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转变的探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aaaqqq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使地理课堂符合新课程的理念,适应新课改的浪潮,焕发新的活力,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有效载体。希望通过此次初浅的探讨,能为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课堂形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转变探讨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是主体意识的本质特性,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就要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式,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地理课堂焕发新的生命力呢?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起学习地理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思维和情感,获得广泛的地理活动经验。那么教师就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地理思维能力,形成独特的地理语言,逐步掌握正确的地理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合作的情境与机会,营造出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从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过河,到让学生们自己互相帮助,摸着石头过河,体会与人合作的乐趣与价值。在合作交流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或修正意见,是學习者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最好机会。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空间,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讨、发现的时间,将枯燥无味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转化为形象生动的一幕幕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怀着积极健康的心态,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满腔热情地、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生活融入课堂,体味学习地理的乐趣
  我一向主张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地理从生活中走来,再有目的地将地理问题提炼出来,让地理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地理,用“地理”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地理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的活力源泉。
  (一)地理问题回归生活 地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地理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比如在教学《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以问“我们生活的城市是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能否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呢?”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列举出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合情合理的实际情况甚至有学生写成文章提交给相关部门。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既对地理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的课堂的活力,同时也达到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
  (二)生活实例融入地理 把身边的实例融入到地理课堂,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地理课堂大起来。城市的高楼,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家乡的小河,农民的菜地,以及阳光雨露等等,如此亲切,如此触手可及,全成了学习地理的素材。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这样的学习无疑是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使所要学习的地理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三、总结
  曾经的高中地理课堂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只是单纯的传递知识,机械、沉闷、缺乏生命的活力,而新课改下的地理课堂必将是折射出"高智慧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镜子,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 使课堂变得精彩纷呈,同时使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成功感、满足感及地理学的美感,从而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地理;人人都获得必需的地理;不同的人在地理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思想》、苏立康主编、北大出版社,2001年;
  [2]《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
  [3]《创新教育与教师的教育创新》、湖南省特级教师蓝忠武、2005年;
其他文献
【摘要】音乐课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非常必要,其优势在于多媒体课件生动直观,网络资源丰富多彩,并且交互性强,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制作和使用音乐欣赏多媒体课件必须遵循辅助性原则、视听统一原则和适当信息原则。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传统教育的所有方面受到革命性的挑战。从上个世纪初的无声电影、唱片应用于教育开始,现代教学媒体就成了音乐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这种新奇的教学媒体承载了大量的视听信息。它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途径,它可通过生动直观的声音形象和风韵去感染人、影响人,并将这种审美转化理性认识,从而产生精神力量去激励学生,逐渐培养他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小学生音乐传承式的课堂教学,往往是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首先视唱曲语再唱句,干巴巴的,让学生被动地去学习,甚至不想学,诱发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使分阶段产生的思想,道德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健美操成为体育教学和课外锻炼的主要形式之一。它是融体操、音乐和舞蹈为一体的新兴体育项目,通过锻炼可以使人体匀称和谐,体态刚健优美,运动舒展有力。在健美操的锻炼中,可以欣赏和领略形态美、动态美、音乐美,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美的熏陶,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生长发育终身健身美育丰富  学校体育课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近几年来
高中历史新课程在结构上的突出特征,是由教学的恒定时间模式,代之以模块的时限模式,出现了跨度大、跳跃大、难度高、内容多等特点。这就使得如何在有限的课时里,既要完成一个模块教学,又要实现历史新课程标准目标,成为高中历史教师必须要面对的一个严峻挑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问题式教学法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成为当代教学法中的一朵奇葩,成为教学方式变革的有益尝试和探索。  一、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
【摘要】新课程改革在即,如何激发学生主动性,探索有效历史教学将成为经典。充分发挥科代表的作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机动设计教案,适应新课改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发挥学生主动性,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更是关键。  【关键词】主动性科代表学情有效历史教学  今年秋季,新课改将在我区全面铺开,如何激发学生主动性,探索有效历史教学将成为经典。古人云“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富兰克林也说“如果有什么需要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中学教学中,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弥补了传统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的不足,极大的提高了高中历史的教学质量。然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围绕多媒体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优势所在以及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这两方面的内容展开探讨,以期使多媒体教学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