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活卫生新闻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ka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保健意识的增强,读者对与自身息息相关的卫生健康类信息逐渐关注。卫生健康板块也成为媒体竞争,赚取读者份额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写好写活卫生新闻,熟练使用媒体语言使科学知识“大众化”,从而更好地满足现代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应该成为有关媒体记者深入思考的问题。
  有的记者在采写卫生新闻时,满足于准确地表述专业术语,正确地表达科学观点,却疏于对新闻写作技巧的训练和把握,使写出的卫生新闻千篇一律、枯燥乏味。
  正如法国美学家罗丹说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可能是发现美的眼光。卫生新闻的采写应该跳出专业的限制和束缚,求活求美,为读者提供“色、香、味”俱全的作品。
  
  形式多样,使读者看之有“色”
  
  新闻的表现形式有很多,有消息、通讯、特写、图片等。有些卫生新闻由于报道形式、报道方法缺乏新意,新闻宣传上还存在着一般化、简单化、表面化、程式化的弊端,导致新闻报道居高临下,“说教味”、“宣传味”十足,生动性、可读性不足。
  在采写卫生新闻的时候,要注意运用灵活多样的采访方法,提高采访的质量,增强采访效果,再根据不同的新闻事实采用最适合的形式来表现。要从读者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地想想读者能从这篇报道中了解些什么、读者想从这篇报道中了解些什么、读者喜欢什么样的形式来表现。如报道卫生下乡,单单用一篇消息来表现,写得再细致也不够生动,若配上一组医务人员到群众中宣传科普知识、义诊的现场图片,则立即使版面活跃起来,直观的场景一下子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此外,在新闻实践中,要注意报道形式的创新。如在《健康报》发表的一篇《中国大陆第一个试管婴儿即将诞生》的报道中,记者用电影蒙太奇的时空转换手法,将现场与背景、孕妇生产与试管婴儿形成的过程有机地穿插在一起,别具一格,这种形式深受读者好评。总之,要根据不同新闻形式的不同特点,来表现不同的报道内容,使之贴近群众,服务受众,增强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
  
  生动活泼,使读者读之有味
  
  许多有关医疗卫生方面的报道,往往是从理性到理性,缺乏感性的东西。从认识论的观点来讲,人对事物的认识是先有感性认识,然后再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医疗卫生新闻的读者群,大多数是非医学院校毕业的,如果有关报道中能更多一些感性的叙述和描写,多一些直观的东西,这样的报道肯定能够更好地为读者所“接受”。而数字化、概念化的表述,很难使读者形成深刻印象。
  笔者近日看到一则有关医疗卫生方面的报道这样写道:“患病率较高的疾病依次为:慢性胃炎占30.4%,高血脂占20.8%,脂肪肝占13%,心脏疾患占10%,胆囊疾患占9.9%,高血压占6.7%,肝囊肿占5.5%,糖尿病占2%。”这无疑是一组精确的数字,但是这些数字化的东西在一篇报道中多处出现,可以看作是该文的“败笔”。又如一篇报道中这样写道:“性早熟有真假之分。真性性早熟是内外生殖器都提前成熟,也叫完全性性早熟,具有生育能力;假性性早熟患儿没有生育能力,只表现为副性征的出现。”像这样的表述,完全是用教科书式的语言来表述一种理性的结论,缺乏媒体语言的“大众化”特征。《健康报》曾经发表过一篇《钻头开进血管腔》的科技新闻,是报道介入疗法的。在这篇科技特写中,记者这样描述:“钻头以每分钟780转的速度向前推进着。这既不是在煤矿的坑道里,也不是在工厂的切削车床上,而是在直径仅仅有几毫米的人体动脉血管内。随着钻头的推进,附着在血管内壁上堵塞了血流的粥样硬化斑块,被一点点地切削下来……”这篇文章,不但标题形象,内容的描写也独到别致,避开了科技新闻报道枯燥、单调的通病,使读者的脑海里对介入疗法有了生动的印象。又如在宣传成就报道时,可邀请百姓讲述成就,用群众所见、所闻、所感来反映,或以点带面,换一个角度,给观众以全新的感受,这总比围着材料说百分比有吸引力,也是最能感动人、激励人的。
  
  文笔优美,让读者回味无穷
  
  说起优美的文笔,读者一般会联想到诗歌、散文,其实,在新闻报道中同样需要有优美的文笔。并且,往往寥寥数笔的精彩描写,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整篇文章意境深长,耐人寻味。
  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奖作品湖南日报《洞庭湖长大五分之一》就不失为一篇文笔优美的新闻作品。它的作者在获知洞庭湖扩大554平方公里这样一个数字信息后,专门请水利专家进行计算,确认现在洞庭湖扩大了的面积相当于还湖前的1/5,于是就把扩大了的554平方公里转化成了形象的新闻要素,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洞庭湖长大五分之一”这个形象化的主题。在文章中,描述恢复生态后的“白鹭、野鸭、天鹅”,用“杨树在风中摇曳着,赶走了冬天的苍凉”这种散文诗似的句子。这样的新闻作品,既有内在逻辑严密的“骨架”,又有丰富的血肉,看上去优美而富有活力。
  如何做到文笔优美呢?笔者认为,除了平时要加强文学修养外,还要有一定的写作技巧。要尽可能地多用动词、形容词、借代、俗语、色彩词、对话、名人名言、短句等词类和修辞手法。多用动词,可以使文章生动,读后有文字跃然纸上的感觉,如“走基层吆喝新技术”;多用形容词,可以提高新闻的表现力,如“大木筏携手小竹排”;借代手法,可以用远的借代近的,用熟悉的借代陌生的,形象的借代枯燥的;俗语,可以使读者有种亲切感;色彩词,可以使文字生色;对话,会增强文字的现场感;名人名言,可以使文章有种凝重感等。
  (作者单位:医药卫生报)
  编校:张红玲
其他文献
今年夏天,欧盟决定从2008年起取消对我国纺织品的出口配额限制,这意味着2008年1月1日起,纺织品出口欧盟将不再受配额限制。这个消息确实让我国众多饱受贸易摩擦之苦的纺企松了一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党越是长期执政,反腐倡廉的任务越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笔者通过对目前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违法乱纪、贪污腐败等丑恶现象的研究,发现腐败分子基本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有合适的生存土壤,滋生了腐败的个体和行为,这就是家庭因素。如果从源头上加以遏制,对“土壤”进行改良,那么,将很大程度上可以造就出淤泥而不染的廉洁干部。    领导干部家庭成员违法乱
近年来,专业报由于其报道范围窄、报道内容单调、报道形式单一的局限,在媒体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随着媒体间竞争的日益加剧,一般的综合性报纸开辟的各种知识的专版专栏,也给
目前,由中国服装协会主办的、中捷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独家赞助的“装典中国——2006~2007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颁奖晚会”在北京展览馆剧场隆重举行。晚会最终揭晓了获得本届中
公信力语境的现实形态作为语言学概念的语境,通常是指言语双方都受语义环境影响的情形.在大众传播中,媒体语境同样无处不在.李普曼曾指出:'我们必须特别注意到一个共同的
以“更好的环境和生活”为主题的“时尚创意空间”活动于前不久在上海浦东举行,可以说,这是纺织服装行业的一次前所未有的探索性行动,也是行业一次整体性的联合行动,同时更是一次
《昨日兰州中院重审马进孝贩毒假案“坐台女”当庭获自由》,“昨日,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被马进孝和两名警察诬陷后判处死缓的‘坐台女’彭清无罪。昨日下午,彭清在丈夫和孩子的迎接下走出看守所”,这是兰州的《西部商报》8月3日的一篇消息的标题和导语(开头第一段)。而兰州其他一些报纸也争相以“坐台女”获释报道此事。  这个案件是这样的:2001年6月,兰州西固区公安分局缉毒大队原副大队长赵明锐及警员倪兴与东
21世纪的设计师的生存形态是如何的呢?    在这个喧嚣与嘈杂搅乱得身心疲惫的年代,产业精英已不再有过去那种成功机会了。  相比娱乐界、体育界的名人包装迅速与国际接轨的生态迥异的是,时装界却越来越找不到原来的路了。与武侠片和娱乐明星走出去、中国关食走出去、体育明星走出去……相比,时装设计师走出去却没带来什么真正的价值。  拿蔡小姐的话来说:这是为什么呢?  看空中国设计师的背后,隐藏着设计师生存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