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这样的趋势让学校原本传统的教学方式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特别是中学德育教育的创新。传统的德育教育在当前时代已经不适用了,它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各方面需要。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需要立足在现实生活之上,将中学教育和社会生活相結合,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德育教育的路。
关键词:价值多元化;中学德育;创新
一、价值多元化背景下的新冲突
1.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和教师自身的行为表现不一致。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不能够以自身的行为作为规范。比方说,有的教师宣扬诚实守信,但却一边口头承诺学生不告状,然后在家长面前毫不修饰的指出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失信于人;一边说做人要正直,一边为了应付检查弄虚作假。再比方说,有的教师宣扬反对拜金主义,但背地里却进行有偿补课,甚至接受送礼,等等。
2.学校的德育教育与家庭的教育存在冲突。学校的德育教育主要是去引导学生做一个乐于奉献的人,争做高尚的人,并且帮学生树立一些正能量的价值观。而家庭教育有时存在着一定的功利性。家长要求孩子努力,往往都是为了帮助孩子自己去争取更多的利益。比方说学习,就是为了让孩子考上一个好大学、然后找一个好工作,生活的越来越好。但是学校并不是这样,学校教育孩子去学习,是为了让学生更加优秀,在未来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就这一方面来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所持有的价值观是不同的、对立的。
3.学校的德育教育和现实社会的情况存在冲突。中学学校的德育教育所宣扬的内容都比较传统、理想化,相应的教学手段也比较理论化。这种过于理想化的宣传,和现实社会中的多样化是不一致的。比方说,学校所宣扬的真善美,与社会中的一些黑暗现象存在明显的矛盾。教师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乐于奉献,但在现实生活中,其实存在着大量的与之相悖的行为。所以综上来说,学校的教育与现实社会中的现象所产生的冲突,容易让学生产生困惑,影响了学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这里的价值多元化是指,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主体并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每一元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价值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仅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价值观与人生观等观念也被深刻影响着。创新中学的德育教育,成为了必须要进行深入探讨的问题。
二、价值多元化背景下中学德育创新的有效途径
1.德育教育工作者要加强自身修养,保证言行一致。首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在课堂上传授知识那么简单,更多的是教师本人的思想和人格的影响。教师的言行是学生乐于去模仿的,教师的言行举止以及处事态度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以展现最正面的人格魅力。与此同时,教师要将自己的修养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及与学生和同事的相处之中。其次,教师加强学习,也是在把握时代的发展,树立与时俱进的德育教育观念。德育教育观念是中学德育的基础和关键。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培训和学习,进一步的掌握教育方法与教学理念。最后,要贴近实际,不断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不高等问题,都跟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除了要树立先进的理念,还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现德育教育方法的创新。
2.教师要牢牢把握当前时代主流的价值观。中学德育教育需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当前的价值观念,良好的价值观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解决由于利益主体多元化等各种原因所造成的种种矛盾。一方面,他能够要求各利益主体顾全国家大局,从人民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协调市场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教师需要牢牢把握主流的价值观,才不会对那些社会中的黑暗现象进行推崇,才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德育工作者要意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学校的德育教育并不是只培养学生单方面的认知,它既要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还要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缺少其中一个,都不能进行成功的德育教育。从传统上来讲,中学的德育注重相关理论的传授,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但是由于各方面的限制,教师很难在一定的时间内,将所有的美好品德都一一传授给学生。在当前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人们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利益冲突和道德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的德育教育方式应当采取适当的转变措施,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为中心,帮助学生在判断某一事物时,能运用合理的道德标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从而帮助自己正确的感知和理解外界的需要、情感及利益。
4.德育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改进过程中注重实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需要学生能够从心底出发,做出正确的选择,树立正确的三观,这是一种情感交流的过程。所以德育教育工作者需要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坚持平等的原则,与学生站在相同高度进行对话,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抒发自我观点的权利。在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时,不能厌烦浮躁,要耐心细致,这样才能发现问题,不激化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德育工作是长期开展的,教师要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积极与学生交流、理解学生、体谅和关心学生,将情感融入到工作的过程中,将德育教育做细做实。
三、总结
在当前这个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学校方面要及时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转变德育教育的方式,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贴近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德育相关知识。教师方面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加强自身道德的修养,以身作则,不断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最后,协调好家校之间的关系,家长要在学生在校外的时间内辅助学校,进行合适的引导,帮助学校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党建驱动中学德育机制创新[J].人民教育,2018(11):24-26
[2] 张俭.价值多元化背景下中学德育创新论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4):27-28
关键词:价值多元化;中学德育;创新
一、价值多元化背景下的新冲突
1.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和教师自身的行为表现不一致。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不能够以自身的行为作为规范。比方说,有的教师宣扬诚实守信,但却一边口头承诺学生不告状,然后在家长面前毫不修饰的指出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失信于人;一边说做人要正直,一边为了应付检查弄虚作假。再比方说,有的教师宣扬反对拜金主义,但背地里却进行有偿补课,甚至接受送礼,等等。
2.学校的德育教育与家庭的教育存在冲突。学校的德育教育主要是去引导学生做一个乐于奉献的人,争做高尚的人,并且帮学生树立一些正能量的价值观。而家庭教育有时存在着一定的功利性。家长要求孩子努力,往往都是为了帮助孩子自己去争取更多的利益。比方说学习,就是为了让孩子考上一个好大学、然后找一个好工作,生活的越来越好。但是学校并不是这样,学校教育孩子去学习,是为了让学生更加优秀,在未来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就这一方面来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所持有的价值观是不同的、对立的。
3.学校的德育教育和现实社会的情况存在冲突。中学学校的德育教育所宣扬的内容都比较传统、理想化,相应的教学手段也比较理论化。这种过于理想化的宣传,和现实社会中的多样化是不一致的。比方说,学校所宣扬的真善美,与社会中的一些黑暗现象存在明显的矛盾。教师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乐于奉献,但在现实生活中,其实存在着大量的与之相悖的行为。所以综上来说,学校的教育与现实社会中的现象所产生的冲突,容易让学生产生困惑,影响了学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这里的价值多元化是指,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主体并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每一元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价值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仅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价值观与人生观等观念也被深刻影响着。创新中学的德育教育,成为了必须要进行深入探讨的问题。
二、价值多元化背景下中学德育创新的有效途径
1.德育教育工作者要加强自身修养,保证言行一致。首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在课堂上传授知识那么简单,更多的是教师本人的思想和人格的影响。教师的言行是学生乐于去模仿的,教师的言行举止以及处事态度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以展现最正面的人格魅力。与此同时,教师要将自己的修养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及与学生和同事的相处之中。其次,教师加强学习,也是在把握时代的发展,树立与时俱进的德育教育观念。德育教育观念是中学德育的基础和关键。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培训和学习,进一步的掌握教育方法与教学理念。最后,要贴近实际,不断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不高等问题,都跟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除了要树立先进的理念,还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现德育教育方法的创新。
2.教师要牢牢把握当前时代主流的价值观。中学德育教育需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当前的价值观念,良好的价值观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解决由于利益主体多元化等各种原因所造成的种种矛盾。一方面,他能够要求各利益主体顾全国家大局,从人民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协调市场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教师需要牢牢把握主流的价值观,才不会对那些社会中的黑暗现象进行推崇,才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德育工作者要意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学校的德育教育并不是只培养学生单方面的认知,它既要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还要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缺少其中一个,都不能进行成功的德育教育。从传统上来讲,中学的德育注重相关理论的传授,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但是由于各方面的限制,教师很难在一定的时间内,将所有的美好品德都一一传授给学生。在当前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人们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利益冲突和道德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的德育教育方式应当采取适当的转变措施,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为中心,帮助学生在判断某一事物时,能运用合理的道德标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从而帮助自己正确的感知和理解外界的需要、情感及利益。
4.德育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改进过程中注重实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需要学生能够从心底出发,做出正确的选择,树立正确的三观,这是一种情感交流的过程。所以德育教育工作者需要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坚持平等的原则,与学生站在相同高度进行对话,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抒发自我观点的权利。在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时,不能厌烦浮躁,要耐心细致,这样才能发现问题,不激化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德育工作是长期开展的,教师要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积极与学生交流、理解学生、体谅和关心学生,将情感融入到工作的过程中,将德育教育做细做实。
三、总结
在当前这个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学校方面要及时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转变德育教育的方式,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贴近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德育相关知识。教师方面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加强自身道德的修养,以身作则,不断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最后,协调好家校之间的关系,家长要在学生在校外的时间内辅助学校,进行合适的引导,帮助学校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党建驱动中学德育机制创新[J].人民教育,2018(11):24-26
[2] 张俭.价值多元化背景下中学德育创新论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4):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