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唱法与羌族传统民歌的结合研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maisp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羌族以及羌族传统民歌
  羌族,自称尔玛,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民族。现在中国官方认定的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汶川、理县等、绵阳市的北川县、平武县等.其它省市。现有人口约30.6万人(2000年)。羌族部分地区至今仍保留原始宗教,盛行万物有灵,多种信仰的灵物崇拜。羌族传统的民歌内容非常的丰富,题材也非常的广泛,是羌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几千年来羌族人民集体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羌族传统民歌能从几千年前保存下来,就其根源是因为羌族人民大多都能歌善舞,而羌族传统民歌也贯穿于羌族人民喜怒哀乐的生活中。但是经过2008年的一场大自然的浩劫(地震),羌族传统的文化也受到了重创。政府与社会各界均为保护、传承、开发羌族传统民歌不断努力着,但是在保护与传承中还是有很多困难。因为大多数传统民歌的传承都是靠口述的方式传承,并没有纸质类的资料保留下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机会,羌族新一代的人民慢慢脱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来到了城市里生活和发展,羌族民歌的传承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二美声唱法
  美聲唱法是从西欧专业古典声乐的传统唱法发展而来,自文艺复兴逐步形成的。美声唱法以声色优美,发声自如,音与音的连接平滑匀净,花腔装饰乐句流利灵活为其特点,但因忽视词义表达上的细致,故常表现出追求声音效果,炫技和程式化的倾向,它自产生以来,其演唱风格及演唱技巧,一直随时代以及所演唱作品的发展,这种演唱方法由于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因此是歌唱艺术中最具权威和代表性的唱法之一。 在世界各地,美声唱法因其科学性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也是世界上公认的唱法之一。 美声毕竟是艺术品位最高的艺术,由于它的科学性、艺术性,它必然会作为一种完美的声乐艺术被我国普遍接受。美声唱法作为一门外来的艺术形式,在我国的发展不足百年历史,它在我国声乐教育的进程中产生了诸多的瓶颈,严重地阻碍了声乐学科的健康发展和教育进程。种种弊端的存在,为美声唱法基础学科地位的确立提供了可行性。一旦确立美声唱法基础学科地位,上述诸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瓶颈也就不再存在,中国唱法的演唱原则或即可形成。美声唱法基础学科地位的科学性建筑在美声唱法的科学基础之上,其基础学科地位一旦确立,就会显现出超强的实用性。
  作为一名学习民族声乐的研究生。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各国文化的广泛交流,我们传统的民族唱法也融入了越来越多的美声唱法的技巧在里面。以前传统的民族唱法的特点是声音尖细且较锋利,很少能驾驭国外的作品。但是随着传统民族唱法融入了美声唱法的科学性技巧以后,许多人民艺术家,比如宋祖英,吴碧霞等知名歌唱家在国外交流演出,也能演唱许多外国声乐作品。而用新式民歌(融入美声方法)的演唱方式以后,我们中国的作品也得到了许多国外的赞誉与喜爱。
  三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与羌族传统民歌
  音乐艺术一直是人类在漫长的发 展历程中所呈现出的精神文明,具有无可替代的艺术文化价值,其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作为歌唱领域里的两种不同类型,拥有着各自的历史底蕴,给予观众不同的 听觉感受。而羌族作为四川地区的一个重要的民族,有着悠久而古老的历史与文化.羌族音乐种类丰富,形式多样。随着我国音乐事业的不断进步与拓宽,将来自西洋的美声唱法与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相融合势在必行,而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与西洋美声唱法的结合,有利于保护传统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而且对于推动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作用。而羌族传统民歌作为我国民族音乐之一,美声唱法与它的结合有着重要的意义。可能在2008年大地震之前羌族并不为大众熟知,但是在第十二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原生态唱法的羌族多声部组合,一举拿下了铜牌,羌族民间音乐也首次被更多的人熟知。在经历了2008年那场大浩劫以后,羌族的民间传统文化(包括民间音乐在内)受到了重创,因为羌族音乐主要是通过老艺人对学生的口述传播的,所以能传承下来的少之又少。再加上新一代的年轻人更愿意去大城市里生活和发展,也造成了无人继承这些民族传统文化的现状。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淡漠和生疏,是羌族民间音乐衰落的一个主要原因。 传统音乐乐的生存环境由此也可见一斑。民族文化需要发展起来,就必须要更多人熟知。特别是少数民族的传统民间音乐,如果想要发展下来,就要被更多人熟知,就要被更多人重视。这样才能被传承下来。好在震后四川羌族地区的旅游也渐渐发达起来。羌族在震中树立的坚毅形象,深深印在了人们的心重。已陆续有专家、学者深入羌区对羌族传统民歌进行了搜集、整理与研究。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以后,随着部分羌文化专家及民歌传承人在地震中遇难和民歌生态环境的改变,音乐工作者更加加快了对羌族传统民歌的保护与研究。在众多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关于羌族传统民歌的学术著作、学术论文、曲谱集、音乐专辑等纷纷出版发行。新的作品就要有新的声音,在羌族传统名歌原有的基础上,融入更科学更容易被大众接受,被大众认可的声音是非常重要。保持原有的淳朴的音乐风格,运用美声更科学的演唱方法,将新老作品诠释出来,应该能被更广泛的接受。因为就羌族传统民族歌曲的唱法对于普通大众,可能只会有小部分的人欣赏。因为年轻的一代喜欢现在西方流行音乐或者日韩的流行音乐,稍稍上了年纪的人又喜欢甜美的老歌。而正是因为羌族传统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塑性强,再加上旋律优美。完全可以成为时下能被大众接受的音乐。而且歌曲如果运用了美声科学的技术,对于声乐学习者来说也是一种更好的学习,这样不仅将优美的传统少数民族与科学的方法结合了起来,歌者的完美的演绎也能成为一种非常好的传承。美声唱法已经渐渐在全国范围内发展与推广,就连民族声乐也大多也融入了美声的技巧。我相信只要正当科学的运用了美声的方法,再强化一下羌族的民族情趣,民族音调和民族的审美。那么羌族的传统民歌就能被中国熟知,更可以迈出国门,被世界熟知。
  我们应当认识到,羌族的民间音乐虽然得到了高度重视,各界人士也做了大量保护与传承工作,但由于民众很容易对文化遗产熟视无睹,其消失一般不会引起注意和重视。羌族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之路还很艰巨,可谓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其他文献
【摘要】:吴冠中用30余年的时间,致力于风景油画和中国墨彩画的创作,并进行油画民族化和水墨现代化的探索。吴冠中说:“形式美的基本因素包含着形、色、韵,我用东方的韵来吞西方的形与色,蛇吞象。”吴冠中的中国画现代化探索概括下来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即象吞蛇,蛇吞象,蛇化象,蛇中有象、象中有蛇,最终创造出“空灵”具有中国古典艺术精神且具有新的形式美感的墨彩作品。  【關键词】:吴冠中;水墨画;现代化  一
期刊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product design and growth in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children's products are more and more concerned about the children's lamp is a special kind of l
期刊
【摘要】:在大城市里,几乎所有奋斗在最底层的上班族每天都会去挤地铁,地铁里汇聚了形形色色的人们,可以算是一种最常见的交通工具了。“地铁”可以说是一个漂泊打拼的人的象征,每个曾经经历过它的人,都会对它既有亲切感,又有厌恶感。很多人都会说,看到地铁,想起了过去的时光,有各种各样说不尽的故事,因此,地铁,可以说是一个最容易引起共鸣,最适合讲述漂泊故事的地方。  【关键词】:地铁;创作;音乐  一、编曲、
期刊
【摘要】:本文以德彪西前奏曲第三首《平原上的风》、第四首《飘荡在晚风中的声音与香气》以及第五首《阿纳卡普里的山丘》为例,从曲式结构、调式音阶、和声进行等方面对这三首作品进行相关分析。  【关键词】:德彪西;前奏曲;创作特征  一、曲式结构分析  (一)《平原上的风》  第一部分:第3-6小节为第一乐句,是整个乐曲的主题,7-8小节是1-2小节的重复,是两乐句间的过渡。第9-12小节是这一部分的第二
期刊
Usually as a tragedy,the final fate of protagonist always makes readers contemplate on what on earth resulted in his tragedy.We can analyze this question from many perspectives like theme and the back
期刊
【摘要】:王蒙作为元四家之一,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能够载入史册为后人赞赏的原因,是因为他在山水画艺术上有着独具一格的绘画特点。他在家庭环境和元代画坛以及同时代艺术家的影响下,创立了解索皴法和牛毛皴法,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密而不塞,满而不闷”的构图方式,为中国山水画又添一笔美。他的山水画风格虽千奇百态,但怎么变都离不开繁点密线的艺术特征,从而增强了整个画面的效果又显现了物象美。  王蒙
期刊
山西省左权县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全国闻名的“歌舞之乡”,有“民歌的海洋”“小花戏之乡”的美称,在2006年山西省左权民歌“开花调”被国家评定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通过对开花调的起源地的地域风俗、憨厚朴实的方言、优美的旋律以及极具特色的节奏四个方面的介绍,使更多的人对左权民歌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从而发现开花调的美,热爱左权民歌,继承和发扬传统民歌。  何为“开花调”?开花调大多都是即兴创作
期刊
【摘要】:声乐对于声音的训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其中涉及的问题很多,而且这些问题自身之间又有相互关联之处,它们往往产生综合的作用力,对歌唱效果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力。歌唱技能、心理素质、文化素养的养成与磨练是进行声乐训练时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这三者缺一不可。  【关键词】:声乐训练;歌唱技能;心理素质;文化素养  一、好声音与声乐  (一)我国已故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曾经说过的:“好的声音概念是非常
期刊
【摘要】:語用学作为一门较新的科学,它的相关理论使人们能够从全新的角度认识语言和使用语言。尤其是语言行为理论和语境理论,不仅改变着人们对语言的认识和运用,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语言的教学。本文探讨语用学相关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其次,英语教学中运用一定的语用学原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语言交际能力。  【关键词】: 语用学;英语教学;语用能力  【Abstract】:Pragmatics, a
期刊
【摘要】:巴塘弦子舞是一种优美而又抒情的藏族舞蹈,其中的伴奏乐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牛角胡是其主要的伴奏乐器,汉语称其为“弦子”或“弦子歌舞”。它活跃在藏族地区,为藏族人民做喜爱。表演时,由数名男性持拉弦乐器“毕旺”(胡琴)在队前演奏领舞。  【关键词】:巴塘;弦胡;琴手;律动;节奏  四川甘孜州巴塘县是川滇藏三省区的结合部,是一个以藏民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境内气候温和,川山秀美,千百年来,生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