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号多功能实验舱在轨异常点火事件研究分析

来源 :国际太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tney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7月29日,俄罗斯科学号(Nauka)多功能实验舱在轨飞行8天后,成功对接至“国际空间站”(ISS).然而,在对接后约3小时,科学号推进系统突然异常点火,导致ISS姿态大幅度偏转.工作人员利用星辰号服务舱推进系统和进步MS-17货运飞船对ISS姿态进行在轨修正,最终ISS姿态恢复正常,异常事件未对ISS运行及站上乘员的安全造成危害.
其他文献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向军事领域的渗透、融合、发展,未来战场的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将发生深刻变化,同时催生出一批与未来智能无人战场相适应的新型作战概念.从作战手段、作战空间和作战范式的角度分析未来战争的特点,重点综述了决策中心战、认知电子战和无人机集群作战三种新型作战概念,全面阐述了三种作战概念的提出的背景、内涵、演进以及作战理念,并对三种作战概念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性分析,可为未来作战样式的研究、设计、论证提供重要参考.
未来电子战将是无人化、智能化主导的战争.介绍了电子战在现代“海、陆、空、天、电、网”六维战场中的重要性,概括了当前新兴的无人机蜂群作战在电子战中拥有的高胜率、低成本、机动强、多功能、易渗透等独特优势,研究了选用轻载荷小型无人机或重载荷大型无人机组建电子对抗无人机蜂群可应用的单功能或多功能组群模式,与可搭载的雷达对抗侦察、雷达干扰、通信对抗侦察、通信干扰、光电对抗和反辐射等多功能电子战任务模块,预判了电子对抗无人机蜂群扁平化的指挥体制再加上协同化组网的作战方式将对未来战争带来极大的影响,并引发一场新的军事革
装备发展是一个典型的复杂巨系统建设,其决策研究涉及军事使命目标、装备的作战需求、能力要求和经济性等多重因素的权衡.为了科学地进行装备建设决策,介绍了价值中心法的内涵、模型及实施过程,重点综述了价值中心法在装备需求分析、规划建设和效能评估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并从方法维度对相关应用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对如何优化价值中心法的关键技术点进行了分析与拓展.
2021年10月16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利用宇宙神-5401(Atlas V 401)运载火箭从卡纳维纳尔角发射“露西”(Lucy)小行星探测器.“露西”将首次探测木星轨道上的特洛伊小行星,在12年的任务周期内先后飞越探测1颗主带小行星和7颗木星特洛伊小行星及其卫星.
期刊
为了研究美国和日本卫星产业的发展模式,识别具有竞争力的创新机构及合作方式,以Derwent Innovation数据库中卫星产业12万项专利申请为数据源,构建全球卫星产业的专利合作申请网络,划分合作网络层级,总结美日卫星产业的发展策略,提出对卫星产业发展启示,为产业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国际空间站”(ISS)是目前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的在轨航天器,自首个舱段入轨以来,已在轨运行接近23年.近年来,“国际空间站”发生多起空气泄漏事件,最近一次的星辰号(Zvezda)服务舱空气泄漏始于2019年,至今持续泄漏超过2年,目前问题仍未完全解决,美俄正在开展持续的调查和处置.针对空间站空气泄漏事件,美俄在开展常规任务的同时,进行了大量的检测、识别、修补工作,其处理方式及取得经验值得研究和参考借鉴.
期刊
欧洲一体化始于1952年,其一体化程度不断加强和提高.欧盟提出成为“全球行为体”的国际定位目标,对多极化全球治理产生了显著影响.2016年,欧洲航天局(ESA)部长级会议通过了题为“航天4.0—欧洲航天一体化”的决议,与欧盟的战略愿景相呼应,是更深层次的欧洲一体化,期望通过欧洲航天计划、管理和政策的一体化,逐步实现整个欧洲的航天战略目标.
期刊
随着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卫星空间应用已进入大规模发展阶段.未来的航天任务特别是卫星平台建设对于智能化、可重构、高效协同化工作模式提出了新的架构体系需求.本文针对智能天基信息网、群智能卫星系统和智能化遥感卫星系统等热点研究方向,探究人工智能技术在未来卫星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和应用方向,为我国航天领域发展新一代智能化卫星平台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随着智能制造的不断成熟,其应用范围也愈加广泛,各种智能制造在卫星批量生产中被广泛应用.本文就智能制造的概念进行了解读,并详细介绍了智能制造在卫星批量生产中的优势,及其在国内外卫星批量生产的典型应用,最后就智能制造在卫星批量生产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期刊
1引言rn目前,对地观测卫星已进入一个全面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崭新时期,大量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及星座相继发射.然而,近年对地观测卫星发展呈现出的“数量多、质量升、要求高”的新特点带来了一些问题:一是对地观测卫星数量大幅度增加,为运控带来巨大负担;二是遥感数据量迅速膨胀,对数传、数据处理造成巨大压力,星上无效数据较多,浪费星上存储资源和下传通道资源;三是自然灾害和军事需求对快速响应需求与日俱增,传统卫星数据交付周期长,难以满足产品时效性需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