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腈,苯基氰在Cu(111)与Pd(100)表面上的吸附与反应

来源 :物理化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7623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高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HREELS~*)对CH_3CN(乙腈)及C_6H_5CN(苯基氰)在清洁与氧覆盖的Cu(111)及Pd(100)表面上的吸附及其反应进行了研究。从198K时CH_3CN吸附在Cu(111)及Pd(100)表面上的高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HREELS)中观察到v(C≡N)几乎消失,并在195meV处出现一个较弱的v(C=N)谱带,表明CH_3CN在吸附过程中C≡N再杂化为C=N,C,N原子分别与金属表面原子键合并C=N平行于表面。从198K时C_6H_5CN在Pd(100)及Cu(1
其他文献
利用分子束技术改变甲烷的平动能Ek来研究Ek及其法向分量En对甲烷在Ni表面及La薄膜上激活解离吸附的影响。对CH4/Ni及CH4/La系统,当甲烷的平动能Ek分别低于58.5kJ·mol-1
本文报导了不同pH值下荧光素钠吸附于银岛膜的表面增强共振喇曼散射(SERRS)光谱。由于在不同pH值的溶液中荧光素钠具有不同的离子构型,其SERRS光谱也有所不同,其差异主要表现
用计算机Monte Carlo法研究铝酸钠熔体结构。计算了径向分布函数和局部结构。表明NaAlO2熔体是由畸变的共隅AlO4四面体离子集团、Na^+离子和xNa^+·yO^2-离子集团所组成。
首次采用微电极上的光谱电化学法测定了K_4Fe(CN)_6-抗坏血酸、K_4Fe(CN)_6-组氨酸体系的催化反应速率常数。实验发现,当抗坏血酸或组氨酸的浓度同K_4Fe(CN)_6的浓度相当甚至
采用较新的半经验分子轨道方法Austin Model 1(简称AM1方法),辅以Berny梯度优化方法,对单线态氧(~1O_2)与咪唑的1,2-环加成反应,进行了理论研究。计算获得实验尚未检测到的4,
采用乙酸乙酯为环型和线型聚苯乙烯的非良溶剂,确定了Mark-Houwink方程分别为[η]r=1.91×10-2·M0.607和[η]l=4.06×10-2·M0.572。研究了环型和线型聚苯
首次采用基团贡献法,根据内聚能、摩尔体积、摩尔吸引常数和临界特性粘数等分别计算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环型和线型聚苯乙烯的溶度参数,特性粘数、摩尔极限粘数函数、临界分
用自洽场分子轨道法(半经验AM1法及从头算HF/3-21G法)研究了基态丙烯酸脱羧的反应途径。计算结果表明,除前人从理论上已经得到的一步反应途径外,尚有一个与之竞争的二步反应途径,且两步反应的
提出了一个用气相色谱测定气体在固体表面上吸附停留时间的方法.经推导,得到了测定公式.用八种烷烃及苯在硅胶上的吸附实验数据进行验证和研究,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Kashiwagi建议,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中采用半正交化基组,在电子排斥积分中忽略某些正交轨道间的重迭,同时保留核吸引积分中的类似重迭。本文建议在核吸引积分中也忽略这些微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