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意义和对策研究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glong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当前新课改的不断落实和推进,不再仅仅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还更加注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政治课是培养其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载体,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够提升政治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政治;社会责任感;意义;培育对策
   在整个高中教育体系中,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是教育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政治课程是培养高中生社会责任感的主要载体,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和观念,还能够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获得真知,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道德素养。
   一、利用现有教材通过渗透作用对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1.探索高中政治社会责任感显性课程要素
   所谓显性课程,就是指已经在学校课程中存在的形式,内容也是在政治教材中明显可见的,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性和评价性。因此,教师在开展这部分内容教学的时候,必须仔细分析教材当中现有的内容,然后再结合社会责任感的热点和知识点开展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知道作为一名高中生应该如何践行社会责任感,自己可以为社会做些什么,通过这样的形式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社会责任意识,让学生在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当中感受生活的温暖。
   2.探索高中政治社会责任感隐性课程要素
   与显性课程相反,隐性课程就是并没有在教材中书面表达的内容,主要是隐含在教材之外,却又关乎社会责任感的一种真实存在的意识形态,这类内容较多,如课外书籍和相关活动等。因此,教师在利用此类要素培养社会责任感的时候,将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更加有利于本学科与外界的联系,进而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从多个方面和角度去分析和看待问题,进一步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最终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道德素养。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策略
   1.对政治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社会责任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依托教材内容,因为教材是经过众多学者精心编排的,里面包含了许多关于社会责任感的内容,并且这些内容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必须深入挖掘教材當中的内容,然后将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在讲授“依法纳税”这一课的时候,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依法纳税的重要性,树立依法纳税的意识。在实际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然后再将教材与社会时事相结合,通过时事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依法纳税的重要性,再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分析造成这件事情的原因以及所产生的危害,说一说自己的看法,以此培养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2.引导高中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随着当前新课改的不断落实,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高中生学习的需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对教材当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还需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通过开展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实践,或者合作学习进行主动思考和体验,从而形成新的知识,实现对思想情感的引导和约束。
   例如,在教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时,教师在讲解完书本上的内容之后,就可以组织一次辩论赛,让学生自由分成正反两种观点,然后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所掌握的内容就自己支持的观点展开辩论。在学生辩论与交流的过程中,能够认识到什么是正确的消费观,从而树立起正确的消费观念。由此可见,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面对这些情况。
   3.充分发挥教师及他人的榜样作用
   在课堂与校园生活当中,教师是学生的学习榜样,那么教师就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影响。因此,教师在生活和课堂上需要做到言出必行,对学生给予足够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在学习榜样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使用教材进行讲解,还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同时还可以举一些优秀学生的故事以及他人的感动事迹,这样能够让学生逐渐领悟到社会责任感的真谛,并且向榜样学习。
   三、结语
   在高中政治课堂上,教师通过合理使用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发展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可以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何维鹏.高中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对策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9(35).
   [2]吕海涛.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26).
   [3]王淑芳,周伟.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热点分析[J].教育观察,2019(33).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教学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阅读能够很好地将这几点综合起来,学生在听取教师的讲解之后,能够在阅读中对文章整体进行有效分析,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的能力。在新型教育模式下,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是当今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学习占据教学内容的主体部分,从对课文的学习理解中掌握基本分析文章的能力,再引申到对课外整本书的阅读中,体会到阅读对语文学习的影响,以便更
摘 要:在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是每一位教师的使命与责任。通过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等探讨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渗透立德树人理念,并且结合实践结果进行经验总结,从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运用多元化授课方式、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这几个方面简要阐述立德树人理念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立德树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育部门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所以做好“三观”教育十分重要。在初中德育中,教师开展“三观”教育的时候,还需要将中医文化有效融入“三观”教育中,通过中医文化中的育人思想,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正确“三观”,保证德育效果。首先分析了学科教学中将中医文化融入初中生“三观”教育的价值,然后探究中医文化融入初中生“三观”教育中的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学科
摘 要:在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趋势下,文化成绩已经不再是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当前社会更需要全能型、应用型的人才,因此学校要促进文化教学和素质教育的同步发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道德素养的进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这门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在引导学生了解历史的同时也能够让其感受到英雄先辈们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学生的责任意识。基于此,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渗透展开研究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还需学校能对教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掌握,重点探究教师职业倦怠心理成因,有目的性、依据性地制定解决措施,并在各方面给予帮助,增强乡村教师综合能力与职业素养,教学思想合理优化,保证自身价值全面性发挥。   关键词:新时代;乡村教师;职业倦怠;心理成因   新时代下,引发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较多,需结合实际情况合理探究,掌握具体影响因
社会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重视度也在不断提升.对于广大青少年的生命教育,不仅需要在校园德育中推进,更要在其家庭教育中渗透,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帮助青少年建立健全的人格.
摘 要:中学课程中有好几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自然科学,做好实验是学好这些课程的前提,许多理论知识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实验也为学习增加了乐趣,亦是这些学科魅力所在。在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各项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比如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考能力、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等。目前,实验内容也是中考和高考的重点,但农村中学普遍对实验重视不够,使得实验教学制约了学科教学,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教学资源不足,教师素质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