和幼儿一起利用班级门口的楼梯,并提供适宜的低结构活动材料,如垫子、梯子布置环境,共同创设了室内体育活动,并尽量让狭小空间最大化、让运动材料多样化、让活动环境趣味化,使幼儿在室内体育活动中的动作发展全面化.
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大自然是活教材,我们用眼睛去仔细看看,要伸出两手去缜密的研究”.种植活动是幼儿园常见的一种活动形式,是幼儿亲近大自然的方式,也使幼儿关注、关爱生命的天性得以呈现.种植活动可以促进幼儿自然、数量、测量、空间、协作、规划、表现、责任感、任务意识及审美等诸多方面的发展.本文以葫芦种植活动为例,分析种植活动对提升幼儿探究能力的作用.
一直以来,陶行知的创造教育观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在陶行知创造教育观的理念之下,幼儿日常的课程教学应结合创造教育观的理念加以开展.对于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开展来说,幼儿区域游戏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内容,很多孩子来到幼儿园都非常喜欢区域游戏,而区域游戏的开展除了传统教育模式中的那几种,还可以加以有效地拓展.我园近年来沙水区域游戏成了很多孩子最为喜欢的区域活动,沙水区域游戏的开展中,教师可以对这个区域通过创造教育的理念加以提升和拓展,以期构建更为多元、人性化的区域游戏活动.以下是我结合陶行知创造教育观所开展的沙水区
期刊
角色扮演在幼儿园游戏中是受孩子非常喜爱的游戏.可在现实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开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角色游戏的重视不够、角色游戏题材单一、素材缺乏、教师过度干预等.为使幼儿更好地享受角色游戏带来的快乐,本文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对策.
一直以来,由于很多孩子都是长期生活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之中,幼儿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较差,不少孩子甚至因为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之中, 形成了自我、自私的性格特点,严重阻碍了幼儿后期的成长与发展.还有不少孩子因为长期被惯着,他们缺乏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一旦遇到什么事情需要他们独立面对时,他们总是一句“我不行”,其实“我不行”到“我能行”,距离并不远,一方面是幼儿的意识,一方面不少孩子因为长期以来都是享受着别人给予他的服务,导致他形成了自我、自私的性格与习惯,在自主服务方面的意识和素养较差,以下是我关于家园共育背景下小
期刊
我园地处农村,孩子们土生土长在农村,与大自然贴得很近.利用农村自然物对幼儿进行教育是我们的一大有利条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如何因地制宜,发挥农村特色,让幼儿在具有丰富的农村自然资源优势的新天地里探索、学习、游戏;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以及培养幼儿热爱本土文化的积极情感;便成了我们研究的课程.rn农村的自然环境是对幼儿进行探索,学习的新天地.我不仅组织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还积极引导幼儿在观察中思考,在观察中学习.通过让孩子们亲自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使他们对周围事物产生浓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