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用道心做管理

来源 :中外企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tt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能将老子《道德经》中的一些理念应用到企业管理中,形成“管理之道”,必能开阔管理者的思路,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管理是企业的永恒问题。企业总是与环境处于互动之中,正是由于企业永远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因而也才需要管理。对管理而言,只有永恒的问题而无终极的答案。管理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地去解决问题。创造是管理的本质。
  管理可谓千变万化,但其中有没有相对不变的东西呢?权威人士告诉我们有,那就是理念。理念是对管理本质深刻的认识,是前人思想智慧的结晶。抓住不变的东西就能支配管理的千变万化,从不变中可以演变出千变万化。这个不变的东西,就是老子所说的道。道乃万物之母、众妙之门。如能将老子《道德经》中的一些理念应用到企业管理中,形成“管理之道”,必能开阔管理者的思路,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管理者要提倡“无为而治”。张其成教授在《管理大智慧》一书中曾说,他最不喜欢“管理”这个词,因为“管理”的“管”是竹字头,竹子是硬的,是一种硬性管理,这种管理西方人擅长。而中国古代不叫管理,叫“治理”,“治”是水字旁,水是软的,而且是变化的,治理是顺势而为的。其实这正是老子提倡的“无为而治”。很多人对“无为”有误解,认为“无为”就是不作为、不做事,这是不对的。老子在《道德经》中讲,“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事物都是由小到大,循序渐进的,操之过急,人为地去干预,就如同“拔苗助长”,适得其反。所以他接着说:“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要强为定会失败,想把持定会失去,“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因此圣人顺其自然而不强为,所以不会失败。在另一个场合,老子还讲到:“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用顺其自然的方式处理事物,施行“不发号施令”的教化,进而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最高境界。
  “无为而无不为”是老子提出的极富智慧的命题,它贯穿于老子《道德经》的始终。表面看来,“无为”是消极倒退的,其实只是在前进中避开矛盾的对立面,使其畅通无阻,化被动为主动。举一个当代的例子,就是邓小平推行的“大包干”。大家想一想,大集体时把社员缚束得那么死,地里种什么都要听上边的指令,甚至什么时间种、什么时间收也强求划一。结果怎么样,大家拼死拼活一年,10个工分才合几毛钱,粮食不够吃,常常饿肚子。问题的症结就是管得太死,农民没有自主权,没有积极性。实行“大包干”以后,情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干部顺其自然,结果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国内企业界,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推崇“无为而治”。他认为无为而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要遵循大千世界的规律,尊重人的个性,有所为有所不为。为此,催生了《华为基本法》,其内容涵盖了企业发展战略、产品与技术政策、组织建立的原则、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与管理制度,计6章,108条。表面看任正非倡导“无为”,实际上企业的一切动作均在“基本法”的框架内进行,通过制度体系的建立而改变人,实现价值观念的“代代相传”。任正非说“管理就像长江一样,我们修好堤坝,让水在里面自由流,管它晚上流,白天流。这便是对“无为而治”最好的解读。
  学会用道心做管理,应从老子的“上善若水”中受到启发。在《道德经》第八章中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有高深修养的人就像水一样,滋养万物而不争功。它停留在众人讨厌的低洼的地方,这种特性跟道十分相近。所以老子教导人们,居身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心胸要像水那样渊深沉静,待人要像水那样富于仁爱,说话要像水那样诚实可靠,为政要像水那样长于治理,做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动要像水那样把握时机。原话是:“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在老子眼里,水就是人们为人处事的最好楷模。
  水没有形状,用什么形状的器皿装它,它就是什么形状,随方就圆,随遇而安。水善于变化而保全自己,它遇冷凝结成冰,遇热变成气体,遇水合二为一,遇风翻卷成浪花。它看起来很渺小,但成就了江河湖海的浩瀚,而且无论身处多么显贵的高位,它都会谦卑地向下流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正是其巨大力量的体现。水是温柔的,但当人们违背自然规律时,它就会显示出强大的威力,洪涝灾害就是水对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警告。老子认为,拥有最高德行的人就如同水一样,具有宽广的胸怀,谦逊的品格,与世无争的情操,宽厚诚实的作风,这些最接近大道的本质,是人类最应效仿的德行。企业管理者,为人处世要践诺守信,如同潮汐一般,涨落守时。言谈举止要像流水一样,采取低姿态,谦虚卑下,不要处处与人争高低。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慢慢深入人心,潜移默化,以柔克刚,而不是采取强硬的高压政策,以势压人或逼人就范。
  管理者切忌“瞎折腾”。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过一句高度智慧的话,这就是“治大国若烹小鲜”。很多人望文生义,将其理解为治理一个大国如同做一碟小菜,形容轻而易举,游刃有余。这样理解,很潇洒,挺气派,但不符合老子的本意。老子讲“治大国若烹小鲜”,是说治理国家就如同烹饪小鱼一样,要小心谨慎,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乱加翻动——因为小鱼的身体还没有长成,骨脆肉薄,一不小心就会弄碎。治理国家也是如此,不能以主观意志随意左右国家政策、法令,发展目标要与国情和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不能贪功冒进。否则,就会犯诸如“大跃进”、“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之类的错误。胡锦涛总结以往经验教训,语重心长地提出三个字——“不折腾”,是深通老子治国之道的至理名言,对企业管理者来讲,同样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举一个大家熟知的例子。当年史玉柱以4000元起家,短短6年时间利润大增,很快便位居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榜”第8位。巨大的成功和过度膨胀的自信心使史玉柱失去了理智,雄心勃勃地准备去建造一座巨人大厦。设计之初巨人大厦只有18层,在不断加码至72层之后,史玉柱并没有满足,他要求地基要按照88层来打。按照这种做法,仅预算就需要12亿元,而当时史玉柱手头能动用的资金只有2亿元。工程开工之后,史玉柱马上捉襟见肘,虽经四处奔波,仍不能堵上巨人大厦的资金黑洞,结果一赌成恨,血本无归,反欠下了2.5亿元的巨额债务。这就是不能审时度势,一味急于求成,瞎折腾带来的严重后果。
  国学大家杨力教授在一篇文章中说过,世上总有想“一步登天”、“一口吃成一个胖子”的人存在,而且数量还不少。他们忘记了循序渐进这个道理。也总有一些人眼高手低,好高骛远,自认为自己能力很强,总是急于求成,这种想法会阻碍一个人的前进。做什么事只有不急不躁才能把事理层层剖析清楚,把事情办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古代波斯伟大诗人萨迪说过:“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者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后,缓步的骆驼却不断前进。”所以,做事急功近利,往往事与愿违,很难达到自己的目的。治理一个企业,要温和,不要急躁,应该按照循序渐进的规律,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踏踏实实地逐步进行。了解了这一原则,才能少受挫折,最大限度地实现管理效能和自我价值。
其他文献
【文章摘要】  高职高专院校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是必由之路适应信息社会的现代化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学校信息管理教学可以提高高职院校的综合实力,实现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本文总结了高职院校的信息的概述,在信息问题教学存在的高职院校,教学信息管理的主要任务,高职院校信息网络安全分析。  【关键詞】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分析;信息;网络安全文化  1 高职院校信息化概述  1.1 教学信息管理的意义  
期刊
【文章摘要】  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尤其要强化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创新意识,努力做好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为高校培育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有力的思想保证。  【关键词】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者;意识  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教师中出现的新思想、新动向、新特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尤其应强化以下三种意识,围绕党和国家大局,服务学校中心工作,引导团结广大教师为实现全
期刊
【文章摘要】  习近平總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都是进行宣传思想的重要阵地。而作为国家未来发展中坚力量的储备和培育基地——高校,更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正确引导和塑造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培养思想过硬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但当今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大学生接触社会的面广,各种思
期刊
【文章摘要】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是办好高等院校的基本条件之一,其主要作用为进行计算机实验教学、培养专业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因此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与维护工作是高校教学和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维护;高等院校  21世纪的到来,人类进入了以信息知识为重要资源的信息时代。计算机实验室是为满足教学需要而建立的重要平台。但是由于上机人员使用频繁而且在一个实验室的
期刊
【文章摘要】  现代中职教育其实质就是就业教育,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一定职业素质和专业知识及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如何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的启蒙教育尤为重要,尽早让学生形成职业意识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动力,能够与今后的就业形成无缝链接,迅速适应社会,为社会做贡献。  【关键词】  中职学生;职业意识;培养  现代中职教育其实质就是就业教育,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一定职业素质和专业知识及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期刊
提起徐水师,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的职工无人不晓,称他是勇于开拓进取的“领头羊”。  请看下面这组红红火火的数据: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在2010年首次实现企业盈利的基础上,2011年全局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1.9%,首次突破了百亿元大关;实现利润总额达8.5亿元,同比增长47.7%。2012年1-8月,实现营业收入104亿元,同比增长27.7%;利润总额5.2亿元,同比增长29.8%;完成经济增加值2.9
期刊
编者按 刘鹏凯先生通过长期探索和潜心研究,总结出了“心力管理”的诸多方法,运用于实践后取得了显著成效。本刊根据其专著选编了一组文章,以连载的形式推荐给读者,希望您喜欢。  20年前,我们公司从“一根棒、两个缸”搅浆糊似的生产方式起家,一步步走到今天,这得感谢小学老师教我的那篇课文《乌鸦喝水》。口渴的乌鸦发现瓶里有水,可惜嘴短喝不着。它衔来石子投入瓶中,水上来了就喝到了。这个故事当时就引起我极大兴趣
期刊
【文章摘要】  语法隐喻是指将所要表达的语句在语法范围内用不同的语法进行转换,就是用不同的语法来表达同一语句。本文以英语新闻语篇中的名词化语法为例,结合语言学的系统功能中语法隐喻理论,来分析研究英语语篇中的语法隐喻。  【关键词】  英语新闻语篇;语法隐喻理论;名词化语法隐喻  0 引言  随着语言学家韩礼德(M.A.K. Halliday)在他出版的《功能语法导论》一书中提出语法隐喻这一学术理论
期刊
【文章摘要】  针对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本文提出了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如何整体开发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职业岗位型”实训项目。旨在构建一套系统的、完整的实训教学方案,将企业、学校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企业、学校、学生多赢的共同目标,以提高高职教育质量。  【关键词】  校企合作;职业岗位型;实训项目  目前,各高等院校纷纷进行校企合作,但是各企业校企合作意识普遍淡薄,大都寧愿花费大量资源培
期刊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农村经济大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这是对我国农业的一次深刻变革。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农村经济大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这是对我国农业的一次深刻变革。  从当前情况来看,为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农业企业应重点搞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