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WB与光束控制的物品定位指向系统

来源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gital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于室内环境中传统标记号指向寻物效率较低,难以快速准确获取物品位置信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直观、高效的定位指向解决方案.将超宽带室内定位技术与光束控制技术相结合,基于信号到达时间定位模型,采用对称双向双边测距方案获取信标与基站间的距离,上传至上位机中经三边定位算法计算出信标位置.指向时,将物品位置通过光束指向算法转换为光束灯的水平与垂直偏转角度,再进行DM X512协议编码后控制光束灯指向目标位置,以达到物品的精准定位与指向.系统经过验证,定位精度可达0.091 m,指向精度可达0.032 m,与传统标记号指向寻物相比,可减少近一半寻物耗时,系统定位与指向都具有较高的精度,可提高人工寻找物品的效率.
其他文献
随着智能制造的不断成熟,其应用范围也愈加广泛,各种智能制造在卫星批量生产中被广泛应用.本文就智能制造的概念进行了解读,并详细介绍了智能制造在卫星批量生产中的优势,及其在国内外卫星批量生产的典型应用,最后就智能制造在卫星批量生产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期刊
1引言rn目前,对地观测卫星已进入一个全面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崭新时期,大量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及星座相继发射.然而,近年对地观测卫星发展呈现出的“数量多、质量升、要求高”的新特点带来了一些问题:一是对地观测卫星数量大幅度增加,为运控带来巨大负担;二是遥感数据量迅速膨胀,对数传、数据处理造成巨大压力,星上无效数据较多,浪费星上存储资源和下传通道资源;三是自然灾害和军事需求对快速响应需求与日俱增,传统卫星数据交付周期长,难以满足产品时效性需求.
期刊
2021年7月29日,俄罗斯科学号(Nauka)多功能实验舱在轨飞行8天后,成功对接至“国际空间站”(ISS).然而,在对接后约3小时,科学号推进系统突然异常点火,导致ISS姿态大幅度偏转.工作人员利用星辰号服务舱推进系统和进步MS-17货运飞船对ISS姿态进行在轨修正,最终ISS姿态恢复正常,异常事件未对ISS运行及站上乘员的安全造成危害.
期刊
从陆基战略核力量、海基战略核力量和空基战略核力量三个方面简述了俄罗斯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的组成,重点介绍了陆基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撒旦洲际弹道导弹和萨尔马特重型洲际弹道导弹,海基德尔塔-Ⅲ级战略导弹核潜艇和北风之神级战略导弹核潜艇,空基图-22M3战略轰炸机、图-95MS和图-160M的发展现状,并梳理总结了俄罗斯主要陆基洲际弹道导弹部分参数、主要潜射弹道导弹部分参数和空基核巡航导弹主要参数,在此基础上,从装备现代化发展和战略转型两个方面对俄罗斯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2021年10月27-29日,由中国通信学会主办的第23届中国卫星应用大会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召开.本届大会的主题是:“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卫星应用助力数字经济新发展.”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卫星新技术论坛”“主题报告会”以及“卫星应用技术与设备展览会”等活动.
期刊
期刊
基于SANAN的HBT工艺,设计了一种用于5G通信频段中4.5~5.0 GHz(N79)的手机功率放大器芯片.该功率放大器的放大电路采用三级放大结构,可获得较高增益;为提高输出功率和优化回波损耗,第二级放大电路与第三级放大电路的级间使用变压器网络进行匹配,将第二级放大电路的一路输出信号转为两路差分信号输出;采用功率合成技术,基板上变压器将第三级的两路差分信号合成为一路信号.该功率放大器采用自适应有源偏置电路技术和双偏置电路技术,能有效提高输出功率的线性度和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在整个N79工作
为了校准由于工艺波动导致的数字时间转换器输出延时变化,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自校准数字时间转换电路.电路由放大器、钟控比较器、数字时间转换器、时间电压转换电路及逻辑控制电路构成.校准电路在数字时间转换器每级延时单元增加电容阵列进行最大延时校准,通过时间电压转换电路将信号最大输出延时转换为电压,再将转换电压与校准电压的差值进行放大,放大后的结果经过比较器进行比较,比较结果通过控制电路调整延时单元负载电容大小,从而精确调整数字时间转换器的最大延迟,实现了数字时间转换器最大输出延时的自适应校准.数字时间转换器基于40
2021年10月21-22日,2021航天先进制造技术国际研讨会在广州召开.来自国内先进制造领域的专家、企业代表、高校和科研院所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各院、厂、所)领导、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相关企事业单位有关人员共计300余人参会.
期刊
1 引言rn当前,世界已经进入了宇宙空间资源深度开发、载人探火探月任务等新阶段,发射任务和需求正在日新月异地增长,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数字模型化建设,重复使用、新动力、新材料等技术的发展,对动力推进装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解决未来重型火箭大推力问题,早日实现人类探火探月等太空任务,推动航空航天工业的蓬勃发展,需要研发具备更大推力的新型发动机,此时爆轰发动机应运而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