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宇对中国装饰艺术的影响探析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ris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张光宇艺术风格形成的三个因素(对中国京剧艺术的喜爱、作为天马会会员和晨光美术协会会员受西洋美术的影响、民国时期上海包容开放的文化交流环境)以及张光宇对中国现代装饰艺术及艺术家的影响。希望可以做到以史为鉴,学习艺术创作中如何正确处理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艺术元素两者的关系,同时为将来中国艺术和设计的发展提供一点启示。
  【关键词】张光宇;装饰艺术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张光宇与中国现代装饰学派研究”(15BG099);北京社科基金项目(14WYC046)研究成果。
  一、张光宇艺术风格的形成
  (一)对中国京剧艺术的喜爱
  1912年,张光宇离开家乡到上海继续读小学,恰好与上海当时有名的“新舞台”剧院为邻。出于对戏剧的爱好,他得空常去看演员画花脸,回家再凭记忆默画出来,他的举动让剧院演员张德禄颇为注意。此后,张光宇不仅与张德禄结成了忘年之交,也由此结识了当时的艺术家张聿光先生,跟着他学画舞台布景。在这种艺术实践中,张光宇努力汲取着养分。
  京剧又被称为京戏,综合了造型艺术、舞蹈、绘画、舞台表演艺术、传统乐器、诗歌、演唱技巧、武术于一体。张光宇对于京剧的喜爱促使他探索、思考京剧深层次的审美元素和形式,不知不觉中已形成了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某种程度上体现在他后来的创作(如漫画《西游漫记》、动画片《大闹天宫》)之中。
  (二)从西方艺术中汲取养分
  1920年1月,张光宇成为当时上海“最知名的美术团体”天马会的成员。“‘自然’与‘写实’是天马会推崇的重要准则”。1921年初成立的上海晨光美术协会也是沪上知名的美术团体。张光宇也是其会员,并积极参与了该协会的活动,该协会的主张是“使中国大众弄清东西洋美术的精要”。虽然没有出国留学经历,但上述天马会和晨光美术协会内部的交流、学习和研究使他了解了当时西洋画在西方的发展,丰富了审美经验,为张光宇对于中国本土文化艺术的继承与创新开启了新的思路,给予了持续的动力。
  (三)地域文化和地域特点的影响
  民国时期,开放的上海成为西方文化的中转站,为历史悠久的中国不断引入“新鲜”(从当时的中国民众的视角来说)事物。《叶浅予自传》中提到:“为了解国外艺术的发展动态,我和张光宇经常去位于上海南京路的‘别发洋行’旁边的一个以外国报刊为主的售书摊,搜购英国的《笨拙》(Punch)、美国的《纽约客》(New Yorker)、美国的《名利场》(Vanity Fair)等杂志,借此,我们发现了墨西哥漫画家Mignel Covarrubias(20世纪30年代上海美术刊物译为珂弗罗皮斯)在这些杂志刊登的世界名人漫画肖像专栏”。虽然张光宇未曾去国外留学过,但上海包容、开放的文化交流环境使他能及时获得部分国外流行的艺术讯息,这为他的西方艺术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张光宇对中国现代装饰艺术及艺术家的影响
  (一)对中国现代装饰艺术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实至名归的张光宇被学院委派、主持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艺术系的工作(该校后改名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饰》杂志社也由此成立(该杂志至今在中国艺术界、设计界仍旧有很大影响力)。同时他担任《装饰》杂志的编委。首期《装饰》的封面由他设计,上面排列着代表衣、食、住、行的图形,恰好体现了他的观点:“装饰”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是与人密切相关。这期封面的龙舟旗上的衣食住行图形,以及带有民间色彩的红、绿、黑,预示了张光宇代表的装饰艺术一派今后的发展道路。
  (二)对中国现代艺术家的影响
  下文将从袁运甫、丁绍光 等张光宇教过的学生的视角具体分析张光宇装饰艺术对他们的影响。
  袁运甫作为我国现代享有盛名的教育家、画家,近50年来主要从事雕塑、绘画、装饰艺术等方面的艺术实践。他是新中国艺术和艺术教育成长过程的亲历者,有丰富的创作实践经验和较多的理论研究成果。从杭州国立美术学校到后来的中央工艺美院,林风眠、吴大羽、董希文、张光宇等诸位先生对他的艺术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张光宇主张的“审美意识的理解与实践相结合,便有许多敏锐的艺术发现与创作”,受到袁运甫的推崇。张光宇希望学生可以边学新知边理解,研究其原因及规律,强调“要有浪漫的想象与相应的生活积累。艺术创作要厚积薄发。”他认为,京剧可以最好地代表装饰的概念。戏剧的程式化表演,创造了富有观念意义的造型和色彩,简明生动,把生活中的视觉形象和形式规范提升到独特的艺术表现的高度,进而成为民族文化中最具有独特风格的一个方面。
  在壁画创作方面,壮丽的祖国山河和辉煌的文化传统是袁运甫热衷于表现的主题,代表作有《智慧之光》(燕京饭店壁画)、《长江万里图》(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壁画) 等。彩墨画也是他创作的一个方向,他秉承着张光宇先生早年的教导——“浪漫想象与生活积累相结合”,用他的笔墨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
  丁绍光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影响较大。早年接触的中国传统绘画尤其传统装饰,对他的艺术实践影响深刻。他融合、吸收庞薰琹、张光宇等诸位前辈关于传统装饰画和重彩画的思想,形成了颇有个人特色的画风。“在创作时,他常采用平面性与单纯性、人体夸张变形、装饰化、符号化与半抽象化的创作手法,以现实为题材,按照画家的感情与审美逻辑重塑画面,带有明显的浪漫主义色彩”。
  除构图和艺术形象外,丁绍光在色彩语言的运用方面有自身的特点。他以浪漫和理想的方式自由地使用颜色,表达主观情绪和情感,减少对自然色彩的依赖;同时,他还加强设计和色彩意识,注重色彩的整体,可视化、夸张、浪漫、象征等特征,突出整个画面的色彩和氛围。
  三、结论
  张光宇在中国传统艺术与民间艺术的滋养下,又积极消化和多方面吸收外国优秀艺术养分,取其精华,形成了富有民族趣味的新时代装饰艺术风格。
  张仃、廖冰兄、黄永玉、黄苗子、丁聪、袁运甫、韩美林、丁绍光等大批现代名家都或多或少受过张光宇的影响,都对他赞誉有加 ,他对后来者的影响已无需赘言。同时,处理中国传统文化和外国艺术关系方面,张光宇也值得后人学习。这对当今中国艺术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注釋:
  ①《时事新报》1920年1月13日转引自唐薇、黄大刚.张光宇年谱[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20.
  ②吴静.缺席的天马会:1927年上海美术联合展览中的观念之争.美术[J].2018(7):101,103.
  ③乔志强.晨光美术会的艺术活动与贡献.齐鲁艺苑[J].2010(6):29.
  ④(法)丹纳.傅雷译.艺术哲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⑤王子路.袁运甫画集续[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
  ⑥章莉莉.我的艺术生涯(上篇)从当学生到做先生[J].袁运甫,2008:4.
  ⑦赵爱民.浅析装饰画的形式表现[J].美术大观[J].2008(2):1.
  参考文献:
  [1]唐薇,黄大刚.张光宇艺术研究(下编):张光宇年谱[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
  [2]苏立文(英),陈瑞林译.东西方美术的交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
  [3]王子路.袁运甫画集续[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
  [4]唐薇.张光宇文集[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1.
  [5]装饰——纪念张光宇特刊[J].1992(4).
  [6]丁绍光.丁绍光作品集[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信息技术水平不断进步,推动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快速发展,具备了共享性、海量性、及时性以及交互性、超本文和多媒体等特征,同时给视觉传达设计工作也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提高视觉传达设计效果,需要科学运用新媒体艺术工具做好自我革新工作,不断优化设计效果。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新媒体艺术设计;冲击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在新媒体艺术设计冲击下,人们的艺术审美、艺术创
起个大早,赶个晚集。从1994年开始,中央电视台开始在内容上进行数字化的改造,但是没有相应的传输和接受系统,数字化的内容最终又变回模拟电视的形式传入百姓家。“作为节目源头,这一步提前做是数字化计划的一部分。”央视技术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曹青说。    由此,数字电视的命运开始了一波三折的历程。时间回到1997年,世界上的数字电视已经开始“热”起来,特别是欧洲,他们的地面(无线)接受数字电视初见起色,据
介绍了乌克兰科学院巴顿焊接研究所近年来在结构焊接及结构强度领域开展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成果。
法国社会学家居伊·德波提出了“景观社会”理论,宣告了马克思批判的资本主义物化时代已过渡到景观时代.此“景观”并非仅限于一定区域呈现的景象,而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社会批
在人类绘画发展史上,写实油画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分支,并取得了极高的发展成就.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文化发展多元化的语境下,对于写实油画的研究不应再局限于技法层面,而是要考量
会议
刻字艺术自我国古代就已经出现,发展到近代以后,其刻字的观念和审美情趣已经不单单被限制在这一领域当中,外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逐渐扩张到各个艺术领域.本文此次研究,主要从
试验研究了09CuPTi(耐候钢)在整个拉伸过程中巴克豪森噪声的变化,得到了巴克豪森噪声强度与拉伸塑性应变之间的关系,因此巴克豪森噪声强度可以反映材料的损伤状态及整个拉伸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