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增收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研讨会综述

来源 :经济学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nong_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8月20日,“农民增收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研讨会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召开。会议由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全国农业史志编研协作组、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当代农业史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长期从事农业管理工作和农村经济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等40余人出席了会议。
其他文献
我国目前地价的双向垄断一方面表现为地方政府对农地转用的行政性征收和政府单方面定价,另一方面表现为地方政府对城市建设用地供给的独家垄断。这种双向地价垄断,不仅使征地范围无限扩大,征地补偿标准远低于被征土地价值,使农民土地权益受到严重侵害,并导致土地资源巨大浪费,而且造成城市房地产资产泡沫,导致农地与非农地价格比例失衡。新土地制度改革要根据公益性用地和非公益性用地的划分安排土地所有制结构,在符合土地规划的前提下,实行同地、同权、同价,使土地制度的安排既有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又有助于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同时有助
传统的农村金融研究范式强调政府对农村金融的支持作用,现代农村金融理论则认为以市场为基础的商业化模式最有利于持续性地向广大的农村客户提供金融服务。论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外农村金融体系效率研究的新进展。这些研究分析了商业性金融机构、小额信贷机构、其他金融中介等农村金融体系不同主体,探讨了如何消除农村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信用风险,让资金得到有效、安全地使用,同时实现消除贫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公平性目标。
2010年10月22日至2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社会保障与人类发展》在京举行。来自世界银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国大学、德国波恩大学以及印度和乌克兰相关研究机构的中外专家学者,对金融危机、粮食安全、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如何才能建立起和谐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也是我国当前急需解决的难题。虽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在自由化浪潮的推动下为解决这个难题进行了不懈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得出大量的经验教训。但是,如何从这些理论和实践探索中吸取有用的养分,服务于我国市场
虽然近年来中国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量城镇职工失业和下岗,农村劳动力剩余严重,每年还有数百万到上千万新增经济活动人口进入劳动力市场,但迄今为止劳动力市场发育的程度使得城镇就业继续增长,不仅表现为新兴部门就业比重的提高,还表现为非正规就业渠道的开拓,最终体现在就业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概念。前者是指由社会总需求增速下降、慢于总供给增速所引起的有效需求(即有购买力需求)不足(即供过于求)而导致物价全面持续下降。后者是指由有效需求过旺(即求过于供)导致物价的全面、持续上升。
税式支出的定义多种多样,但有几个广为接受的基本要素:即税式支出是由于政府对特定经济或社会目标的追求,以税收优惠的形式,通过对基准税制的偏离而导致的税收的减少。这种税收的减少对政府而言不但在财源出入上类同于财政支出的增加,而且往往在形式上也可以用财政支出来替代。
近五年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特征的巨大转变,使货币政策目标决策问题又受到不少学者的关注。关于货币政策目标定位的问题,分歧主要是坚持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单一目标还是坚持币值稳定与经济增长并重的双重目标。坚持币值稳定单一目标论的重要依据是货币政策“中性理论”、动态不一致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经济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趋势,国内物价持续走低。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一样是货币现象,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利,治理通缩的主渠道是货币政策。根据英国《经济学家》的定义,以通货膨胀率低于1%作为通货紧缩的标准,那么按商品零售指数上涨率来看,1997年我
本文拟通过对苏州外资企业的问卷调查及实地考察结果,对各国企业在中国的经营行为进行比较,以总结出外商企业在中国经营的共性与个性,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教训。