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zheza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将信息技术教育的每一堂课真正转变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金土地。
  在教学《在Powerpoint中插入图片文件》时,刚开始我的教学设计只是让学生根着课本上的例题做,一插入剪贴画、二插入自选图形,例题完成后再做课本后的习题。一节课下来,觉得教学效果不好,虽然学生一直在动手实践,但是他们只是照着课本上的操作步骤一步步完成练习,学生的积极性无法激起,创新精神根本无从体现,顶多也就是一次计算机操作技能训练而已。课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反思。为什么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呢?这样不是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了吗?于是我重新规划了此节课,设计了“新龟兔赛跑”这一主题。把这节课教学目标由一维(知识)转变成立体三维:知识、能力、情感。
  具体如下:
  (一)知识目标:掌握在Powerpoint中插入剪贴画的基础上学会插入外部图片文件;
  (二)能力目标:逐步提高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启发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进行创造。
  在教法设计上不再是“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首先,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主动探究、积极进取、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这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基础。有了良好的氛围,原本单调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充满乐趣、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一个科学的、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其次,设计的任务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学生们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大胆想象,并通过实践探索实现了自己的想法,这为学生的创造性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一、让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自觉学习
  小学生学习一般都凭借兴趣,所以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键位学习放在游戏之中,因为特别是男孩子很喜欢玩游戏,所以我们可以利用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警察抓小偷》,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有的孩子就会问老师,到底用那个指头来击键。学生通过游戏,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一旦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主动探究和求知欲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集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去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
  二、任务驱动,加深记忆
  现行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每章每节的教学内容,也没有设置一系列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的具体任务,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可采取任务驱动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实际的操作任务,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进行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这样不仅重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真正掌握了知识,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也能得到大大的提高。
  三、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教师就更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利用电脑本身自有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味。如教学完画图软件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教学Word的插入图片时,让学生进行诗配画的创作;在低年级教学“金山画王笔”时,那美丽的图案使学生感到无比新奇。讲解了如何操作后,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组合成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图案。可以说利用电脑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四、整合学科,多面发展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
  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因此,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必须持之以恒,一点一滴,长年累月,促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成长。由于计算机及网络等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许多人误将信息技术教育等同于电脑知识教育,以为掌握了电脑知识也就具有了驾驭信息的能力。其实不然,如果一个人只偏重于电脑知识的学习,而轻视学习信息学科知识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纵使掌握有高超的信息技术,也难以有效地利用信息。总之,我们要始终贯彻信息素质教育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形成一系列良好的主动学习习惯,使学生能更有效地主动去获取、处理、分析和利用信息,从而不断地提升自我,超越自我。
其他文献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深受广大教师的喜爱,因为它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能力的培养,使教学改革顺利进行,把抽象问题形象化,易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是其它教学手段难以相比的。下面浅谈其在化学教学中的几点应用:  一、直观教学,突破难点  在讲解一些抽象知识时,利用计算机模拟可以把静态图示转变为动态图示,把微观问题宏观化,抽象问题形象化,增强学生对事物的理性认识,使“教”
期刊
“母题”这一概念是当代儿童文学研究者刘绪源提出的。这里所说"母题"是指符合命题原则含有考试重点难点的原型题,其主要分布在我们使用的课本中。具体的说它出现在(仅以八年级历史为例):  1、课本的引言中  如八年级上册第1课引言中有这样的问题“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后果?”;第6课的“什么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又有哪些?”;第9课的“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
期刊
现代社会需要人具有创新意识,而想象力是创新的前提。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只有敢于大胆想象,想他人未能想,想他人未曾想,想他人不敢想,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对于幼儿来说,以适当的活动形式促进其想象力的发展无疑可为他们以后的创新打下基础。因此,我对于如何在韵律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想象力的发挥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
期刊
摘要:创造能力是现代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对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方法谈了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化学教学;创造力;培养;基本方法    创造力是人类的一种心理能力,它是人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与需要、求知欲、兴趣高度协调与活动的表现。创造力可分为“类创造力”、“潜创造力”、“真创造力”三个层次。“类创造力
期刊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全球信息化的实现,作为未来人才培养基地的教育系统首先受到巨大的冲击,当代信息技术带给教育系统的不仅是手段与方法的变革,而且也包括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在内的一场历史性变革。教育系统受到信息革命的冲击,最突出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这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格局和新的气象。特别是它对课程改革中新兴的课程——小学科学课,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网络环境中的科学课堂教育丰富了教学资
期刊
一、深入钻研课本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
期刊
一、上课的开场白很重要  好的开场白能很好的吸引这些学生注意力,学生刚开始上课的时候的注意力还不是很集中,如果能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开场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那么这堂课就成功了三分之一了。比如我在上电影电视音乐这一课的时候的开场是: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影和电视吗?你们能给我唱几句你喜欢的影视歌曲吗?也许是几句简单的话,但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因为他们很喜欢看电影电视,影视歌曲更是拿手。这样一来学生就踊跃了。
期刊
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  一、用游戏比赛形式培养健康心态  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动武”;也有失利的学生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层场心理而退出比赛
期刊
一、自由选择学习方式,营造主动、互动的课堂学习氛围  在读了课文后,学生了解到,课文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描写小兴安岭四季不同的美景的。那么接下来怎么学习呢?在往常,教师一定是按由“春”到“冬”——课文的排列顺序来逐段学习。这样教师牵到哪儿,学生跟到哪儿,抑制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于是,对孩子们说:“你最喜欢的是小兴安岭什么季节的景色呢?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这个季节美呢?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组学
期刊
一、内容要讲到点子上  语文教学要主则详,次则略,不可平均用力,或按照“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种八股味很浓的程式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就难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学效率必然低下。  教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即紧抓住课义的重点,牵动人隅而提挈全篇,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听潮》一文,这是一篇优美的以景抒情的散文,内容很丰富,阅读它不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