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主动性,探索有效历史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ckpac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在即,如何激发学生主动性,探索有效历史教学将成为经典。充分发挥科代表的作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机动设计教案,适应新课改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发挥学生主动性,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更是关键。
  【关键词】主动性科代表学情有效历史教学
  今年秋季,新课改将在我区全面铺开,如何激发学生主动性,探索有效历史教学将成为经典。古人云“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富兰克林也说“如果有什么需要明天做的事,最好现在就开始。” 近几年我校为适应新课改进行了课堂改革,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本人也进行了相关的探索,现把近两年的体会与大家分享,以期抛砖引玉,得到大家的指教。
  一、充分发挥科代表作用,激发学生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十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思路第二点就明确提出要体现多样性和选择性,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而科代表是教师和学生的桥梁,充分发挥科代表的作用,对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有意想不到的实效。近两年我们借助科代表,有效激发了班级学生的主动性。
  1、重视科代表的选拔,以少带多。要充分发挥科代表的作用,首当其冲就要选拔好科代表。现在各班的班团干基本由民选产生,我们的科代表也在自愿原则下参与民选。自愿原则,确保科代表的主动性;民选产生,确保科代表的带动作用发挥。当然科代表的最终确定还需要教师的参与,把积极主动、责任心强、胆大心细的科代表选出。我们的科代表不一定是历史学科的带头人,但一定是历史学科的组织领导者,为充分发挥科代表的作用,以少带多,激发班级学生主动性做好准备。
  2、明确科代表的职责,加强培训。选好科代表后就要明确科代表的职责,加强对科代表的培训。我们是这样做的,每月召开一次年级科代表会议进行集中培训,每周约见班科代表一次进行个别培训,在培训中明确科代表的职责,并交流工作方法和技巧。所谓的职责首先和其他学科一样,上传下达,发挥桥梁作用,更重要的是组织教学,发挥主导作用。我们给科代表提供了一个历史课堂模式:领读5分钟——安排自学10分钟——交教师解析15分钟——组织讨论、练习10分钟。刚开始有些难,半个学期基本就适应了,有的班级甚至可以做到老师上课一个样,没有老师上课也一个样,科代表自行组织课堂。
  3、肯定科代表的成绩,时常鼓励。人类行为学家约翰
  ?偊b 杜威曾说:“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希望被赞美。”每个人都希望被赞美,在心理学意义上源自于个体渴望被尊重、被认可的精神需求。一旦这种精神需求被满足,人就会充满自信和动力。为激发科代表的主动性,带动全班学生,我们每月进行一次全年级的总结表彰会议,并组织科代表进行经验交流。日常我们的教师见到各个班级的科代表时也会肯定科代表的成就,口头赞美一番,对授课班级的科代表更是时常鼓励。在我们的肯定和鼓励下,几乎所有班级的科代表表现都很突出,通过科代表带动了班级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机动设计教案,适应新课改
  1、以人为本,先备学生。传统的历史教学大多奉行“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方式,一切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学生常常成为课堂上的听众和书记员,老师无意中把他们的大脑当成了一个巨大的存储知识的容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他们本身存在巨大的潜能,同时也忽略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和感受,使学生觉得历史令人厌烦。新课改强调的是以人为本,教师要明确学生不是提着一只碗来等着老师倒水的,学生要参与到教学中,才能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意义。而“以人为本”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及合作等方式,让学生主动预知语言材料,创设语言情景,探寻语言知识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备课时要打破传统,先 “备学生”,充分了解学情,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居高临下向学生“传话’’的单向信息传递模式,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总之,教师备课时要替学生换位思考,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
  2、熟悉教材,机动设计教案,巧妙设疑。任何的课程要达到预期的进行效果都要熟悉教材,这里强调的是机动设计教案,特别设疑。好奇心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学中要巧妙设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疑问探究知识,乐在其中,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后续课程打下了埋伏,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在实践过程中,“问题”应小而具体,要紧密结合历史概念、规律、方法,要有代表性、启发性,能击中要害,引人入胜,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问题”还要有一定的思维强度,不能过于单调,叫学生回答“是”与“不是”,但也不能超出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学生缺乏思考基础,从而无所适从,茫然不解。我们备课组每周集体备课时每位教师就一节课提出两三个备选问题,再集体定夺。
  三、发挥学生主动性,有效组织课堂教学
  备好学情,备好教材后,组织课堂教学是关键。课堂教学中如何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我们是这样做的:
  1、小组合作交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式。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选定小组合作交流模式,把班级学生按不同层次分成八个学习小组,每组实力相对均衡。每节我们都留时间给小组进行讨论,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能在组内解决的小组解决,小组解决不了提交全班解决。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已提出问题,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以往我们强调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源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学生很难理解,在我们的小组讨论学习中有学生问“孙中山为何经常远走海外?”并在全班讨论。通过讨论学生意识到并非避难,主要是募资,从而理解了经济基础的重要性,以往的难点就解决了。实践证明,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式学习给学生提供了积极主动参与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自尊、自信、集体荣誉感、责任感,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合作协调能力。
  2、把竞争引进课堂。争强好胜是青少年的特点之一,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班级内要组织小组竞争,年级内要组织班级竞争,通过竞争促进发展。
  3、优化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就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中进行的”,“这种气氛会给教学带来好处,同时有助于完成教育任务。”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积极良好的教学情景非常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负责把师生的生活、智慧、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真实地引入教学,通过语言、动作、情绪、画面、音乐、多媒体等烘托气氛,感染学生,引起师生共鸣。如:《新中国的成立》一节我们给学生播放了电影《建国大业》中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片段,再请学生演绎开国大典时毛主席的宣告,学生对此印象深刻,新中国成立的准备工作了然于心,做练习时也就胸有成竹了,爱国感、自豪感油然而生。
  古语: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在新形势下已经不能适应了。新课改要求我们不断地改革和创新,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以达到切实有效的教学。作为历史教师,新课程改革,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要激发学生主动性,探索有效历史教学,从而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们坚信只要激发了学生主动性,必能实现有效历史教学。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朱煜《高中历史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傅道春《新課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王文霞《解读高中新课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正>一、引言主跨180米上承式吊桥方案是为甘肃省刘家峡黄河桥提出和研究的.该桥在刘家峡水坝上游5公里处跨越黄河(图一),位于风景旅游区内,是213国道上的一座特大桥梁,桥位处
会议
对于一个绘画者,别人评介“画技”如何,也许只指绘画技巧。如果别人评介“水平”如何,这“水平”二字就不止是技巧,更多的包容绘画者的作品面世之后所引起的效应。当然作品的面世效应还是起源于技巧,没有绘画技巧就谈不上绘画,也就无从谈起绘画者的意识和情感。这里先从技巧说起。在商业社会中,浮躁和投机的急功近利象苍蝇一样盘旋于当代艺术的各个角落,形成了庸俗文化、流行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潜心于绘画技巧的艰苦磨炼
【摘要】音乐课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非常必要,其优势在于多媒体课件生动直观,网络资源丰富多彩,并且交互性强,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制作和使用音乐欣赏多媒体课件必须遵循辅助性原则、视听统一原则和适当信息原则。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传统教育的所有方面受到革命性的挑战。从上个世纪初的无声电影、唱片应用于教育开始,现代教学媒体就成了音乐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这种新奇的教学媒体承载了大量的视听信息。它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途径,它可通过生动直观的声音形象和风韵去感染人、影响人,并将这种审美转化理性认识,从而产生精神力量去激励学生,逐渐培养他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小学生音乐传承式的课堂教学,往往是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首先视唱曲语再唱句,干巴巴的,让学生被动地去学习,甚至不想学,诱发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使分阶段产生的思想,道德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健美操成为体育教学和课外锻炼的主要形式之一。它是融体操、音乐和舞蹈为一体的新兴体育项目,通过锻炼可以使人体匀称和谐,体态刚健优美,运动舒展有力。在健美操的锻炼中,可以欣赏和领略形态美、动态美、音乐美,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美的熏陶,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生长发育终身健身美育丰富  学校体育课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近几年来
高中历史新课程在结构上的突出特征,是由教学的恒定时间模式,代之以模块的时限模式,出现了跨度大、跳跃大、难度高、内容多等特点。这就使得如何在有限的课时里,既要完成一个模块教学,又要实现历史新课程标准目标,成为高中历史教师必须要面对的一个严峻挑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问题式教学法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成为当代教学法中的一朵奇葩,成为教学方式变革的有益尝试和探索。  一、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
该文通过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上池堆石坝填筑密度检验,具体介绍试坑法检验技术及应用成果。
伴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国与国之间的文化竞争也曰趋严峻,新时代对文化位济的管理等各方面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想实现文化大繁荣就需要培养出一批具有高素质,复合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