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屋不扫,可以扫天下

来源 :课堂内外(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acle_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时代观念的更新和提高,社会条件的变化和进步,蕴孕历史文化因子的格言、俗语等被人重新阐释。有了新的内涵。格言新说,要说得有理,真凭实据,让人信服。
  
  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禁不住要问:一屋不扫,就真的不能扫天下吗?
  兼顾“一屋”和“天下”,那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但是,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志在做大事者也就只能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弃一屋”而“扫天下”了。
  华为总裁任正非曾在一次会议上这样问属下:“毛泽东会打枪吗?谁见过毛泽东打枪?他要打枪恐怕要打到自己的脚趾头上。但是毛泽东会运动群众,会使用干部。”毛泽东没有“扫一屋”——亲自用枪将敌人逐个或逐班地消灭。但是,他却通过“运动群众”和“使用干部”,最终使天下“玉宇澄清”。
  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副所长胡晓东在谈到陈景润时说:“陈景润是不注意‘扫一屋’。也不擅长‘扫一屋’的,在他住的那间不足6平方米的锅炉房内,经常是草稿满地;被单竟脏到了当有人去看他时不得不另换新的程度……”但是,不会“扫一屋”的陈景润。却最终证明了“1 2”,摘取了“哥德巴赫猜想”这一数学皇冠上的明珠,解决了难倒“天下”人的难题。
  反之。一些人由于安于“扫一隅”或“扫一屋”,最终也就无法“扫天下”。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湖北洪湖青年农民张少云和另一名吴姓女老乡一同到北京求学,两人分别进了新东方和另一所英语培训学校。毕业后,张少云和吴某分别留校担任了所在学校的教室管理员。见待遇不薄,而每天所做的只不过是些扫地、擦灰、倒垃圾、查听课证之类的轻松体力活,吴某感到非常满足。但张少云却志不在此,通过努力,他最终走上新东方的讲台。而当初满足于教室管理员工作的吴某,后来因不思进取被辞。无奈之下仓促嫁人,专职做起了“扫一屋”的工作。
  以上数例说明,在社会分工已越来越趋向精细的情况下,志在做大事者只能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否则只能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得不偿失。
  总之,一屋不扫,可以扫天下!
其他文献
根据国标《电气用塑料薄膜试验方法(GB/T13541-92)》要求,电气用塑料薄膜(电工薄膜)的电气强度和电弱点必须做直流耐压击穿试验。设计出一种对电工薄膜介电强度既可以进行球面点测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身处青春期的森林了。而就在此时,我们才发现,我们需要一个范本去模仿,需要范本高超的本领或特长。我们没有这个本领或特长,因此就有了所谓的“崇拜”。可这种心理又被父母们说成“小孩子哪有那么多崇拜”!  其实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对别人的欣赏呢? 如果你看过《艺术创想》,那种崇拜味儿便更浓了。节目中尼尔叔叔并没有多帅的外表,也没有多酷的衣服,但他为什么能博得那么多观众的崇拜呢?已经40多岁
话说四个人去森林,甲发现了一只兔子,乙打死了这只兔子,丙拣回了这只兔子,丁主动将兔子变成了“烤全兔”。照理说,四个人都应很满足,可偏有好事者愿拿出大笔奖金奖赏四人中贡献最大
有段时间我觉得很空虚,像走在一张陈旧的纸的焦黄边缘,摇摇欲坠。其实我知道,就算掉下去也毫发无损,膨软的气体会托着我慢悠悠地下落,下落。但我决不能忍受那种漫无止境的冗长的坠落过程,于是我固执地想要抓住些什么。  每天晚上,面对堆积的作业、千篇一律的题目,以及干燥的纸张,我无论如何也提不起兴趣。我想起回家路上我和Gloria望着灰蒙蒙的天色感叹放学真早,一种难过的情绪就像潮水一样渐渐没过我的胃、我的心
“别再说了,我已经决定,以后我们家小高就叫高更。你这师姐,记得有空来看看师弟。”  看着QQ上来自老高的留言,我笑得直捶电脑。再看留言时间凌晨两点半,真不知第二天他怎么顶着黑眼圈去给学生讲酸碱性。  没错,老高是老师,化学老师。说他误人子弟也好,“毁”人不倦也罢,他还真带了几届毕业班。和他混熟之后,我也很无礼地问过他为什么敢带初三,谁知他还一脸委屈:“我也不是自愿的,学校只有初三才有化学课。”  
借用 作文中借用电视访谈、广播稿、通知、新闻稿等特殊的语体风格,给人耳目一新之感。需注意的是,此种创新是恰当的借用和新颖的内容共同作用的结果。  欢迎大家收看CCTV-3综艺频道。我是主持人小心。今天的《世纪大观》我们来关注珠海市第八中学初二(6)班同学们的午餐状况。  现在是上午11点48分,距离中午放学只剩两分钟。最后一节是地理课。据说地理老师下课十分准时。  我们注意到,原本懒懒散散趴在桌上
介绍了多线切割机磨削热的危害性,提出了磨削热的具体消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