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后心肌力学改变

来源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mfl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心肌力学改变,探讨左室心肌力学恢复情况及常见合并症对心肌力学改善的影响。

方法

AMI患者62例,心肌梗死12 h内及PCI术后1周、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合并症分为单纯AMI组(21例)、AMI合并糖尿病组(21例)、AMI合并高血压组(20例)。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评估超声心动图常规参数及左室应变参数。

结果

①PCI术前各AMI组左室舒张及收缩末期内径(LVEDD、LVESD)、左室舒张及收缩末期容积(LVEDV、LVESV)大于对照组(均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整体内层、中层、外层纵向、环向应变及整体径向应变小于对照组(均P<0.05);AMI合并糖尿病组各应变参数小于单纯AMI组及AMI合并高血压组(均P<0.05);AMI合并高血压组左室整体内层纵向应变小于单纯AMI组(P<0.05)。②PCI术后3个月LVESV小于术前及术后1周,仍大于对照组(均P<0.05);LVEF及左室各应变参数大于术前及术后1周,仍小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周各常规及应变参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术后3个月AMI合并糖尿病组整体内层心肌纵向、环向应变改善程度小于单纯AMI组(均P<0.05);AMI合并高血压组整体内层心肌纵向应变改善程度小于单纯AMI组(P<0.05)。

结论

AMI患者PCI术前心肌力学差,合并糖尿病者为著;PCI术后3个月心肌力学明显改善;糖尿病或高血压影响AMI患者PCI术后内层心肌力学的改善。

其他文献
步步高(BBK)在vivo X1发布会前,便高调宣称其将融入专业HiFi芯片,打造媲美专业设备的最强音质手机。因此,X1还未问世就以响亮口号博得了万千关注。当X1到达各位数码达人手中,
目的采用平板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评价冠状动脉慢血流(SCF)患者运动负荷峰值状态的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变化,为临床指导治疗提供重要信息。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SCF的患者46例作为SCF组,健康成年人4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临床评估和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组织多普勒技术及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SCF患者在静息状态及运动负荷峰值状态下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结果①静息状态下左心
目的探讨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病变的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连续性纳入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全国20家国家卫计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临床明确诊断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2 310例,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经颅彩色多普勒或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存在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根据病变部位分为单纯颅外动脉病变组和单纯颅内动脉病变组,比较两组之间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暴露情况的差异性。
目的探讨应用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3D-TEE)和3D打印技术制作二尖瓣脱垂模型的可行性及准确性,评价3D模型在二尖瓣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获取28例二尖瓣脱垂患者的术前3D-TEE图像,拟行二尖瓣置换术13例,二尖瓣成形术15例,经图像软件后处理,使用铸模灌胶成型的方法制作二尖瓣脱垂3D模型。以外科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将3D模型与术中诊断脱垂瓣叶亚区的结果进行对比,二尖瓣置换组比较3D模型与瓣膜
OTN技术是现今我国十分先进的传输技术,该技术优势十分明显,其设备构造也比较简单,掌握其原理之后操作起来也比较方便,最关键的是建成网络之后,其运营成本与其他技术相比要低
目的探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分层应变技术及跨壁阶差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各层心肌功能改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高血压不合并肾功能不全者35例作为A组,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者25例作为B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获得左室各层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LPS):内层心肌整体纵向应变(LPSEndo)、中层心肌整体纵向应变(LPSMid)、外层心肌整体纵向应变(LPSEpi)
目的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新型二尖瓣钳夹夹合器(ValveClamp)术中及术后随访的应用,初步验证ValveClamp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筛选经临床与TTE及TEE检查诊断为中重度及以上二尖瓣反流的患者6例,在TTE及TEE的引导下分别对患者施行ValveClamp植入术,并于出院时和术后30 d行TTE随访。超声心动图主要观察指标包括二尖瓣最大反流
目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研究不同成分心肌运动对左室收缩功能的分解贡献。方法纳入69例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健康成年人,使用GE Vivid E9超声仪及EchoPac软件进行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及应变检测,分析不同成分应变对左室收缩功能的贡献度。结果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整体长轴应变、环向应变、径向应变及扭转均显著相关(r=-0.668,P<0.001;r=-0.552,P<0.001;r=0.335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乳腺叶状肿瘤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32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共136个病灶的声像图资料,比较良性与交界性和恶性叶状肿瘤间超声特征的差异。结果136个叶状肿瘤中,良性46个(33.8%),交界性62个(45.6%),恶性28个(20.6%)。叶状肿瘤多表现为肿块样占位,形态椭圆形或分叶状(77.9%),边界清晰(70.6%),后方回声增强(72.1%),部分内部见无
目的总结胎儿下腔静脉畸形的二维超声、空间-时间相关成像(STIC)及血管铸型特点,分析胎儿下腔静脉畸形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探讨胎儿下腔静脉畸形的胎儿超声心动图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母胎医学会诊中心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下腔静脉畸形的胎儿共61例。总结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特征、遗传学检测及预后结果。结果①61例胎儿中,下腔静脉缺如51例,肝段缺如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