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电视的一波三折

来源 :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nuyzw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起个大早,赶个晚集。从1994年开始,中央电视台开始在内容上进行数字化的改造,但是没有相应的传输和接受系统,数字化的内容最终又变回模拟电视的形式传入百姓家。“作为节目源头,这一步提前做是数字化计划的一部分。”央视技术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曹青说。
  
  由此,数字电视的命运开始了一波三折的历程。时间回到1997年,世界上的数字电视已经开始“热”起来,特别是欧洲,他们的地面(无线)接受数字电视初见起色,据广电系统的官员介绍,广电总局的意见是先发展地面(无线)数字电视。
  
  当时,广电总局委托央视开始对当时的欧洲标准、北美标准、日本标准做测试,那时国内还有上海交大和广电总局广科院的两个地面数字电视科研的项目,“我们跟踪并建立了三个国外标准的实验网,最后在1999年年底我们开始了正式的系统测试。”曹青说。
  
  同一背景下,1999年建国50周年的地面高清晰转播也是地面(无线)标准的一种尝试。当时使用的两个标准就是上述国内的两种标准技术。
  
  经过一年的测试后,央视于2000年年底出具了测试的报告和建议,参与检测的曹青最青睐的是欧洲标准。但是,做实验的人们没有想到这个报告会“石沉大海”,3年过去,至今仍然没有公布结果。
  
  意味深长的是,这个报告的命运从侧面反映了广电当局对于数字电视在战略上的一次重大的转型:在2000年的九运会上,央视开始推出了基于数字电视的互动电视——从此数字电视的重点开始转向了有线电视,而不是地面(无线)数字电视。这时,广电总局再一次委托央视等部门做有线数字电视的测试。
  
  而这些测试最终促成了有线电视的数字化。事实上,世界上一些国家已经给出了不同的“出路”,美国已经普及的有线电视,他们的数字电视更多的就是有线电视的数字化,而欧洲的国家就恰恰相反,他们喜欢无线电视,无线传输显得至关重要;而日本就是两者并行,有线无线都发展的不错。
  
  “由于地区差异很大,利益分割过多,中国不可能一个标准一刀切。”国家信息产业部电视电声研究所教授杨秀华说,这也是目前标准之争的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摘要】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和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展现出了各民族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不仅要向旅游者提供游览服务,同时更要向游客宣传当地的传统文化,所以,在设计旅游产品时要将不同地域所呈现出的民俗文化符号运用到旅游产品设计中,这样才能凸显地方特色、弘扬地域文化、吸引游客眼球,从而更好地带动旅游业发展。本文就民俗文化符号在旅游产品设计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目的:分析瑶族狗尾衫独特的结构与装饰元素,探究其文化内涵及审美意蕴,将狗尾衫的服饰特点更好地应用到服装设计中;方法:通过实物研究法、文献法、综合分析法对民族服饰博物
本文为在参阅文献资料并结合克孜尔千佛洞实地考察等调研活动的基础上,针对佛教石窟纹饰这一题材进行纹饰历史溯源与内涵分析,希望以此种方法在陆上丝绸之路的东西方文化交流
本文以贵州苗族蜡染为对象,对贵州苗族蜡染这种独具特色的传统手工印染工艺进行研究.将蜡染文化作为载体运用于平面产品设计中,使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及其传统制作工艺得以保
本文针对现代漆画发展历史、现状以及主题性漆画创作进行了深入研究,以现代漆画发展脉络、主题性美术发展理论相关照,从漆画的概念、起源、历史与现状,主题性绘画的历史意义
【摘要】当前信息技术水平不断进步,推动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快速发展,具备了共享性、海量性、及时性以及交互性、超本文和多媒体等特征,同时给视觉传达设计工作也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提高视觉传达设计效果,需要科学运用新媒体艺术工具做好自我革新工作,不断优化设计效果。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新媒体艺术设计;冲击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在新媒体艺术设计冲击下,人们的艺术审美、艺术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