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科学活动游戏化探讨

来源 :启迪与智慧·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wd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幼儿教育阶段,为了给幼儿普及更多的科学知识,教师要采用游戏教学法,实现科学活动与游戏的结合,带领幼儿走进科学,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创设游戏化科学环境,引导幼儿探索发现知识
  幼儿科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愉快氛围的支持,良好的环境是确保科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创设游戏化科学环境能够有效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其中。在游戏化科学环境创设中,教师要从幼儿的认知情况和活动内容出发,为幼儿创设开放、愉悦的游戏化科学环境,引导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探究科学知识。例如,组织学生开展“我和影子做朋友”活动,通过太阳光照射在地面创设影子朋友情境,引导幼儿在探索中可以主动发现,站在不同位置,影子会发生变化,还可以引导幼儿创造出不同造型,在活动中既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又学习了知识。这样的科学游戏需要幼儿积极思考,且具有拓展性。趣味十足的科学游戏幼儿参与积极性会很高,在游戏中学习新知识。又如,在开展“油和水”的科学活动游戏中实现油画与水粉画的结合,采用多媒体技术为孩子们进行展示,有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之后引导幼儿采用水和油进行实验,在探索和比较中得出结论,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探索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良好环境与学科活动的融合,使幼儿科学活动内容更生动有趣,有效激发了幼儿的探索热情和积极性。
  二、结合幼儿认知发展规律,精心设计科学游戏活动
  幼儿科学活动的开展,要注重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实践活动开展中,幼儿这两方面能力的培养并不理想,因此教师要设计以幼儿为中心的游戏活动。结合幼儿认知发展规律,需要教师加强与幼儿的沟通互动,了解幼儿的兴趣,这样才能设计出有效的科学游戏活动。例如,在学习常见物质“水”的时候,由于幼儿对于水非常熟悉,教师如果只是单纯介绍水,则幼儿会感觉到很枯燥。为了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组织幼儿开展“给花草浇水”活动,通过实践活动使幼儿感知到水对人类的重要性。此外,在科学活动设计中,教师要体现出趣味性、开放性的特点,引导幼儿在探究活动中产生良好的活动体验。又如,在开展“好玩的空气”活动中,为了使幼儿真实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在气球里充进空气,让幼儿动手去抓,在这一过程中感受气球中的空气,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气球中没有东西,但是气球却是鼓起的。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空气无处不在,我们虽然看不到空气,但我们却可以感受到空气的存在。
  三、组织趣味科学游戏活动,在活动中探究科学奥秘
  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教师要突出科学游戏的趣味性,引导幼儿在趣味游戏中探究科学的奥秘,从而掌握科学知识。在科学游戏中,教师要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在实践中寻找答案,提高幼儿科学认知,使幼儿掌握更丰富的知识。在开展“浮沉科学游戏”过程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如棉花、木头、纸张、铁块、皮球、玻璃球等,通过猜一猜的形式,引导幼儿根据物品,猜一猜将其放入水中哪些物品可以浮起,哪些物品会下沉。在猜想中使幼儿感受到游戏的趣味性,此时幼儿的参与兴趣非常高,这一过程实现了科学活动的趣味性特点。在猜想中,幼儿认识到不是所有物品在水中都可以浮起来,而要根据物品的形状、材质不同来确定,如铁块在水中会下沉到水底,木头在水中就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纸张在水中漂浮一会儿,浸湿后也会沉入水底,但纸船却可以在水中长时间漂浮,这一实验使幼儿认识到在水中不同物品的沉浮是不同的,需要通过实验验证。为了帮助幼儿探索更多的科学知识,教师要组织趣味十足的科学游戏,使幼儿在趣味的科学游戏中发现科学知识的奥秘,有效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四、组织实验探究活动,丰富幼儿科学知识存储量
  在幼儿科学活动开展中,为了使幼儿快乐地探索科学知识,实现游戏与科学探究活动的结合,采取游戏活动形式开展探究活动,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例如,在组织“摩擦游戏”过程中,组织幼儿在游戏中认知摩擦起电的原理,使幼儿在实验探究中能够掌握科学依据,从而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储备量。在活动中,每人准备一把塑料尺子和纸屑,跟随教师玩使用尺子吸纸屑的游戏,通过问题使幼儿了解摩擦起电的原理。教师提问:这种神奇的现象是什么呢?大家想想还能找到哪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互相吸引的物体呢?这些问题引发幼儿思考讨论并展开探索,在探索中幼儿发现圆珠笔、铅笔与皮肤摩擦也可以吸纸屑,之后教师可以深入講解,使幼儿理解摩擦起电的原理并掌握科学知识。又如,在“光影科学”探索中,引入手影游戏,在活动中教师使用自己的手影为幼儿呈现趣味动画,从而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在教师的组织下,引导幼儿来到室外,在太阳光的作用下开展手影游戏,通过变化手型感知影子的神奇,通过设计问题激发幼儿不断思考,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总之,在幼儿科学活动中引入游戏,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游戏的引入能够吸引幼儿注意力,使幼儿积极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但是在实践中,科学活动游戏化的设置还需要不断完善,以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科学知识。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高原地区房间隔缺损(ASD)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PAH)的发生情况及PAH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3年收治的海拔2000 m以上地区526例单纯ASD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ASD合并PAH的危险因素,并分析PAH与年龄和海拔高度的关系.结果 526例ASD患者中合并PAH共360例(68.4%).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学会在正式写作前用笔记整理思路。  2.熟练运用本单元所学词汇、词组和句型组织语言。  3.完成一篇与环保话题有关的演讲稿。  (二)过程方法目标  1.设计多样化的小组交互讨论活动,活躍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语用能力。  2.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对学习主题有更深入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基于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
期刊
在这些年的学习生活中,我有幸遇到了许多位优秀的老师。他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带班风格,同时,他们的风格特点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一个班集体内在特质的塑造,对学生的学习、成长都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这其中,有两类性格的老师对比鲜明,一类是事事都要亲力亲为的老师,另一类是那些对班级事务大多“佛系旁观”的老师,而往往会“偷懒”的老师,他们所带的班级会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我就从自身经历来谈
期刊
目的 通过与典型的肥厚型心肌病(HCM)比较,探讨中国汉族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临床特征及其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收集160例HCM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成3组进行比较.AHCM组:AHCM 41例.典型HCM患者(室间隔以及左心室壁肥厚),根据是否存在流出道梗阻分成2组,即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NOHCM)组,52例,左心室流出道压差<30 mm Hg(1 mm Hg=0.133 kP
目的 探讨全程在三维电场导航系统( NavX)引导下消融右侧旁道的可行性与方法.方法 在NavX导航下对33例右侧旁道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术,其中右侧游离壁16例,右中间隔3例,右后间隔14例;显性旁道23例,隐匿旁道10例.靶点定位采用NavX导航下的建模法或空间定位法.结果 33例患者全部消融成功,无并发症发生.其中25例手术全过程在NavX导航下零射线完成右侧旁道导管消融手术
目的 报道经导管介入治疗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中国23家医疗中心注册登记研究的结果.方法 通过回顾性登记研究的方法,收集全国14个省市的23家医疗中心接受介入治疗的常见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信息.自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共收集了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患者的病例资料5808例,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 1600例、房间隔缺损(ADS)1847例、室间隔缺损(VSD)1885
【摘 要】 小学体育教学采用的游戏教学法是提升教学效果的一种实用方法,通过SWOT分析法对小学体育教学运用民间体育游戏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民俗体育的优势在于形式多样,可以繁荣校园文化,可以丰富体育课程体系;劣势在于教学资源匮乏,民俗体育内容与时代脱节,面临新兴体育项目的冲击。小学校园环境单纯,有利于民俗体育文化传承,学校需要因地制宜,制订教材,邀请专家进来指导,教师走出去学习。同时需要政府重视,提供
期刊
患者女性,41岁.因反复胸痛半个月,再发1d于2011年4月2日收入我院.患者3月18日活动后出现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伴脸色苍白,大汗淋漓.即到当地医院就诊,查血压86/62 mm Hg(1 mm Hg =0.133 kPa),心电图显示Ⅱ、Ⅲ、aVF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0.2 ~0.4mV,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予阿替普酶100 mg溶栓,以及升压、抗凝、抗血小板、镇痛等对症治疗。
期刊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所以作业始终是课堂教学工作中的重点。从作业形式来看,其作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学习行为,需要学生在课后有充足的学习欲望和主观动力才能够予以保质保量地完成,这要求教师在作业布置时必须要做好对作业要素的控制和应用。但从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后作业布置模式来看,部分教师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为了更好地实现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目标,做好对课后作业布
期刊
患者男性,60岁,有长期大量吸烟史.发作性胸痛5个月,加重伴反复晕厥10 d.胸痛常发生于凌晨5:00—6:00,无明显诱因,持续1 min左右即可自行缓解.外院冠状动脉CT显示前降支近中段可疑轻中度狭窄,未积极治疗.2011年3月6日凌晨5点再发胸痛,程度加剧,伴出汗,随即意识丧失,伴四肢抽搐,2 min后自行缓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