瘸腿猫也可以是运动健儿

来源 :中学生百科·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an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三年我是名副其实的瘸腿猫,偏科偏得相当厉害,理科六门功课中有三门在班级里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而且这三门始终拿不到高分的课程就包括了数学和英语这两门分值最大的科目。在这样不偏不倚的好与烂之间,其实很容易被打入十八层地狱,要保持优等生的水平是非常艰辛和困难的。
  其实这样说起来谁也不相信我能是一个优等生,但事实上我一直都是班级前几名。和我同桌一年的一个女生曾问我,平时感觉你好几门课都不是很好,怎么每次考试成绩都这么靠前?
  当然,保持自己优势的科目很重要,而且这一点对在这几门课上很轻松的学姐我来说也比较简单了,可最重要的就是——永远不要放弃我们瘸掉的那条腿!
  我分析了下自己过往的成绩单,发现那几门吊车尾的课程每一次大考都会有一两门成为黑马,时不时地给自己带来意外惊喜。这不是运气问题,只要真正用心了,就会有回报。
  那三门我烂到一定程度的课是数学、英语还有物理,但这几门课,我都曾经在大考中拿到过全班第一的成绩,这让平时看我跟看浮云一样的科任老师大跌眼镜。
  可谁也不知道我在那次月考数学到145分的头天晚上是一边看着辅导书哭一边死磕到凌晨三点,谁也不知道我在那次英语拿到年级第二高分的前一个月对一个鄙视我英语水平的男生放下狠话:我一定能拿到英语全班第一!谁也不知道在文理分科考试物理仅错了一个选择的那次,我把物理参考书翻了多少遍。
  已经说过了,那几门课我并不是强项,一次次跌倒那就一次次爬起,并非我抗打击能力强,而是在高考路途上我们这些瘸腿猫除了比别人更用功更努力,我实在想象不到还能做什么。而那些偶尔的胜利都会使我感激涕零,牢牢地把这些铭刻在心底,每一次疲惫了伤心了,我就从记忆里把那些小成功小胜利翻出来瞧瞧,然后鼓励自己——看,你可以是逆转女王!
  有些人对于椭圆双曲线、ABC、小球在光滑平面上滑动之类的东西的确是很敏感,他们一学就会的本事我真的望尘莫及,但如若我们因此认输退缩,那才叫作输得一败涂地。再苦,再痛,再怎么学也学不好,还是要拼!高中三年,我就是抱着这种信念走过来的。
  由于我本来属于拼搏型女生,到高三冲刺的时候也不能说再加速了,可能看这篇文章的很多学弟学妹们都会有这样的担忧——我现在已经非常非常努力,高三其他人再用功一点,我还怎么拼过人家?
  的确那个时候班级里很多同学都陆续放弃了高一高二时的许多东西,男生放学不打篮球了,女生回家不追动漫了,大家把所有能利用的时间都用来学习了。我当时看着全班的大潮流心中涌现出极大的忐忑,本来课程方面偏科厉害,如今还要保持优势更为艰难。
  我记得自己有差不多半个月的时间里,因为心里的担忧而一直集中不了注意力,题目看着看着就莫名烦躁,走神的状况特别严重,而且每次做错题就会非常难过。高考前焦虑所有人都会经历,我应该算有些严重的了。
  高考的这道坎,不是单单指的那个能影响我们人生的分数,还指我们曾经经历的心理难关。新闻报道中也有什么高考生精神失常的例子出现,但这相对来说算是比较奇葩的个例了,可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绝对不能让那些焦虑和抑郁影响到我们的前进。
  每周六放学回家我必定要睡到天昏地暗,学习时间我没有加长,而是更加注重效率的提升,我将所有的那些担心人家学习时间增加而更具竞争力的担忧转变成动力,每次看到题目我潜意识里都在告诫自己:快点!仔细点!我没有时间了!本来十分的精神力变成了十二分甚至是二十分,坐到课桌前我的眼睛里除了题目再也看不到其他东西。
  如此看来,这般鞭策自己的效果非常理想,特别是在这个你追我赶的环境下奇佳,做题的速度和正确率比以往高许多,渐渐地焦虑就在不知不觉中消失掉,剩下的只有满满的自信。
  这道心理难关总算是被我跨过去了。
  后来我回顾那段时光,发现其实也没什么好怕的,毛主席说过,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所有人都会害怕,所有人都会焦虑,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要畏惧它,然后再去尝试击败它。
  我这只瘸腿猫在这场几十万参赛者的角逐中,最后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结局,而那些落在自己身后的同伴,明明都一样有些课程学得很差,有些时候也会很绝望很无助,但我却占到了先机。
  应该就是我多了那么一点韧劲和拼劲的缘故吧。
  亲爱的瘸腿猫们,加油!
  编辑/梁宇清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个性化阅读要求教师珍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让阅读成为学生独立思考,发展个性的过程。要实现这一目标,阅读教学中应体现“三多三少”。  一、少些约束,多些自由  1.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走进现今语文课堂,不难发现有些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总是提出了这样那样近乎苛刻的要求。诸如,坐要抬头挺胸,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