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相关性肺炎克雷伯菌性眼内炎一例

来源 :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m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史摘要

患者因"寒战、高热5 d"入院。高热时伴左眼失明, 2个月前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营养性空肠造瘘术",术后右颈部留置静脉置管,1个月前患者畏寒、寒战、高热,静脉置管导管头培养和血培养均示肺炎克雷伯菌,先后予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汀钠抗感染两周后好转出院。既往有糖尿病病史18年,血糖控制不佳。

症状体征

左眼失明,肿胀明显,无光感,右眼视物正常,右颈部肿痛。体格检查:左眼睑红肿,左眼球结膜水肿,左侧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左眼周红肿热痛明显。右颈部扪及10.0 cm×5.0 cm长条形包块,质硬,活动度欠佳,皮温高,有触痛。

诊断方法

导管头、血液、眼睛分泌物和右颈部脓液培养均提示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眼睛B超检查提示左眼继发性视网膜脱落,玻璃体浑浊;CT平扫增强:左侧眼球内容物密度增高;眼眶MR平扫增强:左侧眼球突出,左侧眼睑外侧肿胀伴异常强化。颈部B超:右侧颈内静脉内栓子,长约10 cm(细菌性栓子?)。颈胸部CT平扫增强:右侧颈部皮下软组织肿胀伴肿大淋巴结。

治疗方法

静脉使用比阿培南,左眼使用左氧氟沙星(进口)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阿托品眼膏。先后行"左眼玻璃体切割+复杂视网膜复位+前膜剥除+前房积脓清除+白内障摘除+虹膜周边切除+玻璃体腔注药术(万古霉素)"及"右颈部脓肿切开引流术",右颈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改用亚胺培南西司他汀钠和环丙沙星联合抗感染治疗,以后降阶梯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出院后服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2周和左氧氟沙星3周余。

临床转归

患者体温正常,血培养阴性,左眼睑红肿消退,右颈部肿痛明显缩小,胸部CT两肺渗出病灶明显好转。

适合阅读人群

感染科;ICU;眼科;急诊科;药剂科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探索阻断激活T细胞凋亡的途径,增加激活的T细胞数量,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方法:应用CD3诱导Jurkat细胞的凋亡作为激活的T细胞凋亡模型,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反义Fas转染Jurkat细胞,观察反义Fas对CD3及抗Fas单克隆抗体(单抗)对Jurkat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构建一个反义Fas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反义Fas,并转染Jurkat细胞,发现Jurkat细胞Fas蛋白
目的:探讨克服肿瘤细胞多药耐药(MDR)的方法,提高化疗效果。方法:采用多药耐药反义基因(mdr-1-AS PS-ODN)逆转K562/ADM肿瘤细胞的MDR,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结果:mdr-1-AS PS-ODN诱导K562/ADM细胞产生大量DNA断片,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几乎全部mdr-1+K562/ADM细胞发生凋亡。结论:mdr-1-AS PS-ODN能有效、特异地抑制mdr-1基因表达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3(IL-3)基因共转染的白血病细胞瘤苗对白血病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用IL-2重组腺病毒(Ad-IL-2)和(或)IL-3重组腺病毒(Ad-IL-3)转染红白血病细胞株FBL-3,60Co照射后制备成瘤苗对实验性白血病小鼠进行治疗,观察肿瘤生长,小鼠生存期及治疗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NK细胞、诱导杀伤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活性,并与低剂量环磷酰胺(
2019年12月底我国首次报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 -19)。根据国家卫健委制定的指南建议以及国内外最新发表的研究文献,本"专家意见"起草COVID -19疫情背景下小儿外科诊疗防控工作建议,着重于推荐COVID -19疫情期间,小儿外科临床工作中的各级预防和控制措施,适用于国内外各级儿童医院和小儿外科机构的临床实践和医疗防护。
期刊
表观遗传调控,如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是决定干细胞分化方向的重要机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通过影响不同亚类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活性,提高组蛋白乙酰化水平,调控基因表达,从而影响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以及沿神经元、心肌和造血等细胞谱系的定向分化。HDACi类小分子化合物在体细胞重编程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可替代致癌因子c-Myc和Klf4,促进体细胞克隆。研究显示,HDACi的效应与
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是基础研究和转化医学的热点,传统的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方法依赖体外构建组织、外源性干细胞移植至靶部位等方法,尽管这些方法在体外细胞研究、动物研究中证实可以达到组织修复和再生等作用,然而,临床实践尚存在一定问题,无法有效转化。基于干细胞、发育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工程和材料科学的最新进展,新一代体内再生的医学疗法,即自体疗法得以应用。自体疗法是一种基于优化内源性组织反应,利用干细胞和内
Trocar采用"四孔法"布局。体位采用仰卧位,穿刺后头高足低30°,向左倾斜10°~15°。探查完毕后,可见胆囊大小约9 cm×3 cm×3 cm,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助手无创钳下压网膜,术者左手提起胆囊,右手分离胆囊三角,钝性游离胆囊颈管和胆囊动脉,可见胆囊颈管直径约0.2 cm,胆总管直径约0.7 cm,肝右动脉发出胆囊动脉前后支。可吸收夹夹闭胆囊颈管及胆囊动脉,并切断,将胆囊从胆囊床剥离。自
患者女性,47岁,因反复右上腹胀痛6个月入院。既往剖宫产手术史。腹部彩超提示:胆囊结石,MRCP提示:胆囊结石,右副肝管显示毗邻胆囊颈管。诊断: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解剖胆囊前、后三角,显露胆囊管及胆囊动脉,注意保护右副肝管,胆囊管近胆总管侧、胆囊动脉近心端用可吸收生物夹夹闭,胆囊管胆囊侧用1-0丝线结扎、切断胆囊管,胆囊动脉远心端用电凝凝闭,胆囊床用电凝分离。胆囊从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